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各县对私营工业企业和手工作坊的生产管理以加工定货为主,帮助企业以经销或代销的方法组织生产,严格操作规程,防止企业偷工减料,以保证产品质量。管理方式陈旧落后。60年代初,工业系统开始抓生产管理,实行计划生产。主管单位督促所属各厂制定生产定额、调度及岗位责任、设备保养和维修、经济核算等一系列生产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上等级创优质及能源、物耗等皆有各种严格规定。各县主管局负责调度、平衡、调整和检查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对生产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协调并帮助解决,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文化大革命”前期,生产管理制度被废除,指挥失灵,劳动生产率下降。1970年后区内工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企业大抓生产管理,并逐步走上正轨。企业内部实行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恢复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增加考勤、统计、调度、安全、质检、劳资和设备管理人员,在生产中建立记录制度。各工种、工序制定工时定额,工件加工有工艺要求,生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各企业生产调度工作转向组织均衡生产,扩大企业生产能力,发展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实行专业化协作。1970年起,地区机械局在系统内开展专业化协作,将手扶拖拉机零部件及其配套农机具扩散给有加工能力的工厂生产,收到投资少、见效快的良好效果。1979年后,各企业改革生产管理制度,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基础上建立生产经济责任制。骨干企业重点抓设备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普查、维修和保养等基础工作,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制订管理标准,完善了生产管理。与此同时,工业系统还力抓安全生产管理,1986年,行署经委增设安全生产管理科,专抓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抓各级各单位安全管理组织的建立和人员的落实。各企业均按国务院文件规定2~6‰配齐专职安全人员。安全人员的健康、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等素质皆有一定标准。1986年,行署经委生产管理科编印下发《安全知识问答200题》小册子;并和有关部门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学习班。是年,全区各行业、各企业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受教育面达80%。行署经委制定《宣城地区经委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各企业大多建立安全卡片,在生产中发现隐患,及时检查并解决。至1987年,经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颁发的“安徽省工厂、矿山企业考核办法”的要求,共进行12次规模较大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700多例,暂改率占90%以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