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集市贸易为传统商品交换形式。民国年间,逐步形成的集市就有城厢、荻港、旧县、横山、三山、峨桥、黄浒、孙村、平沟等9处。其中,城厢、荻港、横山3镇集市日上市人数可达500多人,日成交额2000银元左右;旧县、三山、峨桥日上市人数400人以下,日成交额1500银元左右;黄浒、孙村、平沟集市日上市人数200多人,日成交额450银元,抗战期间,各业遭受战争的严重摧残,市场一蹶不振。
建国初期,城乡市场交易冷落。1953年,县人民政府为搞活市场贸易,扩大物资交流,先后举办10次物资交流大会,有51。2万多人参加成交,总成交额达98。1万多元,其中批发额41万多元,零售额57。1万多元。成交的商品中,工业品35。9万元,手工业品19。9万元,土特产品36。1万元,其它产品4。7万元。物资交流会轰动城乡,还吸引无为、铜陵的客商纷纷前来参加。
1958年关闭集市贸易。1960年转为地下黑市交易。1962年,国家对集市贸易政策有所调整,集市贸易由冷变热,全县11个大小集镇集市贸易全年成交额达1300多万元。成交商品种类增加到220多种,其中工业部门投放小农具30多万件,各种小商品7114件。
“文化大革命”开始,集市贸易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发出通告,凡粮、油、棉、布、蔬菜、瓜果、家禽、鲜蛋、鱼虾等农副产品,要在指定地点成交;农村中的豆腐坊、粉坊、油坊、面坊,只准接受来料加工,不准自购原料,自销成品;严禁私人开设漕坊、粉坊;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不准到农村采购农副产品。在车船码头、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旅客乘车船,规定只准携带粮食10公斤、油脂1公斤、油料2。5公斤、茶叶0。5公斤。集市贸易,名存实亡。
1978年开放集市贸易,城乡物资交流十分活跃,全县集市贸易市场增加到14处,集市贸易成交额:1980年为634万多元,1985年增加到2611万元。
1985年12月,城关兴建金峨市场,总面积8000平方米,内有营业棚60个,饮食棚50个,集体大顶棚2869平方米。同年,荻港建市场顶棚20多间,三山建长廊式营业棚672平方米,其他集镇均建立大小不同的集市贸易场所。1986年,三山蔬菜批发市场开展蔬菜批发业务,日销量达35万公斤,旺季高达60多万公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