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性别比例
几千年来封建主义衍生的重男轻女思想,使遗弃、溺死女婴和残害妇女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失调。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观念的影响,男女平等的思想渐为人们接受,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社会地位日渐提高,鄙视、残害妇女的现象基本杜绝。
几个年份人口性别比例简表

二、年龄结构
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特点:一是青壮年人口增多。1962——1973年,全县每年都要出生10000人以上的婴儿,到1986年,他们都是13——24岁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30%,而1950年该年龄组的人口仅占当年总人口的20%。二是人口年龄趋向老龄化,人口寿限显著提高,1953年65岁以上老人7687人,占当年总人口的3。27%。1964年65岁以上老人5615人,占当年总人口的2。15%。1982年65岁以上老人14574人,占总人口的3。58%,其中80岁以上老人就有1252人。人均寿命显著提高,1981年,全县人均寿命为65。84岁,其中男性人均寿命为64。4岁,女性人均寿命为67。27岁。与全国全省相比,人均寿命比全国低2。04岁,比全省低3。46岁;男性比全国低2。03岁,比全省低3。18岁;女性比全国低2。08岁,比全省低3。45岁。
1947年繁昌县人口年龄构成图

1953年繁昌县人口年龄构成图

1960年繁昌县人口年龄构成图

1964年繁昌县人口年龄构成图

1982年繁昌县人口年龄构成图

附:百岁老人简介
刘文卿,男,祖籍安徽省桐城县,生于1887年。早年迁至本县荻港镇定居,曾在私塾任教,后改业经商。生平淡泊,起居有序,饮食适度,勤于劳动。晚年耳虽重听,但身体健康,步履稳健,目力仍可阅读线装古籍。
董兴培,男,小洲乡人,生于1857年,卒于1959年,享年103岁。终生务农,勤于早起,无烟、酒、茶嗜欲。90岁时尚可肩负六、七十斤重担。
王徐氏,女,荻港镇庆大村人,生于1884年,终生家务劳动,喜食素食,卧硬板床,起居康泰,行动自如。耳虽重听,却双目有光,言语清晰。现仍做家务小事不缀。
三、民族分布
本县人口多为汉族,其他民族人口甚少。由中华民国上溯,对民族分布未作过调查统计。1953年,全县仅有回族325人,苗族1人,共占总人口O。14‰。1964年,全县少数民族464人,其中回族448人,壮族2人,满族8人,朝鲜族2人,蒙古族2人,羌族2人,共占总人口O。18‰,分布在城关、峨山、黄浒、赤沙、新港、荻港、高安、横山、三山、新林、平铺等地。1982年,全县少数民族692人,占总人口的o。17‰,其中回族639人,蒙古族6人,壮族17人,朝鲜族1人,满族27人,畲族2人,分布在17个社镇,其中城关193人,荻港(含桃冲矿区)191人,环城4人,峨山22人,赤沙15人,黄浒3人,芦南2人,新港2人,马坝14人,高安40人,横山160人,三山2人,保定29人,小洲8人,中沟2人,新淮4人,平铺1人。1953——1982年的三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与1953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12倍,而总人口则增长73。4%。
四、职业状况
本县由古迄今,以农业为本,农业人口向居主导地位。明末清初,境内兴起陶器、土布、槽酱等手工作坊,手工业从业人口也随之出现。1947年,全县从业人口123204人,占总人口的56。35%,其中农业人口91059人,占从业人口的73。9%;工业5612人,交通、邮电681人,商业12054人,文教卫生、党政机关2094人,其它行业11704人。1982年,全县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男性为15——59岁,女性为16——54岁)为219280人,比1947年增加102313人,增长87。5%;比1953年增加95533人,增长77。2%;比1964年增加77384人,增长54。5%。是年,全县从业人口210342人,未就业人口8938人,从业人口中农、林、牧、渔业155793人,占从业人口的74。06%;矿业及木材采运业9621人,占从业人口的4。57%;电力、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361人,占从业人口的0。17%;制造业22600人,占从业人口10。74%;地质勘探和普查业479人,占从业人口的0。23%;建筑业2841人,占从业人口1。3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3854人,占从业人口1。83%;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6561人,占从业人口3。12%;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1020人,占总人口0。4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118人,占从业人口0。53%;教育、文化艺术业3883人,占从业人口1。85%;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业27人,占从业人口0。013%;金融、保险业322人,占从业人口0。15%;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1828人,占从业人口0。87%;其他行业34人,占从业人口0。016%。
1986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256859人,从业人员219222人。其中,农业135079人,工业44455人,地质普查和勘探业647人,建筑业6319人,交通运输和邮电业5442人,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7386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623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89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2453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38人,金融、保险业399人,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2073人,其他劳动力者12719人,待业人员133人,16岁以上在校学生11836人,宗教职业者9人,退休聘用人员、城镇民办教师等劳动者1653人,家务劳动者22504人,以上合计255357人,与劳动力资源总数相比,差额为1502人。
五、文化程度
建国前人民多为经济生活所累,难得接受教育,人口文化素质较低。1939年,受过初等教育1241人,占总人口0。9%;受过中等教育502人;受过高等教育54人,占总人口的0。04%。1947年,受过初等教育63911人,占总人口16。8%,受过中等教育1377人;受过高等教育172人,占总人口0。08%。
1951年,开展扫除文盲运动,人口文化素质得以提高。1964年,6岁以上适龄教育人口223833人,其中不识字160217人,占该人口数71。5%;受过中等教育10985人,受过高等教育309人。1982年,6岁以上适龄教育人口为365595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61467人,占该人口数44。17%;受过初等教育134041人,占总人口32。9%;受过中等教育69211人,占总人口17%;受过高等教育790人,占总人口0。22%。
1985年底,全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63人,比1982年增加73人,比1964年增加554人,增长1。8倍,比1939年增加809人,增长16倍,比1947年增加691人,增加5倍。1947年全县每千人有0。8个大学生,1964年每千人有1。18个大学生,1982年每千人有1。94个大学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