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早、中稻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郊区水稻主要为中稻,品种大体有:安南稻、大粒黄、堆粒子、黄瓜秈、湖南秈、江西晚、湖南早、鸡爪粒、江西早、三朝齐。
1952年引进胜利秈中稻,1953年全面推广,逐渐代替老中稻而成中稻当家品种,五十年代中期种植面积达7万亩。1956年引进“南特号”中熟早秈。
1956年省委号召实行“三改”,自此水稻品种更新换代频繁。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中期,郊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南特号、莲塘早、团粒矮、陆才号、广场矮、农垦57,试种矮脚南特。
七十--八十年代引进金小青早、二九青、圭陆矮八号、矮南早一号、二九六一、竹蓬矮、珍圭51、湘矮早八号、芜湖七一早、青广二号、厚丰早、广陆矮四号等早稻品种。但以二九青、圭陆矮八号、厚丰早、珍圭51、芜湖七一早等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长,成为郊区早稻当家品种。
1980年农技站从滁县地区种子公司,引进“BG902”迟熟中稻,当年种植十亩示范田,最高亩产达1400斤,1982年全区推广4000亩,主要分布在西江、官陡、鸠江、马塘、大桥。
1981年农技站从广东省农科院黄跃祥处引进中稻“桂朝二号”五斤原种,在鸠江新塘村试种1.8亩,收种子1700斤。1984年在全区推广3000亩。
二、晚稻
1966年农技站在鸠江乡神南村韦屋基生产队试种双晚“农垦58”78亩,获得成功,亩均产750斤,最高产量900斤。从此“农垦58”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至1976年,已成为单、双晚的主要当家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
1976年以后,引进当选晚二号、早熟农垦、沪选19、双丰四号、矮落农虎六号、迟熟晚粳,以当选晚二号为双晚当家品种。
八十年代以后,种子多样,纯度不变,区农技站在马塘乡农科站繁殖双丰四号,在区内普及推广。1980年农技站从青阳县种子公司引进鄂宜105中熟晚粳3000斤推广。1980年至1985年全区双晚当家品种为双丰四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