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前,本县官方设书院,民间办私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始建新式高等小学堂。民国建立,县办、区办、族办、私办小学不断出现。民国18年(1929),全县公私立小学30所。此后近十年,虽经推行义务教育,但小学教育依然徘徊不前。抗日战争期间,所有小学教育仅处维持状态。唯保兴小学和皖江第二联中成绩显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继续推行“政教合一”,乡(镇)、保国民小学有所发展,县立初中也得以恢复。但由于战争频繁,教育事业深受其扰,致使初中只3个班,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达27%。
1951年,民办小学普遍兴起,1953年,开始建立正常教学秩序。1958年,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普及小学教育,发展初中教育,新办职业教育。1961年开始,压缩规模,调整布局,集中力量提高质量。1965年,兴办耕读小学和农垦学校。“文化大革命”中,教育首当其冲,历经劫难,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1969年,城镇中学下迁,社社办中学。1971年,各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多种形式办学校,小学普及率逐年上升。
1978年后,教育开始出现新的局面。至1986年,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已达70%;乡、村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中等教育稳步前进;幼儿教育发展到村,且独立设置的园所增多;已有九个乡(镇)基本扫除少、青、壮年文盲,并举办业余高小,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函授、电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已初成体系。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