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3年11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在合理分配粮食、安排好人民生活、促进工农业生产、巩固工农联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54年8、9月间,特大洪水,全市尽成泽国,大批灾民涌进市区。在粮食供应方法上,采取“灾民到哪里供应到哪里,并增设供应网点,租用小木船送粮上门”。
实行统购统销后,城市供应采取“以户定量”的办法。1955年7月,全市开展核实人口定量整顿,同年11月份起,实行“以人分等定量”。1955年秋,市先后设有9个粮食交易所。经营项目,有代客办理现货交易、预约代购、寄存信托和自购自销等。1957年8月17日,粮食自由市场取消。六十年代初,由于农业因灾减产,农村集市价格高于国家牌价,采取减少统购、派购任务,实行奖售、换购等措施,有计划地提高了花生、大豆、芝麻、油菜籽、茶油、桐油6种油脂、油料的收购价格。从1961年开始,又先后提高了粮食和一些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62年同1957年相比,粮食购价提高27%。在这个时期还对完成统购、派购任务以后的某些一、二类农副产品,实行加价奖励收购和议价购销的办法。
从1965年起,粮食征购实行“一定三年”。1971年改为“一定五年”,超购加价幅度全国统一规定为30%。1970年11月,对全市工种定量和居民、儿童定量全面地进行了调整,核实人口、工种,每人月平均定量水平,由原来的25.7斤,上升到30斤。后又动员群众从月定量在36斤以下的,每人每月节约上交半斤,36斤以上的,每人每月节约上交半斤至1斤(此项节支粮截至1980年取消)。
1972年,对城镇吃商品粮人口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共查出工种与定量不符的有3278人,冒领粮食62797斤,区办工业领取不合理补助粮的有126人,多领粮食1668斤。还有人走不销、人死不报、冒名顶替吃双重口粮等计4637斤。同时,对饮服公司下属52个基层网点和航运部门的旅客用粮进行了普查,共收回结余粮34万斤,月定量比整顿前下降42400余斤,人均下降0.24斤。
粮食系统内部的议购议销活动开始于1980年。在完成收购任务后,可按一定的价格收购农民自愿出售的余粮,由各级粮食企业按一定的价格自主销售,促使粮食工作由管理转向经营,全市各粮站、厂都开展了议购议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9年到1982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品种和提价幅度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籼稻价每百斤提到11.6元,比1953年的6.80元增幅70.5%;小麦价由每百斤9.30元提高到16.70元,增幅79巧%;大豆由每百斤8.80元提高到23元,增长了2.6倍。
1985年4月1日开始,国家对粮食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定购实行“倒三七”比例计价(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收购。1985年定购任务4.12亿斤,完成3.75亿斤,占任务91.14%。每年在各地完成定、代购任务后,进行议价经营。芜湖米市和4县各厂、站粮油交易所开展自购自销。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