当前日期:

目录

【国营林场】1950年12月,皖南区宣城县农林场成立。1953年,建立国营宣城县苗圃。1958年在麻姑山兴办起第一个国营林场;1959年后又相继兴办了杨林、青隐山、高立洪、夏渡、九连山(1969年划归安徽省建设兵团)5个国营林场。1987年,全县共有5个国营林场和2个国营造林及苗木生产单位。
▲麻姑山林场1958年4月建场,前身为1957年建立的麻姑山绿化站。建场初期营造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1961年初和1963年初,林场2次发生特大火灾,建场以来营造的幼林和次生林共3万余亩全部被毁。此后至1965年春,林场重新造林3万余亩。“文化大革命”初期,林木因遭乱砍滥伐和哄抢而损失严重。1969—1982年,林场主要是补植造林和中幼林抚育;其间,曾于1972—1973年冬春营造杉、竹混交林2000余亩作为战备林基地。1983年—1985年,林场加强中成林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营造杉木、引种加拿大杨等阔叶树种,注重林种结构调整,加强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1987年,全场林业用地36523亩,有林地26110亩(杉4902亩、松20194亩),活立木总蓄积46915m3(杉6510m3、松38489m3),森林覆盖率71.5%。
▲杨林林场位于杨林乡境内。1959年10月建场,前身为1958年9月成立的压英(水东)公社社办林场。建场后至1963年,营造松树用材林;1964年后开始营造杉木用材林;1969年起大面积营造杉、桐混交林和杉檫混交林、竹林等,并逐步发展经济林和速成丰产林。1971年2月,杨林棉种场并入;1986年9月,将前进作业区辟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7年,全场有职工99人(其中有国家干部6人)。林业用地32337亩,有林地24726(杉2334亩、松21134亩),活立木总蓄积44071m3(杉7155m3、松32821m3),森林覆盖率75.0%。
▲青隐山林场位于洪林乡、水东镇、孙埠镇及郎溪县交界处,前身为青隐社办林场,1959年10月改建为国营青隐山林场。建场之初营造马尾松林1500亩、采集林木种子500多公斤、育苗14亩。至1967年,林场共造林14155亩(其中杉木3858亩、马尾松8013亩、檫木85亩、毛竹1477亩、杂竹68亩、油桐120亩、其它树种534亩)、培育苗木261亩,开辟防火道21.9公里。此后至1974年,杉、檫造林和杉、檫混交造林成果显著,新造幼林10年生胸径达10厘米;但在1975—1978年,生长正旺的2000亩杉、檫林中优良单株几乎被盗伐殆尽。1978年后,林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起,生产机制由生产型转入生产经营型。1987年,全场有职工83人,林业用地23740亩,有林地13142亩(杉3064亩、松3835亩),活立木总蓄积25144m3(杉3767m3、松11609m3),森林覆盖率55.9%。
▲高立洪林场位于境东北,距城约42公里。前身为建于1958年8月的五星社林场,1959年10月改建为国营高立洪林场,时有管理干部3人、职工41人,经营总面积5.5万亩。1962年,森林火灾烧毁7000余亩林地(占新造林面积的85%左右)。至1964年底林场实际经营面积为3.5万亩。据统计,1961—1981年全场共营造用材林14962.4亩(其中:杉4617.6亩、松8921.9亩、檫595.3亩、白榆33亩、麻栎104亩)、毛竹林518.9亩、经济林793.3亩(其中:油桐353亩、油茶222.2亩)。1984年后,林场实行造、抚、管结合的划片综合承包,林业生产状况逐步好转;同时,又先后办起木材加工厂、木片厂、采石场、砖瓦厂、水产养殖场等,进行立体经营。1963年—1987年共抚育69860亩;育苗728.14亩,主要树种有杉、松、檫、白榆、枫杨、槐、苦楝等。1985—1986年间伐1170亩。1984—1986年,全场总收入41万元,实现利润15.1万元。1983—1987年低改980亩。1987年,全场有职工102人(其中管理干部4人),林业用地25057亩,有林地18792亩(杉1771亩、松16386亩),活立木总蓄积39893m3(杉3201m3、松36047m3),森林覆盖率67.9%。
▲夏渡林场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国营宣城县苗圃。1964年改建为国营夏渡林场。建国初期,大面积栽植营造马尾松林,并引进黑松种植。1975年春,引进外松种子,营造2200亩湿地松和500亩火炬松母树林。70年代末,开始实施营造万亩油茶林计划,但未能全部完成(至1987年仅造林2000余亩)。进入80年代,对疏林地加强生产管理,重视荒山造林;同时引进栽植外松。1987年,林场总面积53910亩,其中有林地25463亩(用材林20922亩、经济林2199亩、特用林2241亩、竹林101亩),森林覆盖率47.2%;活立木蓄积量53081立方米。
▲杨柳农用飞机场1971年建场,有职工16人、山场549亩;以营林为主,同时提供飞播造林和飞防灭虫服务。1972年,549亩荒山全部实现绿化(杉109亩、檫319亩、毛竹38亩、油茶83亩)。同年,机场开始飞防使用,可停放安东洛夫2型飞机3架。1971—1974年,700余亩荒丘岗地全部完成绿化任务,树种以杉、檫、毛竹和油茶为主。1983年后,部分檫木林进入低产改造时期;迹地更新营造成片的杉木用材林和板栗、山楂、茶叶等经济林,以调整林种结构。1987年,林业用地746亩,有林地475亩(用材林234亩、竹林61亩、经济林180亩),活立木总蓄积1160m3,森林覆盖率46.6%。据统计,1971—1988国家共投资23.6万元,1972—1988年机场共收入3.3万元;机场造林营林总投入10万元,采伐木竹总收入16万元。1988年,飞机场面积150亩,机坪可停放3架运5型飞机,跑道可供飞机起降。
▲敬亭山绿化管理处1977年12月成立,负责对敬亭山范围的绿化、规划设计、种苗供应及技术指导。1979年8月改为县林科所。1985年春复称敬亭山绿化管理处;是年,营造速生丰产林220亩(杉190亩、经济林30亩)、建成花卉苗木基地15亩,此后每年可提供造林和绿化用苗400万株。1987年,有林地面积1143亩(以马尾松和国外松为主)、苗圃40亩,活立木总蓄积1293m3,森林覆盖率71.0%。有职工40余人。
【乡村林场】1953年后出现以互助组、初级社为单位的集体造林形式。在此基础上,1958年成立了12个社办林场;其中,西亭林场由于造林育苗等营林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国家林业部和南京林学院曾派人到场参观考察。1971年3月,全县林业工作会议发出大办社队林场的号召;自此,兴办社队林场出现高潮,至11月份,全县建起47个社队林场,共造林1万余亩、育苗157亩。11月,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在国营杨林林场召开全县社队林场会议,18个公社的42个大队林场负责人与会,会议对社队林场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专业人员选调和工分报酬、劳力投资及收益分配、经营方针、规划及主要建设项目、经济体制与财务管理、妥善解决山林权、以及加强山林管理、保护山林资源等方面均做出了具体规定。此后,全县社队林场发展迅速。1976年,全县有社队林场219个(其中校办场21个)、林场专业人员3800多人,已建以杉木为主的基地林17万多亩,其中:500—1000亩的林场15个、1000—2000亩的林场30个、2000—3000亩的林场7个、3000亩以上的林场5个;山区公社年产木材3500m3、毛竹17万根、毛条17.7万根、元竹5000担、茶叶32000担。是年8月,全省社队林场会议在本县召开,参观了办得较好的社队林场;同年,高桥公社因社队林场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1977年,全县有社队林场267个(其中校办林场26个)、林场专业人员5400余人,经营面积44.5万亩,累计造林(1971—1977)31万余亩。据1978年底统计,全县共有社队林场268个(其中校办林场26个)、固定专业人员5462人,造林保存44.5万亩,已基本完成国家下达的营造20万亩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任务。但其中坚持以林为主、生产有发展、人员稳定的社队林场有63个、占总数的23.5%;一般而不稳定的社队林场有92个、占总数的34.3%;仅留少数人看场的社队林场有63个、占总数的23.5%。为此,中共宣城县委于1979年8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整顿、巩固社队林场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森林法》,整顿巩固好社队林场,稳定林场专业人员,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生产方针;山区社队林场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圩畈区社队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搞好四旁绿化。1984年后,一些造林专业户开始兴办家庭林场。1987年,全县共有乡村林场205个(其中乡办林场15个),经营总面积1173998亩,有林地面积563133亩,森林覆盖率20.6%,绿化程度67%,林木蓄积量451455m3、为国有林木蓄积量的1.6倍。
▲金坝乡林场1976年3月建场。建场后,林场注重造林质量、加强幼林抚育管理、重视近期效益、积极扩场造林,营林成效显著。1984年后实行扩场承包。在营造用材林的同时,注意林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各分场林业生产各有特色:场部以用材林为主,同时培育各种风景苗木,并建有近1000亩计100多个品种的科学试验林;一分场以油桐、油茶等木本油料经济林为主;二分场扩场造林,以珍贵树和国外松为主,并培养各种花木;三分场在1987年扩场承包造林时以板栗为主,当年营造板栗710亩。1987年,全场设有3个分场,共有固定职工48人,经营总面积8893亩(其中:杉1257亩、马尾松875亩、经济林4598亩、阔叶树638亩、国外松2474亩、毛竹69亩),立木蓄积量2639m3。
▲高桥乡西冲村林场1972年建场后,由于精心管护,林木生长旺盛。1984—1986年间伐杉树材411m3。1987年,全场有固定职工14人,经营总面积2120亩,已成片造林2005亩(其中:杉1859亩、茶园115亩、毛竹34亩、疏林地73亩、新造未成林地14亩),立木蓄积量4139m3(其中杉木蓄积4084m3)。
▲杨柳乡大兴村林场1972年建场后,重视造林质量和幼林抚育管理;造林整地采取链轨拖拉机两犁一耙,每年深挖2次、浅锄1次,连续5年直至幼林郁闭。并在幼林地套种黄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加强幼林管理、促进树木生长的同时,增加了近期效益。1986年,间伐杉木100亩,收入6.5万元。1987年,全场有固定职工5人,经营总面积1031亩,已全部绿化,现以管护为主;其中:杉树成林为866亩、新造杉树幼林147亩、毛竹6亩、茶叶159亩、国外松36亩;杉树立木蓄积量1626m3。是场已被改造为本县杉树基地。
▲杨柳乡兴安村茶林场1972年建场后,注重经营管理、重视林种及搭配,搞好长、中、短期结合。1984年开始实行单独核算的经济承包,1986年产值18万元。至1987年,前期营造的林木已经成林,近2年新造幼林生长茂盛,2年生杉树平均高1米左右,预计5年后即可间伐杉椽取得经济收入。1987年,全场有林业固定职工14人、茶园固定职工38人,经营总面积1629亩,已全部绿化(其中:杉503亩、毛竹160亩、杉檫混交29亩、国外松43亩、马尾松4亩、果木林63亩、茶园827亩)。
▲姚良方家庭林场姚良方家住周王镇碧田村,全家7口人,1984年承包135亩荒山造林。姚良方重视造林质量、抚育管理精细,购买1台小型拖拉机,每年都对幼林机耕抚育2次以上,林木生长迅速。1984年营造杉树40亩,当年高生长1.4米、平均高3米、最高4.8米;1985年营造杉树75亩,当年高生长1.47米、平均高2米、最高3.42米。在幼林抚育的同时,实行林间套种,1985—1986年套种收入每年均在千元以上。1987年,承包面积已全部绿化,共营造杉树115亩;现有杉树3.45万株、国外松20亩,栽果木树80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