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属医疗单位
【县医院】1949年9月成立县人民卫生院。设在新建路,有旧瓦房3间,医务人员7人。1952年后,医务人员增加到20人,有病床15张。1956年在三元井新建房屋438平方米,医务人员增加到38人,扩大了门诊部与住院部,病床增加到30张。是年更名为县医院。1959年添置200毫安x光机1台和万能手术床1张。1961年住院部迁至峨山脚下,利用血防站房屋9间,病床增加到92张,医务人员增加到74名。1971年新建病房1750平方米,病床增加到150张,全院职工增加到110人。1978年后,增建传染科病房和医技室用房1472平方米,职工宿舍2250平方米;并增置了400毫安x光机,万能手术床等大型医疗设备。1986年动工兴建门诊部大楼,时有职工224人,其中技术人员185名,管理人员11名,工勤人员28名。内设:医疗股、财务股、总务股、门诊部、住院部、护理部及院长办公室和工会办公室。其中门诊部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肤科、肠道病门诊以及急诊、注射、换药、理疗、推拿、挂号、收费等科室;还有放射、检验、心动超声图、B超、脑电图、胃镜、病理、供应、中西医药房等科室。住院部内设三个病区:一病区为内科包括普内,小儿、传染和心血管,有病床80张;二病区为外科,包括普外、骨外、五官,有病床64张;三病区为妇产科,包括计划生育、中医,有病床56张。院内还设有病案、统计、图书室。
全院占地总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5726平方米。医疗器械总值88万多元。1986年省卫生厅授予该院文明单位称号。
【县中医医院】前身是城关镇卫生院。由1965年城关镇联合诊所发展而来,属大集体性质,院址在城内迎春路。1984年批准为县中医医院。经过筹建,1985年5月开诊。同年11月国家卫生部曾派员来县视察,鼓励发展中医事业。1986年3月转为全民单位。
院内设有:院长办公室、医务股、门诊部、住院部。门诊部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西医内科、五官科、妇产科、小儿科、针炙科、放射科等;住院部有病床60张。1986年有职工67人,其中医生、药剂、护理人员58名,管理人员5名,工勤人员4名。配有x光机、高倍显微镜、恒温箱、干燥箱、电冰箱、全封闭式电动吸引器、中草药粉碎机、针麻机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11。7万元。
【县卫生防疫站】建于1956年9月,站址设城关镇中街,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中医2人,西医1人,防疫员3人。1965年,迁至三元井,屋舍增至300平方米,添置简单化验器材,设置化验室1间,担负几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疫情统计和地方病查治等工作。1978年,内设防疫、卫生、人秘、检验4股。1984年5月,建立计划免疫接种门诊部。1985年,全站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职工34人,其中,医师(公卫、检验)7人;医士(公卫、检验)10人,初级卫生人员9人,行管、勤杂人员8人。配有:分析天平、高倍显微镜、电冰箱、干燥箱等仪器设备;另有救护车1辆,固定资产14万元。
1984年,该站黄晓琳绘制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栏获中央爱委会、卫生部、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卫生科普宣传栏展览》二等奖。
【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于1955年2月,站址建于峨山脚下,内设秘书、预防、医疗3个股和住院部1个;下设团山、荻港、新林血防组3个。职工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人,行管人员9人,屋舍9间,面积224平方米,病床30张。
1957年增设浮山、马坝、孙村、环城、赤沙血防组5个,住院部床位增至50张。1960年,有房屋45间,面积1111平方米。1973年在南门外峨溪路西侧,新建楼房三层,面积3628平方米,病床100张。1978年站内设有人秘、医疗、护办、预防4个股和住院部1个,其中住院部内设医办、护办、化验、放射、电图、超声波、药房、药库等科室。
1985年,全站共有职工73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护、检、技)19人,医士(护、检、技、药)17人,行管勤杂人员13人,初级卫生人员23人。配有200毫安x光机、分光光密计、分析天平、心电图机、万能手术床、光电比色计、电冰箱、电脉仪、无影灯、制氧机、空气麻醉机、显微镜、超声波机等医疗设备以及灭螺机23台、救护车2辆,固定资产39。9万元。
【县妇保健所】成立于1953年,站址建在城内三元井,行政领导隶属卫生科。1956年,更名县妇幼卫生站,下有横山、三山、荻港、旧县4个区站,人员8人。1981年新建业务用房300平方米,设立门诊部,1982年3月8日开诊,1983年改为县妇幼保健所。其门诊部设有妇产科、计划生育指导室、男女婚检室、检验室、注射室、药房和收费挂号等科室。
1985年全站建筑面积714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18人,配有:高倍显微镜、单目显微镜、电冰箱、干燥机、无影灯、高频手术器、人流吸引器等设备,固定资产8。1万元。是年底,省卫生厅授予该所为文明保健所称号。
【县麻风病医院】建于1966年元月,院址在赤沙乡马仁山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1971年开始收治病人,至1986年底,计集中住院治疗各类麻风病人共79例。
该院内设住院部、办公室、病区治疗、药房等科室,床位54张,人员4人。配有高倍显微镜、光电比色计、立式消毒锅、手术床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6。7万元。
【县卫生进修学校】开办于1981年6月,校址在峨山脚下,全校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校舍面积394平方米,有教职工5人,医学、文化课程聘请县直医疗单位医师和一中、二中教师担任,至1986年止,共举办助产班(中专)1期、基础理论训练2期、短训班2期。添置显微镜、人体塑料模型、幻灯机、人体骨骼标本、录音机、照相机等教学用具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2。5万元。
二、乡镇卫生院(所)
1951年至1953年先后成立荻港、新港、三山、横山4个卫生所,1956年增设赤沙卫生院,1958年改为中心卫生院,属全民性质。其余16个乡(镇)卫生院多在50年代联合诊所的基础上扩建的,属大集体性质,由国家补助65%,自负盈亏。各院房屋建设除国家适当补助外,由乡(镇)人民政府拨给集体资金。全县21个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5个中心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7名,行政管理人员41人,工勤人员24人,病床387张,房屋1124间,总建筑面积22475平方米,固定资产248万元。各卫生院分别负责本乡(镇)医疗预防工作。
三、村卫生所(室)
全县现有行政村215个,成立村卫生所(室)200个,设285个医疗站,其中:村办集体6个,乡村联办17个,卫生院设点1个,个人承包176个,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82名,平均每个行政村有卫生人员1。9人。
四、个体开业行医
民国年间,县内医务人员大都定点自由开业;少数外出流动行医。1952年,个体开业行医人员,开始走集体化道路,加入联合医疗机构,部分中医、中药职工,转为国家工作人员。1963年,允许符合条件的医生个体开业。“文化大革命”期间,严禁个体开业行医。1986年,经考核发证的个体开业行医人员计36人,其中:中草药医19人,牙科12人,按摩5人。
五、其它医疗单位
建国初,县内仅繁昌中学内有校医1名。随着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厂矿、学校卫生院、所不断增加。1986年止,各单位已建立职工医院卫生所(室)31所,医务人员226名,病床193张。
附表:
1986年厂矿、学校卫生机构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