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皆以残酷手段压迫剥削人民,建立和维系专制统治。尤其是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手段更为残酷。占全省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重重剥削压迫下,饥寒交迫,无以聊生。“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历代安徽农民,不甘苦于劳役和沉重剥削,不断进行武装斗争,谱写出一部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史诗。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快速调动军队镇压人民反抗,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两条“驰道”。一条向南,途经今安徽,直达浙江,置安徽在其控制之下。秦始皇在淮河流域,将淮夷氏族强行拆散,遣居各地,编为普通居民,籍以扼杀安徽人民反秦斗争。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变本加厉,残酷压榨人民,更加激起人民的反抗。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秦王朝强征九百闾左(即贫苦农民)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因在蕲县(今宿州市东蕲县集)大泽乡遇大雨耽误行期。按秦法未按期到达者当斩。陈胜、吴广因不甘束手待毙,遂率戍卒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火炬,吹响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号角,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农民战争,在陈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张楚”。陈胜、吴广起义为中国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西汉后期,地主兼并土地与农民反兼并斗争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王莽篡夺皇位,妄图通过复古改革以挽救危机。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新莽末年,庐江县农民王公州不甘沦为奴婢,聚众起义,队伍迅猛发展到10万余人,夺取了江淮之间许多郡县,声势浩大,成为全国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的先声。东汉末年,江淮地区农民为反对地主豪强把朝廷“度田”的沉重负担转嫁于己,相继爆发了庐江李广、黄穰,临淮(今凤阳县境)瓜田仪,九江(今寿县)蔡伯流,江淮范容、周生,当涂(今怀远县东南)徐凤、马勉,宣州陆容,历阳(今和县)华孟等农民起义,有的众至10万,攻占郡县,处斩刺史、太守,坚持数年之久,江淮之地成为汉末农民起义的中心地带之一。东汉统治者,对此极为震恐,惊呼不已,称江淮农民起义军为“巨患”,日夜不能安枕。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广大人民既要担负沉重的兵赋,又要遭受贵族地主的残酷剥削。东晋隆安年间,皖南爆发了孙恩领导的起义,参加起义军的农民达10万之众,席卷新安、会稽等郡。不久,再次爆发了卢循、徐道覆起义,数十万起义军在大雷(今望江县)与晋军大战。刘宋大明年间(457~464年),皖南山区有“亡命”者千余人,“横行”黟、歙两县,屡破城邑,斩杀贪官污吏。萧梁天监年间(1502~519年),宣城郡吏吴承伯聚当地农民万余人举行起义,攻杀宣城太守朱僧勇,转战皖南各县,先后攻占黟、歙县城。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治少乱多”,处在王室榻边的江淮大地,多次发生农民起义,对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打击。
隋末,安徽人民迫于劳役、饥饿和死亡,大江南北相继燃起反隋烽火。李英起义于熙州(今潜山县),建立农民政权。朱粲起义于城父(今亳州市境),从江淮地区转战到湖北四川等地。在李英、朱粲起义的影响下,农民起义的烈火愈烧愈旺。张绪起义于淮南,张迁、白社、黑社起义于谯郡(今亳州市),张子路、李通德起义于庐江,马簿起义于濠州(今凤阳县临淮关),汪华起义于歙州(今歙县),殷恭邃起义于舒州(今潜山县),梅知岩起义于宣州,左难当起义于泾县,南北呼应,声息相通。长白山起义军杜伏威,辅公勣部,也以江淮为基地,转战大江南北各地,以摧柘拉朽之势向隋王朝展开进攻。江淮农民起义军争相归附,江淮大地涌起了反隋农民大起义的浪潮,成为全国农民起义军3大主力之一。
唐立国后,江淮地区一度出现“社会承平,民户安堵”的局面,但唐王朝最终仍是以压迫、剥削人民为根本的统治集团,阶级矛盾终于激化。朝廷巨大行政开支和军事费用,主要赖于长江流域的财赋。“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天下以江南为国命”。江淮人民为反抗唐王朝的残酷搜刮与压迫,曾多次奋不顾身举行起义,与唐王朝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早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年),皖南就发生了歙州(今歙县)洪贞起义,宣州陈庄、陈五奢起义。代宗宝应年间(762年),大饥大疫,人不堪命,歙州土著方清,号召饥饿流民聚众起义,霎时众至数十万,依据黟歙险要山区,与官军对抗。后又与宣州陈庄,陈五奢起义军会师,屯于秋浦乌石山(今贵池县西南),连石埭、歙县多处县城,并渡江攻下舒州(今潜山县)。在东至浙西,西抵洪饶的7州地区内,攻夺城池,处斩贪官和地主,闹得天翻地覆,地方官吏不敢过问。在方清起义的影响下,舒城杨昭、太平王万敌、新安(今休宁县)沈千载,纷纷举兵起义响应,威震皖南。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唐王朝日益腐败,对服役过期的边防戍卒无力更换,引起边防戍卒的大愤。当时在桂林已服役期满6年的徐州500名戍卒,不但不予更换,反而还要延期1年。徐州戍卒怒不可遏,公推料官庞勋为都头,举行起义,自动北归,一举攻占宿州。他们尽散宿州官吏和富人所敛取的货财,发给贫穷百姓。“一日之内,四方云集”,“自暮至旦,得数千人”。庞勋起义军,以宿州为依托,与唐官军展开激战,坚持1年之久。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继庞勋起义之后,徐、泗、濠、宿州的农民,又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唐王朝残酷统治。王仙芝起义军转战至江淮时,庐(今合肥市)、寿(今寿县)、舒(今潜山)等州遂成为起义军活动的主要区域。黄巢起义军由北南下,陷亳州,出淮南,攻和州(今和县),渡长江,战宣州,由江淮引兵入浙西。嗣后,复克宣州,自采石渡江,下滁、和两州,进围天长。黄巢起义军所到之处,江淮人民皆以壶浆相迎,踊跃应募,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故有“巢之乱,本于饥,其众以利合,故能兴江淮,根蔓天下”之说。
宋王朝对农民的压迫与剥削更胜前朝。宋制规定的赋税有二税(即田税)、身丁税、徭役和杂税多种。制外又有临时性摊派,多如牛毛。“两淮州县至一亩之地所纳物斛至有四五斗者”,而江南又重于淮南。州县官吏不择手段侵夺所谓“逃田”,强行把农民耕地划为已有,贪赃枉法风行,广大农民纷纷沦为奴牌。而南宋的赋税又重于北宋,置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歙州七贤村雇工方腊因不堪忍受大地主方有常的虐待,率众杀死方有常,焚烧其住宅,举行起义。不到10天,众至数万,连克青溪、寿昌、桐庐、遂安,击毙官军百余人。起义队伍在帮源洞誓师,建立政权,设置百官,年号永乐。而后攻占歙县、婺源、祁门、黟县、宁国、旌德、宣州、杭州等地,迅速占领东南6州52县,朝野大为震惊。腐朽的北宋王朝,在汹涌澎湃的农民革命浪潮冲击下濒于灭亡。
元朝的统治,具有较强的野蛮性,苛捐虐政并重。地方官吏皆为北人,他们凭借手中权力,竭力搜刮南人。和州历阳(今和县)4000户,除纳常课外,每年需纳王妃贵赤“计钞一百六十锭”。甲长(20户为一甲)竞横行乡里,童男童女任其欺凌。驻淮西元军以食人肉为乐,谓之“想肉”。北方地主豪强对安徽农民的剥削,堪称“苛求刻薄”,以致“贫极江南,富夸塞北”,激起江淮农民的强烈反抗。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年),杨三八、汪千十领导农民起义于歙县,叶大五领导农民起义于太平(今黄山区),王熙领导农民起义于郎溪,胡发领导农民起义于绩溪,徐汝安、孙惟俊领导农民起义于芜湖,坚决与统治者进行激烈抗争。元朝末年,天大旱,淮北饥民大量流亡淮南,饿殍遍野。安庆、广德、太平等路,连遭水、旱、蝗灾,民不聊生。被征往黄河故道上开挖河渠的韩山童、刘福通,为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在颍上县白鹿庄集结3000余人,仿陈胜、吴广“篝火狐呜”,杀白马黑牛誓师,举兵起义。义军头束红巾,称“红巾军”。刘福通率义军夺取颍州(今阜阳)、朱皋镇,开仓济贫。继而兵锋横扫豫南,转战皖北,众至10万,以亳州为都城,建立政权,奉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在红巾军起义的影响下,江淮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李二、赵君用起义于萧县,攻占徐州;郭子兴起义于定远,攻占濠州(今凤阳县临淮关);朱元璋踊跃参加郭子兴义军,兵占滁州;徐寿辉起义于罗田,率军东下,攻占安庆、池州、枞阳等地。声震远近,“京师人心大骇”。最后朱元璋剪除异己,推翻了元朝,元末农民大起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尚能澄清吏治,减轻赋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但他是个极端专制的帝王,也毫不例外地压迫剥削人民,维护其封建统治。英宗以后,吏治逐渐腐败,江淮地区贪赃枉法的官吏越来越多。尤其明代中后期,宦官乱政,贪婪至极,任意加重赋税,巧立名目搜刮,民不堪命。正德年间,河北文安刘六(震)、刘七(宠)、刘三(惠)、杨虎等为推翻明王朝的统治,率众揭竿起义。六安赵燧即与其弟赵鐇、赵镐率众500奋起响应。赵燧引杨虎、刘三起义军由高邮攻入灵璧,破虹县(今泗县)、亳县,大败石坚所统领的武平军。继败明总兵白玉军于太和,占领霍邱,转战河南。后又由河南转战六安、舒城、庐州、凤阳、宿州等地,“淮河南北官吏,望风遁逃。”明中叶以后,明王朝日趋崩溃,广大农民纷纷起义。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河南农民师尚诏起义于柘城,两度转战江淮,攻陷宿州。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刘汝国起义于蕲州,转战太湖,众至数万。恩宗崇祯年间(1628~1644年),陕西农民起义军由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率领,分3路转战江淮,一趋六安,一趋颍亳,一趋凤阳,势如破竹,连克霍邱、寿州、颍州,以及明中都凤阳。而后李自成、高迎祥率部返归德,张献忠率部南下,继克庐州、舒城、巢县、无为、潜山等地,由英、霍趋鄂东。荥阳军事会议后,陕西农民起义军复进入安徽,老回回联合罗汝才、闯踏天诸部,自湖广顺流而下,连克怀宁、望江,转战至太湖、宿松地区。左金玉,革里眼、老回回、一斗粟、满天星等5部共2万人,分屯英山、霍山、潜山、太湖诸山寨,号称“革左五营”,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前后3年中,农民起义军占据大别山有利地形,屡屡出奇制胜,打击明军。明末,张献忠率所部起义军入安徽,与革左五营汇合,向明军发起进攻,先后占巢县(今巢湖市),克舒城,取六安,袭庐州,下无为,攻庐江,破安庆,势不可挡。陕西农民起义军转战江淮,战绩辉煌,与明将史可法、黄德功、潘可大、刘良佐、左良玉等,进行无数次大小激战,累败明军,鄂豫皖交界一带的官吏,带着官印,躲到江中船上,不敢在城中居住。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的消息传到徽州,各县“世仆”纷纷起来争取人身自由。黟县“世仆”万黑九首先集合众仆起义,夜围主人韩民,焚其住宅,杀其一家,结寨上山,勇猛抗击地主武装的进攻。蔡村宋乞,在万黑九起义的影响下,四处奔走,联合全县“世仆”起义,结寨36处。他们向地主索取卖身契约,砸掉束缚自由的锁链。地主对此惊恐万状,争相谢罪,黟县县令也前往称贺。休宁、歙县、祁门等各地“世仆”,也闻风而起,势向苏南、浙西、闽北、赣南等地发展,汇成中国前所未有的奴隶革命的洪流。
清嘉庆以后,朝政昏庸,吏治腐败,地主豪强竭尽搜刮之能事,加剧了农民与清王朝的阶级矛盾。安徽广大农民纷纷加入秘密会社,奋起反抗清王朝的统治。淮河两岸农民多加入白莲教,沿江农民多加入会党,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王潮明起义于宿州,李朝七起义于蒙城,李珠起义于阜阳,朱凤阁起义于颍州。鸦片战争爆发后,巨额赔款更是加重了人民负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从太平军第一次进入安徽起,至天京(今南京市)陷落,幼天王从徽州逃往浙江止,其间长达12年,太平军在安徽与清军进行过千百次战斗,挫败了清军无数次的“清剿”,其势力南达徽州,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舒城之战,杀督办安徽团练工部侍郎吕贤基。庐州之战,迫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自尽。三河大捷,安徽巡抚李续宾毙命身亡。官亭之战,擒安徽巡抚李孟群。安庆保卫战,2万太平军与城池共存亡。与此同时,永城捻首冯金标在萧县聚众千人,与蒙城、凤台、亳州等18捻就地举事,进行抗清。太平军北伐从皖北过境,涡、蒙、亳等地捻众纷起响应,会盟雉河集,建立大汉国,公推张乐行为大汉命明王,确定五旗军制。他们与太平军密切合作,与清军展开顽强战斗。控制了南至颍上,霍邱,北抵砀山,东迄怀远,西达归德广大地区,进行了著名的蒙城之战、亳州之战、雉河集争夺战。而后,分为东西捻军,转战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击杀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继捻军之后,刘朝栋率领饥民起义于涡阳曹市集,顿时,起义烽火席卷涡阳、亳州、宿州、蒙城等地,为安徽乃至全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统治再次吹响了进军号角。
纵观历史,历代农民起义战争,多数与安徽有着紧密的关系。或首义于安徽,或转战于安徽,或得失于安徽。农民战争在江淮的成败,对全国农民战争的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清代以前的2000多年间,在江淮地区发生的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皆属被剥削、被压迫阶级正义之举。但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性,其结果或被剥削阶级代表人物窃取领导权而改变革命性质;或胜利冲昏头脑而走向堕落腐败道路;或因内部分裂而遭敌各个击破;或寡不敌众而招致失败;或指挥失误而陷入穷途,遭灭顶之灾。归根结蒂,农民起义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缺乏先进的思想武装,缺乏正确的领导与指挥。江淮地区农民战争虽屡屡失败,但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对后人大有启迪。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