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改造私营商业
建国初期,在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同时,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扶助处于困境的私营商业;但有的私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国民经济。1953年,县人民政府加强私营商业者的爱国守法教育,同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棉、油三大类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全县106户粮商全部转业或代销;28户私营棉布商改为经销。1954年,遵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首先对私营棉布、粮食、百货、杂货、水作、文具、山窑、烟酒等9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除私营粮行一部分人员转入国营粮店工作外,其余8个行业有87户分别纳入经销和代销。
1956年1月,本县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县成立私营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66人组成“私改”工作组。改造形式有三种:一是定息形式的公私合营,二是统一经营、共负盈亏的合作商店,三是统一组织合作小组。至1956年底,私营商业者有1827户进入合作商店,占私营商户98。55%,另有423户小商贩,分行业组成蔬菜、五香蛋、花生、瓜子、水果、山货、熟食、烟酒等合作小组。
二、改造私营手工业
建国初,本县私营手工业共有800余户。其中:锅坊2户,金属制造业45户,水作业49户,酱坊25户,服装50户,烟丝25户,漕坊34户,糕饼坊38户,织布机坊130户,油漆9户,香炮37户,磨坊46户,面坊44户,洗染9户,制秤2户,铁业63户,木业48户,竹业59户,砖瓦窑27户。1953年手工业共有948户,从业人员2858人,拥有流动资金15。89万元,固定资产12。25万元。
在“加强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引下,政府对手工业采取加工、订货、包销以及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扶持,引导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1955年,个体手工业组织起的生产合作社12个,生产小组27个,组织起来的人数占全县私营手工业总数的21%。
1956年1月进入合作化高潮,全县手工业改造的户数占总户数的97。6%,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96。42%。实行公私合营1个(同和祥锅厂),从业人员29人;组织生产合作社32个,从业人员1366人(其中:铁业6个175人,木业6个168人,纺织3个219人,砖瓦1个31人,陶瓷1个30人,竹业5个289人,缝纫7个203人,印刷1个24人,建筑2个207人);组织生产合作小组19个,从业人员206人(其中:铁业3个23人,木业1个3人,竹业1个5人,缝纫3个32人,纺织5个63人,建筑2个27人,石灰窑1个21人,其他3个32人)。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