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客运
客运工具始于木帆船。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步形成舱位分等,实行搭船、包船、包舱3种,并因气候及客流量不定等原因,不能定期开航,此状沿袭甚久。清同治十年(1871),芜湖始有轮船客运,每周有航班3个。清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永宁”号轮,首航申汉线,由芜湖行栈办理过芜客运业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商办芜湖立生祥小轮公司,首辟芜湖至巢县、庐州定期客运航线,沿途设9个营业售票处。此为地方轮船客运之始。此后,芜湖轮运业相继兴起,营运航线逐渐向长江、内河延伸扩展。迄至清末(1911),以芜湖为起迄点的轮船客运航线有16条,长1691公里(另有轮运起迄点不在芜湖的航线4条,长392公里)。溯江而上,直抵九江,下达南京;循青弋江、裕溪河,通达宣城、郎溪、宁国、巢县、合肥。逐步取代了木帆船的客运。
民国时期,芜湖轮船客运,益臻兴盛,先后增辟江、河航线10条,长648公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芜湖始发的客运航线达26条,长2339公里。另有起迄点不在芜湖的营运航线18条,长1359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芜湖港口,垄断航运。抗战胜利后,原有航线,相继复航,轮运出现繁荣。嗣因战乱,军、警干预,公差捐费,摊派频繁,不胜重负,致使多数破产、歇业,解放前夕维持通航的仅有芜湖至安庆、大通、南京、巢县、无为、南陵、宣城、西河及当途至宣城、至东坝10条航线。客运里程仅979公里。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市军管会组织船舶,恢复客运,选派轮、木船20余艘,运送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年末累计,运送部队35015人次。另遣送战俘28950人次。1952年,长江、内河航线,全部恢复通航;各条航线,实行定船、定班次、定停靠点、定开航时间;每逢年、节、假期和运送入伍新兵,均增加船只、班次。1951年和1955年,芜湖港务局、芜湖内河局,在江岸路各建旅客候船室1座;内设售票房、行李(小件)寄存处、广播室、问讯处、母婴室、茶水供应处及小卖部;开展电话订票、送票上门等服务。1965年12月,长江航运公司芜湖分公司实行区间船舶免收粮票供应旅客餐饭。1971年,在中江路西端(客运码头处)续建候船大厅兼容运站大楼1幢,面积2800平方米。1980年9月30日起,调整芜湖至荻港、西梁山,马鞍山至金河口,安庆至石牌4条航线的运行时间,实行船在小港站停靠过夜,早晨启航,中午或下午返航,便利旅客当天往返。仅芜湖至荻港、西梁山2线运行统计,月客运量增加3万人次。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1985年,芜湖市水运企业经营的江河航线达22条,里程1639公里,每天发出、到达的客运航班85次(含旅客过江轮渡40班次)。
民国二十三年(1934)芜湖轮船客运航线表
表15

1985年芜湖水运企业经营客运航线表
表16

1949~1985年客运量统计表
表17

二、贷运
1、江河运输
大宗货物的水上运输,始于漕运。唐宋时期,江淮漕粮,多由青弋江、裕溪河运集芜湖,转运北上。明代,芜湖出现粮、盐对流运输,皖南诸县的食盐,均经芜湖转运。清代,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来自湘、赣等省及皖南、北的商品粮,经芜湖加工销售,或换船转运广州、厦门、汕头、天津、威海卫、青岛、烟台、宁波、南通、上海、南京等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芜湖出口稻、米达8438093担,杂粮255469担。由于轮船具有载(拖)量大、航速快等优点,长江干流运输,客商多选择轮运;内河支流运输,皆以木船集散中转,形成轮、木船结合的运输格局。民国年间,淮南、山西煤炭经铁路运抵裕溪口,转船水运上海、南通、九江、黄石等地。同时,省内外的木材、茶叶、茧丝、羽毛等,多在芜湖集中外运。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市军管会组织船舶运送军需物资50857吨,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同时,为缓解芜湖、上海两地的生产、生活用煤,以木船从淮南九龙岗运煤至裕溪口(时淮南铁路尚未修复),并采用轮、木船结合拖运和换船运输,分别为芜湖运12万吨,上海运18万吨。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上货运以粮、煤两大货种为主。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金属和非金属矿石及建筑材料的运量逐步上升,货源趋向化肥、农药、石油等多货种发展。1951年,长江航务管理局芜湖办事处以“国海”号拖轮(300马力)试行一列式拖带法,从裕溪口至上海,下水每匹马力牵引5吨,每月往返航行3次,提高拖带量1倍以上(原每匹马力牵引2吨左右,每月航行3个单程)。翌年,“国海”轮每匹马力牵引达7.7吨,创长江全线拖轮下水拖带量的最高纪录。1953年10月,芜湖内河轮船公司,推广一列式拖带法,拖带量比原来多排并拖,提高57%。同年12月,新辟贵池县梅埂至南京(228公里)的黄砂专运线,与江苏省建工局签订了年运黄砂10.4万吨的运输合同。从此,黄砂成为芜湖水运的大宗货种之一。1955年10月,芜湖至合肥(180公里)、芜湖至安庆(204公里)2条航线,实行定期货班后,货运量增长20.4%。1960年,为确保矿石、煤炭、建材等重点物资运输,芜湖内河航运管理局牵头组织港口、铁路、矿山等部门,开展定船、定线、定点、定货种、定港口、定人员的“六定”大协作运输(时称“一条龙”运输)。专运航线、货种有:荻港至裕溪口及钟山、姑山至马鞍山的矿石;贵池至马鞍山的黄砂;麻铺桥至马鞍山的石灰石;裕溪口至铜陵的煤炭。投入“六定”运输的船舶,占总运力的85%,计划准确性达到90%以上。1965年8月,长江轮船公司芜湖分公司,根据货物流量、流向变化及干、支流货源不平衡的特点,调整了区间范围内的(九江至南京)运输,辟裕溪口至马鞍山(33公里)的煤炭;荻港至马鞍山(97公里)的矿石;梅埂至南京(228公里)的黄砂;裕溪口至南陵(88公里)的粮食;裕溪口至宣城(1l2公里)的粮食;姑山至马鞍山(34公里)的矿石;芜湖至安庆(204公里)的油料;安庆至铜陵至南京(300公里)的粮食、铜精砂;裕溪口至四褐山(7公里)的煤炭等9条专用航线,里程1103公里。同时,对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的运输,实行托运、计划安排、配载、调派运力、装卸作业和换装(拖)等6个优先。简化运输手续,不分长江、内河,一次托运,一票到底。1984年10月,为开拓货源,疏通产、运、销渠道,又增辟池州至苏州的黄砂;铜陵至苏州的矿粉、铁矿石;湾至无锡和湾至如东县、扬州市的黄砂;荻港至如东的石料等5条跨区的货运航线,扩大了运输辐射面,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在调整航线期间,先后推广使用成组运输,分节驳运输等两种先进运输方式。1972年3月,芜湖港务局首次推广成组运输,以特制的钢丝网络或棕绳网络等专用工具,将散货兜装,通过装卸机械进行装船或卸船。1973年,全年完成矿石、磷肥、木材、钢材、食盐等成组运输的装卸量达170194吨。翌年,在芜湖、裕溪口两地,新建500和300平方米的成组运输仓库各1幢,添置了配套的集装专用工具,成组运输更加完备。1980年2月,长江航运管理局芜湖分局,(今芜湖长江轮船公司)以千吨级甲板驳6艘,组建成组运输船队,装载生铁、钢材、木材、矿石、水泥、化肥等,先后运行8条航线(含马鞍山至上海跨区航线1条)。翌年,长江航运管理局颁发《成组运输管理办法》,配给芜湖钢丝网络6100只,尼龙网络1000只,棕绳网络1000只,钢扣1162根,水泥货盘1528块等专用工具。自1980~1983年,成组运输共运各种货物288.3万吨。运量年均增长率为10.8%,装卸效率提高3.7倍。船舶停港时间,由2.5天缩短为1.2天。1983年10月,芜湖港务局在成组运输基础上,筹办集装箱运输。翌年4月19日,芜湖第一艘集装箱(5吨)运输船驶往安庆。6月10日,由蚌埠经裕溪口转安庆的玻璃集装箱铁、水联运试航成功,为建设朱家桥集装箱运输码头(三期工程)积累了经验。
分节驳运输(亦称“顶推运输”)始于1978年,首由皖江轮船运输公司和长江航运管理局芜湖分局实行。翌年,长江航运管理局芜湖分局相继推广,驳船队型采用燕子式和多排式,一次顶推4艘节驳。1981年,以400匹马力的长江464号拖轮一次顶推1组6艘节驳,从芜湖试航至镇江。此后,由顶推一组6~8艘,发展到顶推二组12~16艘。1982年末,分节驳运输船有84艘、7万余吨位,占驳船总吨位的38.5%。1983年完成的货运量由1980年的49.6万吨上升到126.8万吨,提高1.55倍;营运收入由1980年的99.8万元增达214万元,提高1.14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芜湖市(含市辖县)个体水运专业户(联户)发展很快,截止1985年客货运输船舶,由1984年的2055艘增加到2841艘(含客运轮驳船12艘),货运轮驳船2829艘,96800吨位,年货运量12.51万吨,56249.43万吨公里。
2、远洋运输
1980年2月,芜湖港务局为发挥港口水深的优势,适应出口物资品种多的形势,开始筹办外贸运输,定江岸路港区十一号码头为海轮靠泊点。4月5日,上海海兴轮船公司5000吨级的“泰山”号货轮抵芜,为香港装运五羊牌水泥4083吨,江岸路港区以62小时完成装船任务,并达到标签朝上、堆码整齐、无破散包进舱的质量标准。4月10日,举行首航仪式,侯永副省长为其剪彩,新华社、安徽日报社、芜湖日报社、长江航运报、省、市广播电台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天天日报等新闻单位派记者参加仪式采访、报道。1982年5月22日,上海海运局11700吨级的“振兴”号远洋货轮,从芜湖装载1万吨水泥和125吨杂货直航香港。此为芜湖港靠泊万吨级货轮之始。1983年3月,安徽省远洋运输公司,货轮4艘以芜湖港为基地,经营国际航线,先后在芜湖、安庆两港载运水泥、钢铁、粮食、石油、棉纱、棉籽、羽绒、杂货等航驶香港、新加坡、日本、朝鲜、苏联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继后,又开办了芜湖至香港定期航班。迄至1985年末,计有62艘次远洋货轮,由芜湖港运出外贸物资62.91万吨。物资品种由1980年的59种递增到109种。
1949~1985年货物运输量统计表
表18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