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饮食业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芜湖饮食业逐步走向兴旺发达,以后随着商业繁华,流动人口日益增多,进一步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
解放前的名菜馆遍及闹市区,大马路(今中山路)上有味珍酒家、广东酒家、四五六酒家;四明路(今新芜路)上有荣合轩、义和园、林翠轩;长街有醉春酒家;陶塘边上有绮陶轩、万国、万华、黄山厅、小苏州;另唐太源、明月轩、春园、小月轩等店也颇有规模。
紫竹林、慈林专门经营的素菜、素菜包子、饺子;南门湾的湖北帮馄饨、汤圆店;石桥港的撒长兴鸭子店、国货路的绿宝鸭子店,当时均很有名气。
解放初芜湖的饮食业分为酒菜面饭业和油点馒饼业,在管理上各有本行业的同业公会,同业之间的有关人事、业务事宜,由同业公会与店老板共同协商解决。
1956年,酒菜面饭业加入公私合营,油点馒饼业实现合作化,组成合作小组。
解放前夕至今,饮食业的网点演变情况是:
1948年,152户,其中酒菜面饭36户,油点馒饼116户。
1954年,711户,其中国营34户,集体29户,个体648户。
1981年,453户,其中国营55户,集体41户,饮食业合作小组42户,新集体31户,社会网点284户。
1985年,625户,其中国营20户,老集体24户,新集体6户,合作小组78户,社会网点497户。
在芜湖饮食业中,曾先后有过维扬、闽广、河北、江浙、川鄂各派经营的名菜,以及经营本省徽菜,主要菜系有京川大菜、闽广烧烤、沪杭名菜、苏锡甜菜及维扬汤包。民国初年,全国各地的名厨来芜,在各大名菜馆掌勺。
解放以来,经过不断的更新发展,现在主要名菜有二十余个品种,其中风味十种,花色热菜十余种,花色冷盘十余个品种,主要名点近十个品种。
饮食业的经营,一贯分等按质论价。对操作程序简单、烹饪技术较低的一些大众化菜肴,毛利较低。对一些名菜、名点,因操作程序较复杂,要有较高的烹饪技术,讲究风味质量,则毛利较高。
解放后的饮食业,继承传统名菜、名点的经营,注重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饭菜。“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名菜,特别是高档菜肴被取消,服务上桌被说成是修正主义,代之是顾客自我服务,自己取饭取菜,店堂一片混乱。“文化大革命”后,传统名菜佳肴,传统服务项目得以恢复并有所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饮食行业形成国营经营、集体承包经营、个人承包经营的三种形式同时并存,相互竞争。经营范围打破行业界限,不再是饮服公司独家经营,社会网点已多达近500户。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饮食业主要指标表
表7金额:万元

二、理发业
抗战以前芜湖理发业以肩挑和夫妻店为主,门面较差,设备简陋,俗称:“手艺不中,开店祖宗。”大店或较大店,一般有十余名理发师傅,技术较好,讲究理发质量,这些店每天营业额在二千个铜板左右。
抗战胜利后,芜湖理发业有一定的发展,相继开设精四美、紫罗兰、安乐也、凤凰厅等理发店。其中凤凰厅首用电烫发、电吹风,不久,各家理发店相继使用。
解放初期较大理发店仅有五家,中型理发店二十余家。
1956年以来理发行业实行过几种工资分配形式,“文化大革命”前采用拆帐制(四、六分成,企业得六成,职工得四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固定工资,出现了“吃大锅饭”的状况,整个理发业连年亏损,在全公司为亏损最多的行业。1977年,执行完成4元定额加发0.20元午餐补贴的办法。1978年,执行以基本工资加超定额提成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理发业扭亏为盈。
改革、开放后,对过去老化、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10户理发店装上了小锅炉,购置了烘发机、电烫机、烫发变压器、沙发椅。
凤凰厅、江城、曙光等较大店,对门面和店堂重新布局装璜,更新设备,添置空调,按理发厅的级别标准布局。凤凰厅特级,江城、曙光为一级,基本做到规范化。理发业的技术标准,男子是:理发精细、两侧相等、层次调和、前后相称。妇子标准是:层次均匀、结构适应、轮廓饱满、线条自然、配合脸型、美观大方。
芜湖理发流行的发型,解放前及解放初男女发式种类单一,五十年代末,男女发型发展到二十余种,现在男女发型各近四十个种类。
理发业的服务项目包括:男宾理发、洗面、修面、吹风;女宾剪发、洗头、吹风、化烫、美容化妆、淡妆、浓妆、新娘妆、面膜、画眉、烫睫毛、修指甲、染发、按摩、装假发。并根据社会需要,凤凰厅等店经常派人到医院、街道、干休所为老弱病残理发。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理发业主要指标表
表8金额:万元

三、浴室业
芜湖浴室业最早的经营形式,是在一口大锅周围砌上台坎,一俟锅水烧热后,人坐在台坎上洗澡。解放前虽是浴池,但池下仍是用大锅烧水,池底铺上木板。
解放前,根据浴室的经营业务,划分为三个地段:上三路、下三路和河南。上三路和下三路是以二街状元坊为界,东为上三路,西为下三路。上三路浴室设备条件差,业务清淡,有浴室近10家,澡客多为竹木商及粮贩。下三路浴室设备条件较好,地处商业繁华区,浴室多至20余家,浴客对象多为商号老板、各帮会头目和名人雅士。河南有浴室8家。
民国初年浴室的座位是集体共用,约在民国九年(1920)以后,逐步演变为木板靠椅。
浴室业的经营特点是半年忙,半年闲,一年中,一、四季度为旺季,二、三季度为淡季。解放前浴室业的职工在淡季必须离店,自谋职业,旺季再回店工作。解放后,在淡季组织生产自救或组织回乡务农,旺季全部回店经营。1977年,浴室业在中二街建制冰厂,1984年,在状元坊建汽水厂,根本解决了浴室经营上的淡旺季矛盾。
芜湖浴室业,在“文化大革命”后对原有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修整了浴池、旱池、男女淋浴池、男女浴盆、卧铺和软靠椅,一度为客提供3巾(澡巾、面巾、擦身巾)、3刷(鞋刷、衣刷、帽刷),配有剪刀、梳子、镜子、茶具、茶叶、拖鞋等。
接待顾客程序:澡客进店,任其购不同等级客座的澡筹,澡客进入客座间,服务员主动接待入座,泡茶、送上拖鞋、递上浴中;浴客入池后,主动清理客位,铺好大毛巾;浴客出池上位时,主动递上热毛巾;遇有年老、体弱、残疾顾客,帮助其擦去身上的汗水;浴客离座出店,热情送别,并整理座位。
浴室配有下池(擦背)、修脚等服务项目,1968年起,全行业14家浴室均附设旅社,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旅客住宿难的矛盾,有10家浴室附设女子盆浴、淋浴。
解放前,绝大多数浴室的经营设备简陋,浴池面积窄小,装璜简易,池内光线暗,污水处理不畅,因为烧大锅堂(人工烧火供水),火候不易掌握,池水时冷时热。营业用房,几乎都是木制结构的旧式平房,浴室被称为散窑子,为服务业中最下等行业。
1956年公私合营,浴室业对设备不断进行改造、更新,注重门面和店堂装璜。
1960年,大观园浴室首先使用锅炉,此后,各家浴室相继使用。
现全行业共有客座2200余张,男女浴盆100余张,淋浴头81只。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浴池业主要指标表
表9金额:万元

四、洗染业
芜湖洗染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家染坊早在光绪二年(1876)便开业,店主姓罗,店名广发(店址在现公安街)。
光绪三年(1877),赵福和开设一大染坊(现柳春园附近)。
1917年,江苏高淳人储德和开设德和染坊。
1919年,芜湖人鲁德贵开设老汗兴洗染店(现新芜路)。
1922年,祝贤等七股东合开立大洗染店。
抗战前,芜湖有洗染店17户,抗战胜利后增至38户。
解放初期为32户,全行业134人,其中职工91人,私方29人,徒工14人。多数是夫妻小店,二、三百元资金,雇一两个徒工。
解放前后,洗染店的经营业务分为:一以洗烫为主,兼做染色业务,如老汗兴等店;一以染色为主,兼做洗烫业务,如立大等店。
解放前,一些外国商船经常停泊芜湖码头,天主教和基督教以及教会学校在芜湖兴起。这样,洗染业不仅为本国的商贾、绅士等人洗染,同时洗染烫外国人的西服和纺织用品。
解放后,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布匹染色纳入国家计划。
1956年公私合营后,拆并门点。将原有的15个门点改为7户管理,合并3家染布坊,组成联华整染厂,并以7户1厂为基本单位,成立了洗染业总店,独立核算。总店配有三轮车一辆,走街串巷,流动收付洗染衣件;在二街联华整染厂内设洗染车间,饮服公司拨款购置了大型自动洗衣机两台,活水机两台,以及锅炉供气的烘炕房一间,基本实现洗衣机械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华厂先后购进110型染布机6台、110型烘干机一台、两吨锅炉一台,改变了过去土法手工操作,几年来,每年上交利润10万多元。
自1984年以来,因联华厂无加工染色的计划供应,自寻加工染色,洗染门市因家庭洗衣机的普及,经营下滑,全行业仅存二店一厂。1985年购进意大利“先驱者”干洗机一台,配给中山路门点,将该店改为干洗公司。联华厂购进EZL2-8型卧式块装两吨锅炉一台、110型24桶烘干机一台,广泛引进先进的洗染操作技术,经营回升。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洗染业主要指标表
表10金额:万元

五、旅社业
芜湖早期较大的旅社为民国初年新建的大同(现正大)旅社,二十几个房间,十几名内招待(服务员)。之后相继开设的旅杜有一品、凤仪楼、旋宫饭店、江东旅社、大方旅社、万国、华中饭店(现人民饭店)、中国旅行杜,一般三四十个房间,十几名职工。当时分旅社和客寓两类,旅社占大多数(较大旅社称为饭店),客寓是大统铺,小房间少。
在国民党、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旅社多为官僚、名流、绅商花天酒地、肆意行乐的场所。
解放初期,芜湖约有旅社客寓110家。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立了芜湖市旅社业总店,1957年7月撤销总店。旅社业分为王正鑫、万福、大方、吉和街、三春、中南、迎江、二街、正大、玉成等10个核算点,职工近400人,其中50个门市部主任是工人和资方参半,门市部主任管理一至四家旅社。国营旅社仅人民饭店一家,其余均属公私合营性质,由饮服公司旅馆科统一管理。
1966年,10个核算点合并为东风、新华、长征、跃进4个片。核算形式以片为单位,人民饭店独立核算。
1970年,东风片、新华片和人民饭店合为一体,改为沿江片革命委员会。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各片革命委员会相继撤销。
1983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片均实行经理责任制。截止1985年,芜湖大型旅社有:铁山宾馆、芜湖饭店、鸠江饭店、米市宾馆、九华山饭店、望江楼饭店、皖南饭店、菜香楼饭店和人民饭店,其中饮服旅社业仅有一人民饭店,其余分属市委市政府和粮食、米市、郊区等部门管辖。
中小型旅社有大江、胜利、长征、皖江等旅社和裕淮饭店。
小型旅社多为平房建筑,一般历史悠久,解放前小型旅社称为客寓。小型旅社在芜湖的绝大多数,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逐渐消失,现剩无几,仅有劳动、红星、新长安、迎宾等旅社。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旅社业主要指标表
表11金额:万元

六、照相业
芜湖第一家照相馆于1897年在寺码头开业,店名见我楼。大约1905年,又增两家照相馆。民国元年(1912),陈海鹏在日本学得一手照相技艺,回芜后在大菜市(现公安街)以麒麟阁为名,开设了颇具规模的照相馆,民国三年(1914)店毁于大火。
麒麟阁被烧不久,市内相继开设了华光、太平洋、汇芳等照相馆和芜湖摄影社。
抗日战争时期,照相馆发展到18家,其中日本人开设的3家(山本、松本、田川)。当时日本宪兵队规定,中国照相馆不准给日本人照相、洗印、放大,每天冲洗的胶卷、底片必须送日本宪兵队审查。抗战胜利后不久,芜湖照相馆发展到26家。解放后到1956年,照相业共23户参加公私合营。截止1985年,国营照相馆10家,集体、个体照相馆遍于全市各风景区。照相业的经营设备主要是照相机、镜头、暗室的加工设备,干燥用的上光机等,业务范围:摄影、冲晒、放大、着色等。品种有登记照、生活照、中方照、中长条照、特写照、结婚礼服照、戏剧古装照。形式分:人像照、静物照、产品广告照、景像合成照、立体背景照、彩色照等。艺术加工有叠放、浮雕、虚光、连接多底印制照片(如日月云地)、放大巨幅照片等。加工零售图片有电影明星照片、戏剧演员照片、歌片、年历片等,对外出售。出租业务有:出租照相备置的各种服装、结婚礼服、戏剧古装、项链、首饰、照相机、照相器材,并开设修理点为顾客服务。
照片规格是随历史发展而变化,抗战前,最小的照片为三寸,从三寸开始尺寸分别是三寸、四寸、六寸、八寸、十二寸。一寸和二寸登记照片是日军占领芜湖期间,实行良民证时始有。解放后,经营大规模的团体照,便有了三十六寸、四十八寸,最大有六十寸。
照相的价格,以一份四寸普通黑白照片(大光纸、一张底片、二张照片)为基数,解放前,需一斗二升米。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甲级店1.80元,乙级店1.60元,丙级店1.40元。1958年,甲级店2.00元,乙级店1.90元,丙级店1.80元。
1954年,电光照在全行业普及。1983年,红艺照相馆首先开设彩照业务,翌年,各家照相馆相继实行。
1985年,“国际”彩扩中心从日本引进诺士QSS--701型彩色扩印机,日扩彩照五千张,冲洗70余胶卷。去年,百货公司专营商店购进一部国产彩扩机,经营服务。照相业已有各种类型的照相机69部,上光机6部,年营业额39.4万元。
市饮服公司1961~1985年照相业主要指标表
表12金额:万元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