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结构
解放前夕,裕中纱厂仅有职工914人。全市棉织机户1080家,从业人员4200人。
解放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职工队伍逐年扩大。截止1985年,全市20个纺织企业共有职工25743人(全民所有制职工2021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5525人),其中女工15473人,占总数60%;男工10270人,占40%;技术人员502人,管理人员1975人,服务人员2044人,其他人员1224人。
年龄结构:青年工人(20-35)13160人,占职工总数的58%;中老年职工7873人,占总数的42%。
文化结构:职工中小学文化程度5299人,初中9163人,高中4658人,中专455人,大专以上344人。
技术状况: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8人,技术员431人。
二、职工教育
五十年代开展以扫盲为重点的职工教育。1958年芜湖纺织厂创办了纺织学校,组织职工学习文化,并向社会招生104名学员。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普及高小、初中文化教育为主。企业自办职工业余学校、职工夜校,采取半脱产形式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知识,开展职工轮训。进入八十年代,职工教育列入企业管理内容,1981年市纺织局设立了教育科,各企业相应建立了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职教机构,配备了专职教师和职教干部。至1985年全系统共有职教干部35人,专职教师66人,专用教室1795平方米。
1982年至1985年,重点以文化和技术补课的“双补”为重点,全行业23918名应补对象参加了文化补课,10116名职工参加了技术补课;经过考试,有8452人和4513名职工分别取得文化、技术补课合格证;80%以上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芜湖市纺织系统历年职工“双补”情况表
表6

1980年9月,市纺织局与市第二十中学联合创办了纺织职业学校,坚持厂校联合办学的方式,面向社会招生,开设棉织、针织、丝织、染整、保全和工业会计等17个专业、8个高中职业班和2个中专班。先后培养输送各类技术工人449人。1983年市纺织公司开设了1个电大教学班,培养了70多名经济、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1984年底,经部、省、市教育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芜湖函授分部。首期招收了系统内企业党政干部90名,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经统考均达大专水平;1985年后,面向社会招生。1985年下半年,成立了纺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设有棉纺织、针织、企业管理、财会统计等专业班级,同年招收新生117名。1981年至1985年教育投资累计达45万元。
三、工资福利
解放前,纺织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无等级定额标准,资方无限延长工人劳动工时,每天长达15个小时,每月计得工资7.80元,折合大米2斗5升,有的工人每月仅得3元,折大米1斗,难以维持生活。
解放初期,纺织工人的工资由市劳动局统一规定标准,按每匹布工资含量7升米折算,一般工人平均每月能织15匹布,月工资折一担米;技术熟练的工人每月能织20匹布,月工资一担四升米。
1951年,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后,实行统一的“工资分”。1956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取消了“工资分”,实行直接按货币规定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改进了原有计件工资制并部分实行岗位工资制,职工工资收入增加。1968年至1977年,取消了计件工资,不分工种,不分岗位,不计贡献,一律实行按等级支付工资的“大锅饭”。1978年起,开始进行恢复性整顿,企业逐步实行计件工资加奖励制度。1981年后,企业进行了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计分计奖,定额超产奖,超定额计件工资,基本奖加利润提成奖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制度。企业从厂部到车间,从班组到个人层层落实。每月考核,奖励兑现。1983年,纺织工业部颁发了纺织企业实行“五岗”定额计件工资制,按岗位定级,按级定工资标准。1985年又进行了工资归并简化,理顺了多种形式工资制。生产工人为八级工资制,按《新工资等级》对应套改;工程技术人员按技术级定等对应套改;行政管理人员按《新拟企业干部工资标准》对应套改。建国以来,职工收入逐年上升。1985年,职工年平均工资968元,比1958年468元增长1倍。
职工福利,1985年系统内职工住宅总面积达248349.25平方米;职工食堂19个5000平方米;托儿所20个;医院一家(芜纺职工医院),医务窒15个,有医师1名,医务人员50名,职工医疗保健实行公费医疗。有些企业还定期组织职工到黄山、青岛等地疗养。企业实行了各种劳动保护措施,发放劳保用品;职工上下班由厂车常年接送;对夜班生产工人发给补贴;盛夏寒冬季节,发给职工降温和取暖费。根据纺织工业生产连续性的特点,多数企业在生产车间安装了通风设备吸尘器和空气调节实施,普遍实行了生产工人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日。针对女工多的特点,从1985年开始,企业建立了女工卫生室、哺乳室、孕妇休息室等,对女工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劳动生产率
1949年,裕中纱厂,全员劳动生产率1568元/人。
1955年劳动生产率上升为12341元/人,1958年人均达11064元。六十年代初期,因原料不足等影响,生产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最低的1962年仅达4122元/人。经过国民经济三年调整,劳动生产率又趋上升,1966年人均11160元。1966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生产下降,劳动生产率又趋低谷。196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仅达3974元/人,1974年又降至1199元/人。1978年起,经过企业整顿,加强管理,生产又趋上升,198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263元/人。后随市场开放,竞争经营,纺织工业受到一些影响;经过技术改造,引进设备,开发新产品,开拓经营渠道,生产得到发展,1985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达14100元。
1985年纺织企业职工构成一览表
表7

1985年芜湖市纺织企业职工状况一览表
表8

芜湖市纺织系统历年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一览表
表9

1985年纺织系统职工福利设施情况一览表
表1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