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1年6月,交通银行芜湖办事处成立后,即全面接管市区基本建设拨款工作。按照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基本建设拨款暂行办法》,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经批准的年度基建计划、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及扩大的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建设预算、年度基建工程项目表、基建拨款计划等为依据,据此办理拨款。并加强外勤深入现场,配合基建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重点抽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工程预付款的核拨程序为,工程开始时预付20%,工程施工至70%前不扣款,之后不再付工程款,在工程进度90%以前预付款全部扣清,竣工后再结付尾款。
1954年底,建设银行芜湖支行设立初期,基建投资管理仍沿袭交行时期办法,直至1963年国务院提出按计划、按预算、按基建程序、按工程进度款的“四按拨款”原则,以后的投资管理基本上按照这个原则执行。
1954年至1965年期间,根据中央“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建设方针,加强财政监督,严格审查投资计划,进行项目排队,集中财力保证重点;与计委等部门配合,按先中央后地方调整基建项目,并清查物资储备和下马缓建单位库存器材,掌握物资家底,做好内部资源动员工作。在日常拨款审核工作中,非生产性购置坚决拒付,对生产性开支也要周密审核,杜绝铺张。
在落实投资上,坚持三个原则:凡预留缺口的项目,只拨付人员工资及零星的急需费用;对因材料差价和定额标准调整而造成缺口的,一面帮助建设单位平衡资金,一面在计划范围内拨款;由于投资缺口较大,工程建设条件不落实的,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建议缓建或停建。推行投资包干的方法,形式有实行地区包干,即由市建委向上包干;系统包干,由市各主管局负责包干;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包干,即现场指挥部包干;建设单位向国家包干,施工单位任务包干。1960年推行投资包干单位有17个,投资额2547.67万元。包干方法收到投资少、进度快、成本低的效果,但因木材、钢材、水泥供应困难,施工力量跟不上,包干办法难以全面推展。
1966年至1972年期间,“四按”拨款原则名存实亡。建设投资放任自流,出现战线过长、投资失控,造成严重浪费。其间市建行先后被并入市财金站和人行,投资管理也荡然无存。
1973年至1979年期间,投资管理有所加强。建行正式恢复建制后,首先清理在建工程。按国家计委、建委和财政部的要求,对已完成投资的简易投产项目扫尾配套,对半拉子工程集中力量歼灭;重新编制单位估价表,做好基础建设;根据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对照设计审核项目落实计划,根据施工力量及物资供应情况,安排完成投资;加强拨款监督,大中型项目和投资较大的生产性建设,按总概算控制投资,按施工图预算掌握拨款,小型项目按施工图预算控制拨款;加强柜面监督,内外勤分工合作,拒付一切不合理开支626万元。
1980年至1985年期间,投资管理工作抓住控制建设规模,支持企业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三个方面。1980年抽调专人配合市清理基建办公室对全市1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进行了逐项审理,被清理的170个项目建筑面积443214m
2
,总投资26863万元,提出了“停、缓、并、转”的意见,初步确定停缓项目13个,共压缩投资2370万元,压缩在建工程2084万元。1982年重点抓了压缩在建工程,经多次摸底排队,压缩近亿元。
对自筹基建计划实行会签制度,坚持“先存后批,先批后用,存足半年才能使用”的原则。1981年在参与安排计划中,提出“先续建后新建,先宿舍后其它,先企业文教后机关事业”的先后顺序被市各级领导采纳。1982年在自筹基建计划安排中,采取业务联系单,按计划用款,超计划不付款措施。会同计委、建委等单位着重对全市80多个自筹在建项目逐户清查,停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236.31万元,缓建36个,投资208万元。1985年建行信贷资金收支计划纳入人民银行综合信贷收支计划,与市人、工、农、中行及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坚持将自筹基建资金存入建行管理。
合理分配年度投资。建行主要抓了制止重复建设,调整投资方向工作。重点支持投资少收效快的短线项目和住宅建设项目。
1981年至1983年主要是落实投资,仅1983年就有104个单位,占经办单位的95.4%,落实投资7440万元,占经办投资的63.9%。
建立项目责任制。对建设项目无计划用款或超计划用款要追究经办人的责任,对计划外项目的处理建立报告制度,坚持“一劝阻、二反映、三不给钱”的原则。在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供应。1980年国家及省重点项目5个,年计划投资264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901.9万元。1981年8个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1613.7万元,完成投资1639.89万元。1980至1985年六年中,经办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总计划投资13773.62万元,实际完成12867.41万元。审查基建财务决算也是建行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摸清在建工程的债权债务拨款支出结余资金等情况,落实动员内部资源数,抵充国家财政拨款,剔除不合理开支,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基本建设资金。据不完全资料表明:三十几年来,单审查财务决算一项,为国家节约3850.42万元,但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