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药
【中药资源】县内计有药材600余种,不少产品质量优良,销路颇广。如丹参、桔梗、沙参、玉竹、苍术、首乌、紫丹参、紫苏、益母、平贝、夏枯草等。特产丹皮、明党参,质量最佳,素有“银条”之雅誉,畅销国内外。境内药材多为野生,自然采集,人工生产极少。1958年,县在赤沙乡狮子山办起药材种植场,主要种植丹皮、生地等药材,有山地面积300余亩,年产丹皮万斤(干货)并引种杜仲千余棵。后因管理不便,于1967年迁至城南峨山脚下,近年来该场除种植药材外,又培植银耳、蘑菇等特产,开展多种经营。
【中药收购与销售】建国前中药由药店经营,县内共有药店40余家,除收购销售道地药材外,并在芜湖、徽州等地组织药源。县内较著名的药店有城关镇的葛长春、方天生;三山镇的赵恒泰,新港镇的高德生,横山镇的吴天生,荻港镇的王万生,峨桥街的王保康等。药店一般都是前店后场,自己加工炮制饮片及丸、散、膏、丹。有的老店如葛长春、方天生,加工技艺高超,虽是手工炮制,但饮片光润明亮,其薄如纸。葛长春自制的黄病丸,赵恒泰制作的膏药,都有特效。1956年合作化时期,药店实行联营,县城设立了国营药材公司,下设城关、新林、孙村3个门市部和1个荻港药材收购站。后城关联营药店并入药材公司门市部;集镇联营药店部分并入乡镇卫生院,部分划归供销部门领导。药材加工除药材公司外,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也备有简单机械加工饮片和丸、散、膏、丹。
二、西药
民国19年,各药店始代售西药,但仅有仁丹、红灵丹、十滴水、济众水、唐拾义疟疾丸、奎宁丸、八卦丹、疥疮膏、牙痛水、眼药水、何济公退热散、凡拉蒙、鹧鹕菜、止痛丹、鱼肝油、清导丸、维他命、唐太平、补脑汁、阿斯匹林、食母生等不上百种。民国20年以后西医诊所,除备上述药品外,开始使用“606”、“914”等药物。民国25年,城内俞骏如在城南开设了一所繁昌大药房,增加了针剂福百龙、百乃定等。但价格昂贵,一支匹尼西林(青霉素)价值大米百斤。建国后,西药使用由百余个品种发展到千余种。县内各级医疗机构中,应用的西药有片剂318种,针剂257种,酊剂94种,粉剂118种、眼膏及滴剂125种、化学试剂193种、麻醉剂18种,合计1123种。建国初,西药由芜湖药材公司供应;1955年改由县百货公司医药批发部供应;1960年以后由县药材公司供应。1970年县办制药厂一个,生产葡萄糖、生理盐水等药品。
三、药政管理
建国前,县内无药政管理机关,药店和游医药贩销售的假冒和变质药品无人管理,散布市场,害人非浅。
建国后,县卫生局管理药政,对医药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对游医药贩,进行检查监督,不准无证行医卖药或变相出售假冒和变质药品;对麻醉药品的管理,规定只准用于医疗、科研和教学上的正常需要,经过申请批准,核定供应级别,发给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后,方可向指定的药品供应点购用。各级医院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坚持做到专人负责,专柜专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专用帐册。用量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日极量,限制药品不得超过2日极量。1978年后,卫生部门重新审查个体开业医药人员,整顿了医药市场。1982年9月,对淘汰的西药销毁127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