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粮食总产量为1653.27万斤,油菜籽总产量为86.12万斤。建国初期的耕作制度以冬沤田--一季中稻为主,搭配少量的油、稻两熟制或麦稻两熟制。
1955年6月成立芜湖市农林水利局农技站。同年引进“五十子”、“六十子”早稻品种,及小红稻,开始试种双季稻348亩,当年获均单产375斤,两季稻总产达26.1万斤。从此,芜湖市农村开始进入以油、稻、稻为主体的一年三熟制生产,并向四周辐射,为农业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作出了贡献。
随着双季稻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长。1956年粮食总产4844.1万斤,是1949年的1.9倍,比1953年增产723.5万斤。双季稻生产的最高峰为1978年,其总产量为8196.66万斤,占粮食总产的92.86%。1978年的粮食总产量为8827.2万斤,是1953年粮食总产的2.14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开始用经济观点安排生产,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油、瓜、稻,油、稻、菜,豆、稻、菜,豆、瓜、稻等多种种植形式,扩大经济作物的成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中稻、单晚种植面积比例上升,双季稻面积下降,从此开始进入成效型农业生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水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