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民国11年(1922年),县公署拨款9000元,作为全年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民国17年,县教育经费由教育科、财政管理处会同编造预算报省核准后,由县政府拨款。此项经费只归公办学校使用。民国22年,根据《安徽省各县乡(镇)保小学暂行规程》的规定,本县保小学以自筹为主,县拨款予以补助;乡(镇)小学以县拨款为主,自筹为辅。民国23年9月,规定凡立案批准的私立小学开办满1年,可视其教学成绩分别给予每班29元、40元、60元、80元、100元等五种中的一种补助。民国24年,县教育经费年收入38742元,年支出45351元。差额为6609元。其差额部分报至省政府核准,征收迷信捐、迷信转品税解决。民国37年,全县教育经费虽有增加,但物价上涨,入不敷出。是年10月,南陵县初级中学因开学以来一直未领到政府拨款,引起全体教师不满,曾致函县参议会要求解决,并罢课一周,以示抗议。解放后,教育经费由县财政局和教育局根据本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编制预算计划,由国家拨给,这是主体部分。40年来,国家下拨的预算经费,基本上实现了逐年增长。198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实行了财政包干。除县直接管理的南陵中学、南陵二中、弋江中学、家发中学和三里、许镇农职业高中、排湾学校外,其它学校统由县一次性的拨给乡镇管理。198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实现了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1986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同年财政支出的28.5%,用于教育的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的92.63%;198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同年财政支出的25.1%,用于教育的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的78.17%;1988年,占同年财政支出的26.8%,占教育经费总额的75.93%;1989年,占同年财政支出的27.3%,占教育经费总额的70.64%;1990年,占同年财政支出的25.4%。
1951~1990年财政拨款情况
表1—7单位:万元

社会集资捐资民国期间,筹资的办法是:移用学产、学款、庙产及其他公产收入;由乡(镇)、保长征集民工、借用土地举行公共耕作以其收益拨充;利用乡(镇)、保荒地、荒山由所在小学、乡(镇)、保公所垦荒造林,以其收益扩充;筹划迷信捐款或捐物拨充;群众自愿捐助的经费。
解放后,集资办学工作始于1983年,到1984年1月止,仅3个月时间,全县集资捐款250953元,连同1983年7月前和1984年1~10月的群众集资款在内,共计66.5万元,用于新建校舍883间,改建危房404间,总面积3000平方米,添置双人课桌7406张,双人凳1312条。1984年,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建校上了新台阶。全县有23个乡、168个村签订了“三结合”建校合同,共计3540间,完成新建校舍2735间,改建危房6461间,添置课桌凳2000套,总投资2048710元,其中学校投资187250元,占投资总数的9.1%;乡村投资973800元,占投资总数的47.1%。是年10月,芜湖市召开了集资办学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参观了本县峨岭乡凤凰村新建校舍现场,受到称赞。市、县奖给该村人民币6000元,收录机1部,活动乒乓球桌1付,脚踏风琴1架。1985年,芜湖市召开农村“三结合”集资办学先进代表大会。本县先进单位麻桥乡人民政府获奖金4000元,三里乡白云村、东塘乡东二村、桂山乡跃进村、戴镇乡童村、绿岭乡幸福村、东河乡东河村、城关幼儿园等各获奖金1200元;烟墩初中、工山初中各获奖金15000元;表扬单位三里乡农业中学、绿岭乡虬川村、丫山幼儿园、工山乡工山小学、家发乡墩山小学各获奖金500元。
1986年,全县教育费附加55.7万元,各项集资捐款33.7万元;1987年,教育费附加82.5万元,社会集资捐资60万元。1988年,教育费附加126.9万元,社会集资捐资85万元。1989年,教育费附加97.5万元,社会集资捐款70万元。1990年,教育费附加167.2万元,社会集资捐资97万元。
勤工俭学解放后,全县教育系统贯彻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方针,师生自己动手,维修校舍、课桌凳、制作教具,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1950~1959年,全县维修校舍80间,2962平方米;中学制作教具76件,标本477件,挂图203幅,模型184具;小学制作挂图22756幅,卡片84599张,标本6697件,仪器2916台,模型14032具,玩具7313件,其它制作7474个。1959年,学校办工厂、农场。全县中小学办工厂179个(包括化肥厂、纺织厂、缝纫厂、木工厂、玩具厂等),生产各类产品13930件,折合人民币57.12万元。农场112.8亩,其中垦地22.7亩,生产蔬菜77105斤,折合人民币29433元;粮食12490斤,折合人民币2788元;饲养生猪276头,鸡158只,鹅185只,鸭352只,兔260只,羊42只,鱼2500尾,蜂150箱。
1984年,全县有校办工厂9个,年产值18.4万元,纯收入5.9万元。农林场6个,开垦土地275亩,年产值6.7万元,纯收入1.31万元。1985年,全县校办工厂16个,年产值50.2万元;农林茶场6个,年产值2万元。其中排湾生物切片厂,产值产量达部颁标准,曾多次在广交会上展销,并打入国际市场,与外商签订了合同。校办工厂的创收,用于新建、改建校舍61间,新建三层楼厂房1座,添置课桌凳301套,办公桌80张,木床30张,还安装了锅炉、建造了浴室,解决了师生员工的吃水、洗澡、住房、伙食补助等生活困难。1988年,全县有校办工厂21个,校办农茶林场17个,土地面积280亩,校办第三产业13个,年产值106万元,比1987年增长51%,纯收入14万元,比1987年增长75%。1989年4月25日,南陵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正式成立。是年全县勤工俭学总产值250万元,纯收入35万元。1990年,全县14个乡镇有校办企业,占全县乡镇的52%;29所中、小学有校办工厂、农场,占全县中小学的38.7%。是年,全县共有校办工厂11个,校办农茶林场22个,校办第三产业9个,年产值158万元,纯收入31.1万元,超额完成芜湖市下达的指标。1986~1990年,勤工俭学共收入51.38万元。
二、经费支出
民国期间,本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加之物价上涨,入不敷出。经费仅用于人员工资,教学设施添置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费的分配含职业教育经费、中学经费、小学经费、幼儿教育经费、民办教师经费、成人教育经费等方面。经费的使用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项:人员经费有基础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经费、人民助学金、主要副食品补贴、报刊杂志洗理费等,公用经费有基建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等。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员工资的增加,出现了人员经费的比例增大,公用经费的比例减少的现象。1985年,小学人员经费201.42万元,占小学教育事业费的91%,公用经费19.98万元,占小学教育事业费的9%。中学人员经费112.7万元,占中学教育事业费的69%,公用经费50.5万元,占中学教育事业费的31%。1986年,小学人员经费260.6万元,占小学教育事业费的89.25%,公用经费31.4万元,占小学教育事业费的10.75%。中学人员经费175.3万元,占91.68%,公用经费15.9万元,占8.32%。1987年,小学人员经费225.6万元,占91%,公用经费25.1万元,占9%。中学人员经费138万元,占75.2%,公用经费45.5万元,占24.8%。1988年,小学人员经费322.7万元,占93.5%,公用经费22.4万元,占6.5%。中学人员经费186万元,占81.32%,公用经费42.7万元,占18.68%。1989年,小学人员经费35.7万元,占86%,公用经费58.1万元,占14%。中学人员经费197.9万元,占71.66%,公用经费41.8万元,占28.34%。1990年,小学人员经费345.7万元,占89.2%,公用经费11.9万元,占10.8%。中学人员经费196.2万元,占77.2%,公用经费58万元,占22.8%。
1986年,全县教育费附加、集资办学、勤工俭学、学杂费等项经费收入共134.3万元,公用经费支出40.3万元,用于改造危房94万元,其中新建校舍9308平方米,新添双人课桌6186张,双人条凳4511条。1988年,公用经费支出148万元,用于改造校舍255万元,其中新建校舍5400平方米,维修校舍8000平方米,改建校舍6000平方米,新添双人课桌4314张,双人条凳1753条。1990年,公用经费支出126.7万元,用于改造校舍41.9万元,其中新建校舍8537平方米,维修校舍26576平方米,改建校舍6314平方米,新添双人课桌3417张,双人条凳4244条。到1990年底,全县小学214所,建筑面积112754平方米,图书8134册;普通中学34所,建筑面积74763平方米,图书1万册,教学仪器资产金额1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