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的电信通信始于清光绪九年1883,后逐步得到发展,1958年,市县邮政、电信分家,本县建立了独立的电信系统。1971年邮电局迁湾沚。1980年后,建立电源、机械、载波、微波、电缆、电报等专业作业和维护的组织,同时还建立市话、农话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机构。1989年邮电业务总量为96.25万元,其中电信58.02万元。邮电业务收入101.3万元,其中电信69.58万元。
一市内电话
民国4年1915,本地商人王揭慎联合商股集资创办芜湖电话公司。民国10年交通部接管经办,在中二街新建芜湖电话局。经过整顿和扩建,至民国16年,市内电话容量达700门,实装500余户。民国18年,电话局设局所2处,实装用户512门。民国25年,市内电话扩容1000门共电式工程动工,市话干线改为电缆。民国26年因抗战爆发,市话工程被迫停工。1000门总机卸运九江,是年12月芜湖沦陷,市话通信一度中断。后日本人经办电话电报局,市话用户降至148户。1949年芜湖市话容量400门,实装用户280户。
建国初期,对市话机械设备和线路进行整修和扩充。1951年12月,市话增装100门交换机2台,1956年2月增设鱼市街市话交换所,装有100门磁石单式交换机3台。1957年,新建北京路鸠江饭店交换所,装有3台百门交换机作为过渡。1958年,县市邮电分设后,芜湖县市话便以鱼市街支局为中心开办市话业务。1961年县局迁至河南南塘街邮电支局现弋江桥支局后,因县党、政、军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驻地同属芜湖市区,县通信网络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系统。1970年,县市内装机容量200门,用户68个。1974年县市话装机容量增长到500门,用户153个。1985年市话装机容量增到700门,用户增加到340个,比1970年前分别增长3.5倍和4.9倍。
1986年7月芜湖县邮电局自动电话大楼破土动工,大楼主楼高18米,4层,面积1590平方米,投资50.1万元。由县建筑公司施工,次年10月竣工并交付使用。1987年12月5日自动电话设备和市话地下电缆管道安装竣工,并正式开通921纵横制市内自动电话1000门终容4000门,用60路数自小微波与芜湖市区通信进行联网,县城用户电话可向芜湖市直拨。1989年市话用户增至703户,比1985年增加一倍。县邮电局设置有电力、市机、载波等班组,配备各专业机务人员17人。
二长途电话
民国22年1933,芜湖始办长途电话业务,电路直达南京,可与采石、慈湖、南京三地通话。民国27年架设长途电话与南京、上海、九江和汉口等地通话。日本侵略军占领芜湖后,长途电话业务由日本人管辖的电报电话局经办。民国34年1945,长途电话电路有芜湖至南京4条,至马鞍山1条,至荻港1条。民国35年增开至宣城1条,至怀宁2条,至上海1条。是年,长途电话业务量达5.79万张。民国36年1月,芜湖至南京开办特快电话业务10分种内可接通,是年7月始开办夜间减价电话业务,规定在23:00至7:00时通话价按日间的七折计收;同时还规定每日12:00至14:00、21:00至23:00时间内,优待新闻界,话费按日间价七折计收;每日23:00至7:00时,新闻电话按夜间话费的七折计收。民国37年,可与南京、镇江、武进、无锡、吴县、上海、杭州、蚌埠、怀宁及皖南各县通话。建国前,芜湖电话有50门长途交换机1台,长途电话电路8条。
建国后,对长途线路设备进行了整治和扩建,长途通信业务逐步上升。1972年,开通长途直达电话电路4条,即湾沚至芜湖3条,至宣城1条。1973年增设长途交换机1台50门。1979年增设3路载波机两套,长途电话电路增加到8条。1989年长途电路增至15条,出口业务量19.87万张,年收入34.3万元,比1970年分别增长41.3倍和162.3倍。1989年长话有效接通率为94.4%。芜湖县长途电话业务活动分3个程序完成。挂发长途电话由县长途台或各邮电支局所收受;接续长途电话由县长途台接转;长途电话记帐用户由县营业部册报负责记帐收费。1989年全县记帐用户已达495户,每月终由册报人员根据长话台提供的话单计核费用,经县人民银行托收、转帐或由用户上门直接交纳。
长途电话通信全网性较强,其通信设备、线路的所有权及投资、管理、使用、维护均属省级主管部门。1966年前和1972年后,皖南地区以芜湖局为业务领导局,组织开展皖南片的电路一条龙竞赛活动。1983年,长途台开展了音小代传和业余传呼等为民服务项目,并经常采取走访用户,发征求用户意见函,召开用户座谈会等办法,沟通与用户的联系,取得用户的监督和配合。
长途、市内电话业务情况表

三农村电话
民国35年1946,架设芜湖至方村线路,为芜湖县农村电话之始。民国36年后,相继架设芜湖至澛港,芜湖至齐牌,芜湖至荆山,丹山至石,清水至张镇,清水至咸南,方村至湾沚,方村至陶辛,陶辛至白连,方村至江桥,方村至政丰圩,石至瑞南等乡镇的线路,线路长达273杆华里,并成立农村电话管理站,对各乡镇电话进行管理,1949年线路基本被毁。
建国后,成立电话管理处,接管各地电话站,并派出工程班前往各区乡对线路进行整修,恢复电话通信。1958年,全县所有乡镇均安装电话,并在芜湖至方村、方村至陶辛楼马、芜湖至利丰窑厂、清水河至荆山、保沙至十连等12处架设过河线。组建农村电话机线组,1971年,全县农村电话线路设备进行规划和改造。1975年,县城湾沚至全县32个公社、6个镇有75%中继杆路改用5.5米方水泥杆,2.0铁线分别改换成3.0、4.0铁线,同时交换机容量增装到980门,电话机420部,农村电话杆路增加到245公里,线路达586对公里。1978年后,全县贯彻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通信的方针,从而加快了农村电话建设的步伐。1985年,清水、火龙岗等区邮电支局分别开通3路或单路载波机,提高明线利用率。县区间中继杆路全部换成7.5米圆水泥杆。全县农村电话装机容量增到1600门,中继杆路达448公里,明线达1293对公里。用户单机发展到405部不含乡以下。农村电话通话达14.43万张,业务收入达10.35万元,占县邮电业务收入的20%。1988年后,全县县区间中继电路相继安装了环路载波,实现了自动直拨。1989年12月,清水河支局安装500门全电子时分制交换机使荆山镇、清水镇小市话联网。同时进入县城及芜湖市市话网,实现长、市、农三合一。
农村电话通信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了农话业务量的显著增长,1989年达18.53万张,业务收入达20.23万元,占县邮电业务收入的5.01%。
县农村电话装机户及通话量一览表 (1958—1989)

上一篇:第二节 邮政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