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市百货业是商业系统的主要行业,包括百货公司、百货站、小商品批发公司、工业品贸易中心和第二百货公司等5个大中型企业。内含二级批发站2个,全民所有制企业4个,集体所有制企业1个。1985年,共有职工3018人,固定资产520.7万元,营业面积21464平方米,商业网点92个,年度购进总值20564.4万元,销售总值22520.2万元,实现利润581.97万元。
一、芜湖市百货公司
芜湖市百货公司是国营商业中主营日用工业品的综合性三级批零企业,隶属芜湖市商业局领导。公司位于芜湖市中山路40号。经营范围:日用百货、搪瓷钢精、玻璃器皿、文化体育用品、针织内衣、鞋帽服装、丝绸呢绒、化纤棉布、化妆用品、照像器材、五金交电、烟酒糕点等,花色品种达1000种以上,其中主营商品有52个种类。1985年,共有商业网点82个,其中大中型百货商店5个,中小型百货商店77个,专业批发部1个,兼营批发部7个。用房面积14413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8289平方米,仓容面积6124平方米。共有职工2046人,其中管理人员130人(机关54人,商店76人),专业技术人员53人,包括助理会计师5人、统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3人、橱窗美工设计5人,获全省8市橱窗设计竞赛第一名1人。其内设机构为:党委办公室、经理办公室、计财科、企业管理科、人保科(人武部)、职教科、新联批零经营部、工会、团委、离退休人员管理委员会。福利设施为:职工食堂2个、托儿所1个、理发室1个。年末库存商品资金总额947.81万元,固定资金总额198.1万元。芜湖市百货公司成立于1949年5月9日(时为芜湖市贸易公司第二分公司)。1949年8月初,芜湖市贸易公司与皖南贸易公司合并,成立皖南贸易总公司,原芜湖市贸易公司改为芜湖百货公司,隶属皖南贸易总公司,下设百货、杂货、纱布3个批发部。1950年3月底,市百货公司于4月1日改为中国百货公司皖南分公司(简称皖南百货公司),隶属皖南行署工商处领导。除领导皖南地区国营百货商业外,芜湖市设长街批发部、新芜路商场部、中长街门市部,并在中山路动工新建4596平方米的商场部一幢,1951年设河南门市部。1952年,皖南北行署合并,成立芜湖市百货公司,属市商业局领导,增设国货路香烟批发部,划入运漕、荻港办事处。12月,公司改名为百货商店,长街、新芜路批发部划归芜湖百货站,国货路香烟批发部划归专卖公司,撤销横山小组、河南、中长街门市部。年末,职工262人,销售1088万元。1953年9月,百货商店接收百货站的长街、新芜路批发部,增设长街门市部。1954年,又改为百货公司,将运漕、荻港办事处划出,将长街、新芜批发部分为百货、颜料杂货、五金交电、文具纸张4个批发部,撤销长街门市部。1955年7月,将文具纸张、颜料杂货批发部的化工组,划归文化用品和化工公司。1956年6月,撤销吉和街门市部,将五金交电批发部的大五金划归五金机械公司,将百货批发部分为百货、针织批发部,食品生产组改为康健食品厂。在对私改造中,将归口的百货、茶、糖、钟表、眼镜业,组建公私合营总店,网点125个,其中百货74个,茶糖38个,钟表眼镜13个。1957年春,文具、绸布业总店划入,2店网点23个。夏,化工公司并入。冬,建眼镜厂、绒衣厂。年末,职工423人,销售额1667万元。
1958年春,将杂货批发部并入百货批发部,缝纫与绒衣厂合并改称绒线厂,北门、南门门市部划归百货总店。夏,将百货、针织、化工、民用五金批发部和化工门市部划出。1959年春,百货大楼建成营业,撤销廉价部、弋矶山、安徽师范大学门市部和眼镜架厂,建红旗造钟厂。冬,绒线厂改为服装厂,北门门市部划入,合营总店以大带小,成立20个中心店,就近分管门市部。1960年春,江南玻璃制品厂、饴糖厂划入,接收四褐山窑厂、纸版厂门市部。秋,增设齐落山、红旗和芜钢门市部。年末,职工1069人,销售额1885万元。
1961年春,增设江东门市部。秋,增设宝太永小百货批发部,撤销服装厂,饴糖厂并入康健食品厂。冬,百货站将百货、文化、针织批发部划入,撤销公私合营百货、茶糖、饴糖、钟表眼镜等总店。将国营合营76个门市部、点,由条条改为块块管理。将20个中心店调并为6个中心商店,按合营性质、特点、经营范围、核算形式不变的原则,实行独立核算。1962年,玻璃制品厂划出,康健食品厂、茶糖总店等24个门市部划归糖业烟酒公司,国营利民、时美钟表店、大华修理部、宋文记划入合作商店。撤销工业区10个供应点。年底,纺织批发部划入。1963年春,增设劳保批零商店、中山路、国货路、“三清”和残次商品门市部,撤销纺织厂、芜钢铁厂、二店布匹、二店百货、陡门巷等门店。年末,职工916人,批发部7个,零售门市部39个(国营8个,公私合营31个),销售额2254万元。
1964年秋,将百货、文化 、针织、纺织、宝太永批发部划归百货站,撤销同太门市部,划进弋江门市部。1965年秋,撤销跃华、中山路、“三清”门市部,利民、美华利、复达利、华绮百货店。1967年,百货商场改为第一百货商店,综合商场改为第二百货商店,撤销小百货、弋江门市部,中心商店改称总店。在“文化大革命”的“破旧立新”浪潮中,更改店名,如永泰改为民、慎泰改跃进、会城改向阳、福兴改兴无、协大改反帝、久大改反修。1968年,成立百货公司革命委员会。1970年,公司的科改称组,各店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1年,大寨路、建设路店合并,成立南北门商店革委会。1972年,增建芜钢商店。1974年,文体商店增设“五·一”门市部。1976年,撤销东门门市部,增设大庆路门市部。
1978年,撤销百货公司革委会,复名百货公司,增设大修厂门市部。1979年,将“文化大革命”中所换的35家店名恢复原称。1980年,将各片改为店,计为一百、二百、劳保、专营、纺织品、文体、向阳、南北门、劳动路、芜钢、裕溪口、百货合作商店等。1981年,百货合作商店以中山路为界,划为一、二合作商店,东半街属一店,西半街属二店。增设建新门市部。1982年,将芜钢商店改为门市部,百货公司“五·七”厂改为江南日用品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货公司试行经理目标责任制。对大中型商店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全面放开了29个小型企业,实行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5年各商店直接与省内外380多个厂、站批发部门挂钩,商品购进总额5422万元,销售额6287万元,实现利润274.13万元,上缴国家税利296.51万元,费用水平4.66%,资金周转5.43次,流动资金利润率23.66元,百元销售提供利润4.36元,人均奖金247元,企业留利79.86万元。其中第一百货商店在全省同行业中经济效益最佳,获银牌奖。同时,第一百货商店和百货大楼双获安徽省商业厅和财贸工会“文明单位”称号,并同获芜湖市最佳企业奖。百货大楼在全省“四市”店际竞赛中获优胜奖。侨汇商店、劳保百货商店被芜湖市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二、芜湖百货采购供应站
1952年12月1日成立中国百货公司安徽省公司芜湖百货采购供应批发站,为省属二级国营批发企业,下设7个科和长街、新芜路批发部、石桥港、接官厅仓库,经营火柴、肥皂、毛巾、被单、保温瓶等30种主要商品,1742个花色品种。供应芜湖、合肥、无为、巢县、大通、舒城、三河、宣城、南陵等9个市、县的三级百货店。1953年,安庆划归芜湖供应。年底,职工220人,购进3501万元,销售3319万元。1954年,增设物价、加工科。1955年,撤销合同供应科、增设食糖杂品、日用百货、针棉织品、五金电料科。1956年,撤销五金电料科,其业务划出,更名为中国百货公司安徽省芜湖百货批发站,增设小百货批发部和橡胶皮件、搪瓷钢精、日杂科。1957年,将搪瓷钢精、日杂、综合等科并为日用百货科,更名为中国百货公司安徽省芜湖采购供应站。
1958年,中国文化用品供应站与百货站合并,更名为安徽省芜湖百货批发站,市百货公司将所属百货、针织、文化用品、文具纸张、杂货等批发部划入,撤销业务科、物价科,下设批发部,实行科部合一、批供合一的经营体制,设业务办公室。1959年,增设外贸科,兼办出口商品业务。同时办针织、缝纫、民用五金、塑料、百货文具、废品加工、车辆修配等厂。1961年,站办厂全部划出,年底,外贸公司成立。1962年,撤销外贸科,业务划出,同时将针织、糖业划交纺织站和糖业烟酒公司。1963年4月,更名为中国百货公司安徽省芜湖批发部,1964年7月,百货公司将所属百货、文化、小百货批发部划入。
1966年4月,大小百货分开经营,小商品批发公司成立,撤销小百货、文化用品科。1968年8月,百货站革委会成立,1969年,百货站划归芜湖地区工业品站。1970年9月,芜湖地区工业品站撤销,10月,由百货站、纺织站和地区百货办事处组建地区百货公司,下设百货、小百货、文化用品、针纺织品批发部。1973年8月,百货站、纺织站从地区百货公司划出,移交芜湖市商业局,恢复安徽省芜湖百货批发站名称,设百货、文化用品、针织、纺织4个组和4个批发部,职工528人。1976年,增设油墨专营商店。
1978年,百货站列为先进企业,出席全国财贸“双学”会。1979年4月,改称安徽省芜湖百货采购供应站,原纺织业务划出,恢复纺织品采购供应站,分工经营,百货站职工421人。秋,筹建五·七厂和知青商店,安置待业青年191人。1981年春,将小百货划出,建立小商品批发公司。1985年1月,省将芜湖百货站下放给市商业局,8月,改称安徽省芜湖市百货批发公司,因业务需要,对外仍沿用芜湖百货批零商店。8月,与前进皮鞋厂门市部联营,开设宏达商店。进货单位由1984年118个发展到286个,销售由17个县(市)扩展到赣、湘、鄂、鲁、豫、冀、粤、桂、蜀、江、浙等省。年底,职工237人,购进7983万元,销售7965万元,利润222万元。
三、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
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是专营小百货商品的国营二级批发企业。原属省百货公司领导。1985年元月起,改为市属企业,归芜湖市商业局领导。公司坐落在芜湖市上长街107号,营业面积300平方米,公司职工377人(含新集体职工93人),设4个科、4个知青零售商店,拥有固定资产84.1万元。主要经营小百货、小文化,兼营小五金、小针织,品种花色达11000种以上。1985年,购进商品总值4352.2万元,销售4286.1万元,实现利润85.22万元。
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的前身系芜湖百货批发站小百货科,1966年4月,设芜湖百货批发站与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统一管理,对外单独核算,分开经营。原百货站内的小百货科、小百货批发部和文化用品批发部,划归小商品批发公司。主要经营雪花膏、香脂、痱子粉、护发用品、花露水、香水、汽灯、桅灯、煤油灯、铁锁、剪刀、小五金制品、铝制品、塑料制品、纸制品、办公用品、学生用品,花色品种达4000多个。1966年进货总值738万元,销售总额826万元,年末库存626万元。
1969年2月,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随同芜湖百货站划归芜湖专区领导。3月,并入芜湖专区工业品购销服务站。
1970年10月,芜湖专区工业品购销服务站撤销。10月,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随同芜湖百货站,与芜湖纺织站、芜湖专区百货办事处组建芜湖专区百货公司,隶属芜湖专区领导。
1973年8月,收回一批重点二级站。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随同芜湖百货站从芜湖专区百货公司划出,移交给芜湖市商业局。9月,恢复1966年4月芜湖百货批发站的机构设置,经营大小百货、纺织品批发业务。
1971年至1978年,在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与芜湖百货站融为一体期间,8年共创利6046万元,平均年创利750万元。1978年,芜湖百货站作为先进企业出席了全国财贸“双学”会议。
1979年4月,芜湖百货批发站更改为安徽省芜湖百货采购供应站。1981年1月,小百货业务、机构、人员从百货站划出,单独成立安徽省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为省属二级批发企业,行政隶属市商业局领导。随同划出的有小百货科、小百货批发部、文化用品批发部、民房库、小商品仓库、包装厂及大华知青商店。
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建立时,办公地点设在芜湖市上长街148号。正式职工238人,新集体职工40人,设有百货科、信托贸易科(对外称芜湖工业品信托贸易公司),另设一个知青店,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仓库面积9966平方米(含租房用库5766平方米),固定资产48.3万元,库存商品1174万元,其中质量有问题商品440万元。由于公司人员新手多,经营设施差,库存包袱大,公司适时提出三年调整规划,压缩不合理库存,在经营1万多个品种花色中,立足于“小”,专于“小”,安于“小”。1983年,公司销售总额2912万元,较1981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14.3%和4.4%。三年处理有问题商品404.9万元,商品库存下降到935.3万元,库存结构趋向合理,三年实现利润52.19万元,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984年,城市商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激烈,芜湖小商品公司以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全面整顿,内部业务部门单独核算,分计盈亏;分配上实行奖金与销售、利润指标挂钩,经营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行业界限,开拓新的商品门类。全年进货总额2974万元,超计划13.1%,销售实绩3185万元,超计划76.5%,人均劳动效率达11.55万元。该年企业整顿验收合格。
1985年,芜湖小商品批发公司在“一业为主,开拓经营”的思想指导下,一是实行科批合一,进销调批一条龙;二是专业划细,分部门核算;三是按劳分配,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并投资12万元,在原长街文化批发部建立小商品批发市场。样品间由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610平方米,展出的样品由原来3400种上升6300种。全年进货实绩4352.2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调入2175.4万元,纯购进2176.8万元;销售4286.1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调拨2617.6万元,批发1668.4万元;实现利润85.22万元,较上年增长1.8倍。人均提供利润0.3万元。
四、芜湖工业品贸易中心
芜湖工业品贸易中心是国营纯商业主营日用工业品的服务经营型企业,隶属芜湖市商业局领导,该中心坐落在市九华山路352号。管理机构设办公室、计财科、服务科、保卫科、工会、团委,经营机构设百货、五金家电、纺织、针织4个批发经营部。为全市零售营业面积最大的商场。营业面积12000平方米,职工400人(含集体265人)。经营商品有日用百货、针织用品、服装鞋帽、五金家电、食糖糕点、家具用品等几十个种类,1万多个品种花色。年销售额为400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
工业品贸易中心于1984年7月1日成立。由进场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董事会,实行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财务室、信息资料室、保卫科和综合经营部。
开业初期,工业品贸易中心作为市常设的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租借芜湖饭店东大楼91个房间,作为经营场地。商业系统下属百货站、小商品批发公司、五金交电站、化工站等单位均在中心设立经营窗口,共分为13个部门,开展各类商品经营活动。截止1984年底,7个月销售商品计88.30万元,实现利润2.35万元。
1985年初,工业品贸易中心增设了中心服务部,4月,自筹资金600万元,筹建工业品贸易中心大楼,同时积极扩大经营,通过组织供应会、补货会,开展自营业务。加强横向联系,年成交额达3036万元,工业品贸易中心自营销售额423万元,比1984年增长400%。年底,完成中心大楼4层土建工程。
是年,随着经营的不断发展,工业品贸易中心原有机构设置调整为经营部、服务部和商场部(即原人民商场)。原董事会根据上级政企分开的精神,自行解体。至此,工业品贸易中心迁至新大楼办公。中江商场正式开业,下设行政科、业务科、财务科和8个营业部。经营部下设针织科、纺织科、百货家电科、财务科、储运科。服务部撤销,增设服务科、保卫科。
芜湖工业品贸易中心成立以来,立足本地,将地方日用工业品运销辐射外地,产品成交额近600万元,扩大了城乡物资交流,为厂、商提供洽谈场所;面向全国,积极参加双边、多边的经济联系,成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经济联合体-苏皖地区贸易中心经济协会成员之一。其经营设施和服务条件均以大而全见长,商品吞得进、吐得出,在苏皖地区为经营场地最大的交易中心。随着商业经济进一步开放、搞活,芜湖工业品贸易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五、芜湖市第二百货公司
芜湖市第二百货公司是集体性质的商业企业,隶属芜湖商业局领导。公司坐落在芜湖市新芜路口的进宝街60号,营业面积975.4平方米,职工244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下设16个门市网点(包括新集体商店3个),固定资产23.5万元,流动资金47.1万元。主要经营大小百货、针纺织、五金交电、化工、文化用品、家用电器等日用工业品。1985年营业额685.47万元,实现利润19.26万元。
该公司前身是小百货合作商店。1959年4月,在全国第二次合作化高潮中,由芜湖市百货公司把社会上37户分散的有证个体商贩组织起来,自筹资金,自愿组成了小百货合作商店,隶属芜湖市百货公司第二业务科领导。商店分成7个门市部,横跨镜湖、新芜、马塘3个区。即新芜路百货商店、吉和街商店、中山路百货商店、北门商店、中二街商店、南门百货商店和中长街商店。后称这7个门市部为“老7户”。老7户属集体所有制性质,职工拿固定工资,人月薪17元以上,30元以下。经营商品以“五小”为主,即小五金、小针织、小百货、小文化用品、小日用生活品。营业总面积仅200平方米左右,每个商店不足30平方米,前场营业,后场堆货,没有一座仓库。进货没有板车,全靠人抬、肩扛、背驭,加上资金小、人员少,经营条件比较差。当时营业时间安排早7点开门、晚10时打烊,弥补国营商业营业时间之隙。抽出各店营业员串街走巷出摊子,给群众带来方便。另外通过加班加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自营能力。1959年,全合作商店营业总额为45万元,上缴利税2.1万元。1962年7月,商业机构精简下放,芜湖市百货公司将公私合营人员下放到小百货合作商店,成立芜湖市百货业合作商店,直属芜湖市百货公司领导,人员由原来的37人增加到135人,新增红旗、王家巷、轮渡所、宋文记、陡门巷、鸡毛山、大华等7个门市部和时美、利民、二街3个钟表店。由于人员增多,商店规模扩大,经商业局批准,有些门市部允许经营部分大百货、布匹之类的商品。当年,百货业合作总店营业额达到71.6万元,上缴税利2.5万元,税后积累2万元公积金。
1966年底,商店由原来的135人增加到16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商店一度被迫关门,暂停营业。1967年7月,在全市较混乱的情况下,百货业合作总店下属各店仍坚持营业,减少一些损失。1966年至1973年,每年营业额仍保持75万元。上缴税利2.65万元。1974年,安置了一些复员军人和“下放学生”,人员增加到192人,新增了新家巷门市部。1975年一些门点扩大了经营规模和品种花色,营业面积相应增加。该年营业总额突破了百万元大关,为国家上缴利税5.3万元。
1979年,随着商业体制的改革,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败,集体商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百货业合作商店将进货渠道、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放开、搞活,批发和零售兼营,对经营品种取消限制,当年实现营业额130.6万元,上缴国家利税65756元,比1974年增长22%,比1978年增长30%。
1981年4月,经市商业局批准,将市百货业合作商店划分为一合、二合和裕溪口合作商店。3店分设后,互相联系,展开竞争,辐射经营。当年合作一店营业额达到137.2万元,上缴利税6.43万元。合作二店营业额达到41.4万元,上缴利税2万元。
1982~1983年,芜湖市合作一店、二店,自筹资金4万元购置了“创新”、“建新”百货商店,增加营业额178.3万元,为第二百货公司建立创造了条件,至1984年,年营业总额增加到600万元,上缴利税25万元。
1985年经商业局批准,将百货合作一店、二店、裕溪口百货商店从百货公司划出,成立芜湖市第二百货公司,隶属商业局直接领导。公司成立后,既是经济实体,又是百货集体商业经营机构,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积极开展批发、零售业务,以满足市场需要和日常工业品的供应。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