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冶金工业大发展始于1958年大跃进至1961年,全市时有25家钢铁、冶炼、焦化、矿山企业。1962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仅留芜湖冶炼厂、青阳铅锌矿维持简易生产,芜湖钢铁厂停产缓建,其余20多个企业,100多座炼铁炉、焦化炉等全部停产、拆除,所有厂房、设施、设备全部拨转有关企业。1966年,芜钢、冶炼等企业恢复建设,时值“文化大革命”开始复建受阻。
1968年8月后,复建正式开工,至1978年底,先后建成100立方米高炉2座,66型焦炉2组4座,直径250、400毫米轧机2组,30吨反射炉1座,投资964万元。完成矿山剥离92万立方米。形成黑色、有色2个初具规模的冶金企业和1座铁矿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冶金工业得到全面发展,又先后扩建24平方米烧结机、70吨阴极炉、铜杆连铸连轧机、9平方米烧结机、50和300立方米高炉等一系列工程。
一、炼铁
1、25立方米高炉
繁钢于1974年3月16日,对原1号9.7立方米高炉大修,高炉容积扩大至20立方米,1975年3月1日竣工投产。1982年11月18日,20立方米高炉大修改造,更换炉壳、耐火砖衬、高压离心鼓风机、料车卷扬机等,风口由4个改为5个,热风炉燃烧器改为陶瓷燃烧器,高炉再次扩容为25立方米,投资53万元,1983年2月4日竣工投产。
2、50立方米高炉
1985年2月,繁钢集资20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于5月动工,扩建50立方米高炉1座。高炉本体和机械设备大部分采用淮南钢铁厂同型高炉图纸,采用球式热风炉、干式除尘器、冲渣水闭路循环、新增滤渣池、高架料仓等新工艺。高炉施工图自行设计,自造设备,吊装由当涂县化肥厂承担,总投资324万余元,建筑面积880平方米,1986年4月1日竣工投产。
3、100立方米高炉
芜钢100立方米高炉于1959年11月21日开工兴建,建筑面积8407平方米。至1962年底,高炉主体、热风炉、烟囱、鼓风机房、水塔、水池、卷扬机房等均已完工,基本具备投产条件。同年3月,因国民经济调整停建。1966年5月复建,时值“文化大革命”开始,复建受阻停顿。1968年8月24日复建工程继续进行,1969年8月1日,芜湖市第1座100立方米高炉建成,烘炉投产。
1982年2月28日,对该炉结合大修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由马鞍山钢铁公司设计院设计,委托冶金部第17冶金建设公司承包施工,投资170万元。大修后的高炉改为自立式、内冷式冷却,风口由6个改为8个,出铁场安装5吨行车,卷扬机房改全自动上料,工长值班室安装自动热风温度记录、上料补充自动记录、模拟屏,炉前装了开口机、堵渣机,电动泥炮加装液压润滑装置,具有较高的工艺装备水平。1982年10月27日竣工投产。
芜钢兴建的第二座100立方米高炉,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于1970年4月1日动工,1970年6月28日建成投产。
1977年3月2日,对第2座100立方米高炉中修,更换全部炉顶设备,部分炉壳钢结构,改炉喉钢砖,更换风口装置,改汽动泥炮为电动泥炮,增建铸铁机、高架料仓、石灰窑三项配套设施,于同年5月16日完工。1979年对风机房进行改造,将每分钟300立方米风机更换成400立方米风机,增大入炉风量。
4、300立方米高炉
300立方米高炉的兴建,是芜钢开展横向联合的成果。该厂在1984年底至1985年6月,以8年补偿生铁35万吨,矿渣50万吨为条件,分别与省内、上海、江苏等9个单位签订了补偿贸易协议,集资4620万元,于1985年11月5日在芜钢破土动工。高炉建筑面积11374平方米,由马鞍山钢铁设计院设计,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承包土建,铸铁机安装由中建七局二公司负责。1987年底,已投资4200万元,高炉主体基本竣工(总投资近5000万元)。可年产生铁18~20万吨,年产值3260万元,年利润约1200万元。
二、炼钢
1、转炉
年产10万吨的炼钢车间,于1959年5月10日在芜钢破土动工。建筑面积4296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分主、副两跨,由3吨地坑式涡鼓形侧吹转炉4座和20吨化铁炉2座及辅助设施构成。冶金部黑色冶金设计院安徽分院设计,芜湖市第一建筑公司第三工区承建,设备除托圈等大型浇钢件及20吨、15吨行车为上海制造,其余均为安徽省制造,绝大部分由芜湖造船厂等20余个厂家协作承制。1959年9月28日竣工。总投资498.8万元。
1960年,对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兴建2座热风炉,扩建2座鼓风机房,增添5-30吨、3-15吨行车各1台,6立方米空压机1台,风机7台,加料机2套,炉门平车4辆,10吨运渣车2部,5吨铁水包3只及风锤等,投资69.37万元。1961年9月,炼钢车间停产下马。1971年11月5日,开始复建,因陋就简,利用原有厂房恢复地坑式3吨侧吹转炉,投资200万元。复建大小项目69个,主要有:转炉倾动、化铁炉拆除安装及白云石部分。1972年7月30日基本竣工,2座3吨侧吹碱性转炉投入生产。1973年11月,因亏损严重、质量差等原因再次停产。
2、电炉
1970年6月18日,1.5吨电炉炼钢车间在繁钢兴建。设备由芜湖造船厂作固定资产转至该厂。炼钢厂房及主体工程系混合结构,1971年9月竣工投产,投资85万元。1972年8月,投资80余万元,利用电炉厂房兴建2座3吨转炉。设备由合肥钢铁厂、马鞍山钢铁公司铸钢厂、滁县钢厂调进,10月1日竣工投产,开工2个班次,后因亏损20余万元而停产,1979年2月拆除。
3、白云石
1959年11月5日,为配合4座3吨转炉的建设,年产1万吨的白云石车间在芜钢动工兴建。建筑面积原设计1740平方米,1960年增至2290平方米,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竖窑、破碎、粉碎、成品仓库和焦油等设施。主厂房内设20立方米焙烧窑2座,原料破碎、筛分及熟料检选固定式皮带运输机2条,颚式破碎机2台,双辊磁碎机1台,胶带式提升机2台,砂子加热反射炉1座,300吨摩擦压砖机3台等主要设备,1960年7月土建完工,8月基本完成设备安装,8月31日竣工投产,总投资112.16万元。1961年9月白云石车间下马。1971年白云石车间复建,主要项目有:白云石成品厂房翻盖,加长10.5米,皮带运输机、大块砖震动器及球磨机等设备安装20余项。1972年5月23日、6月1日,2座竖窑分别竣工烘炉,总投资47.43万元。1973年11月再次停产。1985年6月22日根据300立方米高炉建设需要,白云石车间被爆破拆除。
三、轧钢
1、φ250m/m轧机
1959年3月2日,φ250m/m轧钢车间在芜钢破土动工。厂房面积730平方米,系砖木结构,由芜湖市第一建筑公司承建。施工中厂房高度由4.5米改为6米。φ250m/m轧机5架,成一列式布置,配350千瓦电机,附有推钢机、剪刀机、冷床等设施。1959年7月1日,投资74.4万元。1960年增添下反围盘、运送钢锭小铁路等。1962年3月轧钢车间停建。
1970年10月20日,开始复建,11月20日,轧钢机运至芜钢交付检修。1971年4月1日,轧机工程破土动工,芜钢基建会战指挥部组织芜湖市第一建筑公司三工区、机床厂、长虹机械厂、锅炉厂等单位承担施工建设。没有图纸,边干边设计;没有配件,清仓查库,找回近7吨配件,加快了复建进度。4月23日,加热炉重新砌筑竣工;4月29日,主电机带负荷试车成功;4月30日,φ250m/m轧钢车间竣工投产。1985年轧钢加热改造性中修,煤耗由200~280公斤/吨降至140~160公斤/吨。
2、φ250~450m/m轧机
1977年6月14日,繁钢φ250m/m轧钢车间动工兴建,1979年11月20日竣工投产,投资40万元。1981年12月31日轧钢改造,扩大厂房720平方米,增设冷床等配套设施,投资45万元。1982年投资10万元改造加热炉,降低吨材耗煤量。1985年投资14万元增建3架φ250m/m轧机。
1972年5月,φ450m/m轧机在繁钢安装。1973年3月5日,厂房破土动工,12月26日,厂房、加热炉建成。1974年10月5日,主机安装完成,φ450m/m轧钢机全部竣工,建筑面积1184平方米,投资120万元。1982年1月,φ450m/m轧机改造,拆除φ450m/m轧机,新装φ300m/m轧机2架,1983年4月竣工,投资53.24万元。
四、铸管
1979年2月9日,繁钢投资27万元,动工改造炼钢厂房及设备,转向生产铸铁坑管。项目有:26对管模具、2座1.5吨化铁炉、1座3吨化铁炉,2座双室烘干炉、2座3吨转炉的拆卸处理,同年9月19日竣工投产。1981年改造铸管工艺设备,建造坑管配件设施,产品配套,11月28日改造竣工,投资19万元。
五、焦化
1、66-Ⅱ型焦炉
66-Ⅱ型焦炉于1970年10月21日在芜钢破土动工。安徽省冶金地质局设计室设计,芜湖市30多个单位会战承建。项目有2组4座焦炉和化工回收系统等主要工程设施60项,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82平方米,设备2100台(套),其中88个品种,1800余台(套)由芜湖市自行解决,制造出拦焦车、熄焦车、加煤车、冷却器、烘干机等结构复杂,体积重、大的关键性设备。配备动力1890千瓦,各种管线达6万米。会战以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同步进行。1971年11月10日,第1组2号焦炉竣工;1972年2月28日,第1组1号焦炉竣工投产;工程总投资759.296万元。
1972年10月9日动工兴建第二组焦炉,投资380万元,以会战形式进行。1973年11月20日和1974年1月5日,第2组3、4号焦炉分别竣工投产。
1971年7月,年产18万吨洗煤机动工兴建,10月竣工投产,1976年停产,1985年拆除。
1972年8月31日,投资223.8万元,解决备煤筛焦、回收系统、供排水及锅炉安装等焦炉收尾配套工程。1979年4月16日,投资96万元,兴建焦油精制。1981年2月24日,安徽省政府决定:从7月1日起将全省煤焦油集中,芜湖焦油精制项目不再续建,设备予以封存。至1981年底,完成投资53.77万元,在建工程47万余元,封存设备于1983年底报废处理,价值45.5万元。66型焦炉经配套及逐步改造,已成为芜湖市冶金工业生产焦炭和生活煤气的主要设施。
2、红旗3号焦炉
1972年1月,年产2万吨的红旗3号焦炉在繁钢破土动工,1973年4月20日竣工,投资20万元;1976年2月,第2组红旗3号焦炉兴建,12月竣工烘炉;碳化室爆炸返工重建,1977年2月竣工投产,投资20余万元。
六、煤气
1983年芜钢更换加煤、推焦、拦焦、熄焦车及200套气封炉门,改造集气管道,制造、安装8台初冷器,电捕焦油器,投资140余万元,进行焦炉煤气气源改造。1984年初,改造工程竣工,1月29日正式向芜湖市煤气公司输送煤气。1987年供气717万立方,节约标准煤60.23万吨。芜湖市22294户居民、2户工业企业、117个公共用户用上了生产生活煤气。
七、烧结
24平方米烧结机是芜钢高炉的主要配套设施之一。是安徽省、芜湖市一项重要节能技改项目。1983年征地62.844亩,1984年9月15日开工建设,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设计。整个工程由48个单项组成,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设备重1100吨,工程由芜湖市建筑安装公司承包,1987年1月28日竣工投产,可年产冷烧结矿石22万吨,改变了2座100立方米高炉吃80%生矿石的状况,降低焦比,增加了产值、产量。
八、铜熔炼
芜冶铜熔炼工程开工于1958年底,挖地为炉,用100号坩锅炼铜。1959年5月建成1座2吨反射炉。1960年10月增建1座5吨反射炉。1963年10月,5吨新平炉建成。1964年4-6月,5吨反射炉扩容为10吨。1965年改造平炉供出料系统,增建卷扬机牵引浇铸平板模车、用3吨葫芦起吊阳极板。1971年-1973年10月,相继建成10吨、15吨、30吨、40吨等4座反射炉。1973年初,15吨反射炉经改造扩容为20吨阴极炉,7月竣工投产;1982年大修,再次扩容为30吨,采用落地式加料机加料、重油供热。1984年,新建70吨阴极炉,增设1台12模双锭圆盘浇铸机,加料、出铜均采用机械化,1985年3月1日竣工,投资102万元。
九、铜电解
芜冶铜电解工程于1958年12月1日开工(时称小铜厂),厂房面积1250平方米,初建2×0.5×0.9立方米电解槽2只,1959年底增至42只。1958年10月铜电解大车间破土动工,安装3.4×l.11×1立方米电解槽2只,起重吊装、供汽输酸等采用临时措施,1960年12月30日竣工,投资187.6万元。1961年元月后,增建16只电解槽,3月21日建成46只电解糟。1965年3月底,电解槽增建至120只。1972年9月,铜电解车间扩建,建有70只电解槽,1973年8月竣工。1975年以2台15000安培75伏硅整流取代机械整流。1978年3月新建铜电解净化系统,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68万元,1981年6月竣工。
十一、铜材加工
芜冶铜材轧制于1958年安装1台直径170毫米小轧机,1961年安装1台拉伸机,1962年停建下马。1969年初,恢复建设,1971年6月安装直径300毫米轧机,于12月中旬竣工。1973年试制1台8摸拉伸机。1975年5月改造直径(φ)300毫米轧机,增加1组4架粗轧机及对精轧机列改造、加热炉砌筑,12月初竣工。1979年安装1台0.5吨电炉和1组3架φ300毫米轧机,投资26万元。
十二、铜杆连铸连轧
芜冶引进的ECDCOPETT型康梯纽斯--普诺迈斯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始于1984年12月6日。整个工程由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院设计,中建七局二公司承包,江都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负责油制气车间非标准设备制造。连铸连轧生产线包括主体、配套两项工程。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配套工程为油制气站,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1986年6月,油制气工程开工,是年8月30日整个工程开工,建设周期21个月。1987年12月,主体工程竣工,总投资1640万元。其中外汇235万美元),超过冶炼厂历年(1958-1985年)投资总和。
十三、选矿场
1976年4月,和睦山铁矿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兴建小型选矿场。建3个储矿槽、安装6台槽式洗矿机、20台螺旋选矿机,投资18万元,12月建成投产。1977年12月对选矿场进行技术改造,马鞍山钢铁公司设计院螺旋小组设计,乡镇施工队承建,新增2台颚式破碎机、2台带格子球磨机、1台震动筛、20台螺旋选矿机、7台离心选矿机、4台砂泵、2台矿石分配器、2台螺旋流槽,投资62万余元,1978年12月建成,1979年3月投产;实际年产精矿粉1.2万吨。
1960年3月8日,青阳铅锌矿利用废旧设备,自行设计,建造日处理50吨选矿场,投资21万元,4月26日竣工投产。1964年,选场磨矿系统改为机械化操作。1973年,选场进行技术改造,依靠矿山力量,自己接长球磨机、自制一套铜硫浮选设备,实现选矿自动流水线。安装3台球磨机、2台颚式汲碎机、3台螺旋分级机、9台机械搅拌机,并改开路破碎为闭路破碎,选矿能力提高75%。
十四、水泥
芜钢水泥车间在1971年会战中简易上马。建有直径1.2米,高1.6米普通立窑1座;直径1.6米,长14米烘干机1台;直径1.5米,长5.7米球磨机1台;250×400毫米颚式破碎机1台,1971年4月竣工投产。1985年,对水泥装包、破碎出窑设备进行改造,增建第2台球磨机(φ1.5×5.7米)及化验室、成品库等,改善水泥生产配套设施。经15年逐步改造、配套,1985年已成为1座综合利用高炉水渣生产矿渣水泥的小型水泥厂(1983年划归芜钢劳动服务公司管辖)。基建总投资55.9万元。
十五、专用铁路
1960年1月29日芜钢铁路专用线破土动工。全线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设计厂外线、站场线,安徽省黑色金属设计院设计厂内线。按年运量200万吨(初期)-400万吨(远期)一级专用线标准设计。整个工程从火龙岗站至厂区长7.771公里,需路基土方25.5万立方米,造桥涵9座,铺路渣1.15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枕木1.17万根,钢轨9830米,总投资193万元。由安徽省筑路总队五、六大队负责施工。1961年1月,专用线伸长为8.635公里,同年11月,全线又调整为11.295公里,新增炼铁原料线、铁渣线。专用线接轨工程由8504部队施工。1962年2月底,该工程停建,轨枕拆调转移。
1969年2月,芜钢铁路专用线复建。1969年11月1日完成接轨,1970年2月,7.9公里专用线全线竣工,3月1日正式通车。
繁钢0.2公里铁路专用线于1975年获准,1978年12月2日开工兴建,1979年10月20日竣工,投资6万余元。1980年4月26日8时通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职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