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6年1月,全市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45个行业的资方人员提出了公私合营的申请,经市政府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其中清产定息的有1878户,从业3845人(其中职工1827人),其余的小商贩也分别组成60个(2971户,3637人)自负盈亏的合作商店,23个(252户,252人)自负盈亏的合作小组。
1956年公私合营后,百货公司成立了老集体性质的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受国营商业领导,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按劳付酬。市百货公司集体店分三个行业:百货、茶食糖果、钟表眼镜。1956年百货公司合作商店情况列表如下:
1956年百货公司合作商店情况表
表2

1959年4月在第二次合作化运动中,市百货公司将个体摊贩37户组织起来成立小百货合作商店,属市百货公司第二业务科领导,商店下设7个门市部:新芜路、吉和街、中山路、北门、中二街、南门、中长街。1962年增加到135人,17个门市部。老集体企业自1956年合作化组建以来,一直受归口公司管理,当时国家在税收政策上,采取“九级超额累进制”,年所达2万元,税率60%,年所达15万元以上者,税率连加成在内高达84%,用高税率给予限制,使其膨胀不了、饿不着,经营比较正常。当时货源大都由归口公司供给,又系独家经营,人员素质好,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集体商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加之工资低、费用小,每年除纳税和正常开支外,还略有盈余。
1958年国家实行工业、农业生产大跃进,商店职工积极投入支工、大办钢铁义务劳动,当时国营公司人员不足,合作商店有不少青年骨干被归口公司收用,有的还上升为全民的职工,如食品公司1958年根据市领导指示,大办养猪场、养鸡场,人员不足,从合作商店抽调壮年职工50多名,剩下少数年老体弱在家经营。糖烟酒合作商店,有78人上升为全民职工,使当时集体企业经营受到一定影响。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民企业搞精简下放,大批已上升为全民职工被精简,而且被精简的全民职工通过一定渠道安置在合作商店。如饮服公司约有50名全民职工精简后,又安置在饮食合作商店,食品商店除原上升为全民的集体职工全部退回外,还接收20名全民精简职工,这样“一升一吐”打乱了集体企业的经营秩序。
“文化大革命”时期,集体商业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受到严重冲击。1972年进行所谓“商改”,对集体企业实行拆、并、转,将有关门点转为国营代销,商店职工只拿很少一点代销手续费维持生活,集体企业没有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对集体商业的有关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给集体商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自从贯彻中央“三结合”就业方针的指示以后,各单位为了解决待业知青和一些闲散待业的职工家属的生活出路,一大批知青商店如雨后春笋先后建立,成为新集体单位,以后大部分店转为大集体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商业发展迅猛,仅就二商系统看,1981年11月底,新集体共增设门市部76个,售货亭23个,流动供应点52个,生产加工、装卸运输、修配服务小组44个,安置就业2020人,占待业青年2727人的67%。1981年老集体销售额达2262.48万元,比1980年同期1883.50万元增长20.12%,新集体销售额达2381.18万元,比1980年同期522.44万元增长355.78%。一商系统,仅1979年由于自由灵活地组织货源,集体商业营业额增长到1305670元,比1978年增长30%。至此,集体商业在芜湖商业中,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成份,与国营商业、私营商业并存,一商局、二商局分设集体经济管理科和劳动服务公司,分别管理老集体商业和新集体商业。
芜湖市一商局集体商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3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市供销合作社也积极扶持发展集体经济。1979年以后,设基层工作科,后又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与基层工作科合署办公),配备专职干部,扶持发展新老集体经济。到1985年,已有流动资金311万元,固定资产48万元,兴办集体企业12个,现有批零门点109个,安置待业知青708人。小集体转为合格企业有8个,集体商业销售额1692.52万元,实现利润30.9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