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厂房
解放前,资方创办的裕中纱厂,从1916年创办到1949年前,厂房面积仅增加到4637平方米,且因生产衰败、年久失修、濒于倒闭,工人劳动环境险恶。市内私营个体棉织机坊,均在低暗潮湿的民房中从事手工纺织。
解放后,国家对纺织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逐年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十年代,对老企业进行了改造扩建。1951年9月,私营裕中纱厂经赎买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国营芜湖纱厂。1952年安徽省工业厅拨款193亿元(旧币)为芜湖纱厂新建3094平方米的织布车间,使其由单纺扩展为纺织并举,并改厂名为芜湖纺织厂。1954年,芜湖纺织厂遭受火灾,纺纱车间的厂房和设备焚坏,国家即投资235.7万元,调拨设备帮助该厂重建、恢复生产。1958年,芜湖纺织厂扩建14000纱锭的南纺车间;1959年,又建成20800纱锭的北纺车间,使之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在手工业合作化期间组成的19个棉织社,均先后并社转厂。相继建成了红光针织厂、锦华被单厂、芜湖丝绸厂、市灯芯绒厂、市色织布厂、毛巾厂、第二棉纺厂、帆布厂、丝绒厂、曙光针织厂、健美针织厂、麻纺厂、织带厂、纺织器材厂、宽幅布厂等15家纺织企业。由于国家、地方不断投资和企业挖潜自筹,通过新建、扩建,厂房不断扩大。1972年省纺织工业厅、芜湖轻工局和芜湖纺织厂共同投资260万元,建成了1座现代化的芜湖印染厂。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
1975年至1985年期间,陆续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关键性的生产基建项目,这些项目是:
芜湖纺织厂:1975年新建329平方米锅炉房(投资22万元);1979年新建一座厂内变电所(投资59万元),解决了生产供气和用电;1980年投资55万元,建成400头气流纺纱车间;1982年投资412万元,建成2400锭苎麻车间(1985年底划出成立苎麻纺织厂);1985年投资93万元用于南、北纺纱车间的改造。
芜湖丝绸厂:1976年,国家投资191万元,扩建年产169万米真丝绸生产线和厂房;1980年投资56万元改建丝绸印花车间,使丝绸年产量由276万米提高为308万米。
芜湖印染厂:1975年扩建1000万米染色生产线;1979年新建500万米化纤布染色线;1980年新建3000万米印花生产线。三项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工程竣工投产后,印染生产线由2条扩大到4条,印染布的年产量由607万米提高到3266万米。
红光针织厂:1980年从银行贷款390万元,用于新建6600平方米经编车间和引进设备,生产经编涤纶布,填补了省内针织产品的空白。1982年又投资45万元,扩建针织涤纶印染车间,形成了针织印染一条龙生产线。
灯芯绒厂:1981年投资67万元扩建整染车间;1982年投资332万元用于1000万米灯芯绒坯布染色生产线工程。
毛巾厂:1982年投资60万元,进行毛巾整理车间改造,提高了毛巾产品后整理深加工的生产能力。
锦华被单厂:1981年从银行贷款113万元,建成丝光被单大整理车间,床单产品质量提高,并获部优产品称号。
第二棉纺厂:1980年新建10000枚纱绽生产车间;1982年又扩建2500枚纱锭车间,两项工程投资1425万元。棉纱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帆布厂:1980年有机硅整理工程建成投产,1982年又扩建了帆布染色生产线,两项工程投资65万元。
麻纺厂:为扩大麻袋出口产量,1976年投资230万元扩建年产399.8万条麻袋的生产车间和增加麻纺设备。
健美针织厂:1980年新建20万斤脱脂棉工程投入生产。
纺织器材厂:1979年投资70万元建成钢丝生产车间。
第三织布厂:1982年投资65万元建成238台织机生产车间。
1949年至1985年,国家对全市纺织工业基建投资累计达16650万元,使企业由解放初期的一家单纺厂发展到棉纺织、针织、印染、毛巾、床单、毛、麻、丝各类企业20家。企业占地总面积由初期的47345平方米扩大到1029627平方米;厂房总面积由14409平方米,扩大到434224平方米。
二、设备
1、设备状况
解放前,全市只有裕中纱厂以不到2万纱锭的英式老设备进行纺纱。手工业棉纺织均以手摇脚踏的木机从事生产,印染仍以“一缸两棒”式的手工操作。
解放后,经过更新改造,全部淘汰了旧设备,换上了国产定型纺织设备。进入八十年代,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截止1985年底,全市纺织工业的专用设备有:125096棉纺纱锭,气流纺纱5台1000头;26648捻线锭;各类棉布织机2530台;印染生产线5条;色织布机164台,宽幅布织机48台;针织棉毛机129台;针织经编机16台;纬编机59台,大圆纬编机2台,织袜机90台;毛巾织机178台;床单织机160台;毛纺锭720锭,毛织机44台;毛针织横机120台;麻纺锭1300锭,麻袋织机68台;苎麻纺锭2448锭,苎麻布织机96台;丝绸捻丝锭6000锭,丝绸织机376台;纺织器材制造设备95台。
2、设备更新
解放初期,纺织工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设备更新。芜湖纺织厂1956年将1252型单程粗纱机更新为A453B型粗纱机,使纺纱工序由9道减为5道;同年该厂又将精梳机2套扩大至6套27台,棉纱单产由每千锭小时产量22.8公斤提高到24.2公斤;1971年又将50台A567型细纱机更新扩大为A512型细纱机126台,细纱产量由千锭小时23.4公斤提高到25公斤;1978年该厂淘汰了200台英制布机,更换国产1151型自动布机,棉布年产量由1977年的2970万米上升到1979年的3281万米。1978年市灯芯绒厂将192台老式丰田布机淘汰,换国产新型织机376台,灯芯绒坯布年产量由1977年的279.27万米提高到1979年的312.89万米。经过逐年的设备更新,设备落后状况基本改观。进而向高速、高效、连续自动化方向发展,高速纱锭、高速并条机、高速整经机、高产梳棉机、高产精梳机、国产自动织布机等新型设备,在棉纺织企业中普遍使用。
五十年代,针织、毛巾、床单的生产设备均为铁木织机,至七十年代末,全部采用了新型的大圆机、棉毛机、经编机、国产自动毛巾织机和自动床单织机。针织复制产品的染色印花也由过去“一缸两棒”的原始设备和手工染纱被高温高压染色机、园网印花机、轧光机、脱水机、热定型机、丝光机等设备所代替,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后整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电动裁剪机、电动缝纫机取代了落后的手工裁剪。
芜湖印染业历史久远,但生产方式落后。六十年代还使用大染缸的手工染纱染布,效率低,纱、布色泽差,质量低。七十年代后,各企业先后更新了一批印染设备,丝绸、灯芯绒、针织品、毛 巾、床单等产品的漂、染印工艺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真丝绸氯化亚锡印花、涂料印花、渗透印花、硫化原染色灯芯绒等新工艺,在丝绸产品和灯芯绒产品的生产中广泛采用。1972年市印染厂建成投产,全部使用国产自动化印染设备,形成4条年产6000万米的印染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结束了古老传统的手工浆染历史,形成了棉纺、织、印染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3、设备改造
纺织企业以自身条件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研制出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更新换代设备。市红光针织厂建厂初期,设备多为铁木机,1959年至1985年自制和改造设备达652台;1978年研制成纬编单机自动化设备。同年,全市纺织系统改造研制的设备中,取得科技成果的达34项。芜湖丝绸厂研制的单筒复式提花机、双层翻丝机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推广,每年每台设备可增产丝绸被面1836条;同年研制成功的光电探纬装置小型设备52台,每年可节约15万元的原料。市帆布厂在改造国产织机的基础上研制了32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无梭箭杆织机,单产比有梭织机提高20%,并减少织机噪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年节约棉纱1000公斤。市丝绒厂改造国产1511型织机,试制成无梭双喷平绒织机,平绒布台时产量由1.5米提高到3.7米,质量一等品率由10%上升为15%,被列入全省同行业重点推广项目。市毛巾厂改造升降染色机,自制了高温高压绞纱炼漂浆染联合机,实现了由织到染的连续化生产。1980年,市麻纺厂研制成黄麻纺机叉式锭翼,使麻纺锭速由每分钟3800转提高到4200转,产量提高15%,质量稳定,而且每公斤产纱的耗电下降10%~15%,其成果被纺织部作为重点在全国推广。1984年芜湖纺织厂投资186万元改造15000纱锭,1985年又投资93万元改造纺纱设备,棉纱产量提高。1982年市灯芯绒厂投资332.65万元改造1000万米灯芯绒坯布染色线,提高了灯芯绒产品的染色质量。复制行业长期手工操作炼漂设备进行漂纱浆纱,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1984年起,市毛巾厂、被单厂、色织布厂先后将手工炼漂设备改造成链式炼漂生产线,加快了棉纱的炼漂速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1959年到1985年,纺织工业系统进行大小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项目达600多项,其中重大改造革新项目达70多项。
4、设备引进
进入八十年代,先后引进了137台国外先进纺织设备。1981年红光针织厂引进联邦德国系列经编针织机22台,安装投产后开发出经编涤纶面料,其中翠竹牌涤纶布1984年荣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芜湖印染厂从日本引进了园平网印花联合机、防绒布后处理树脂机、摩擦轧光机、照相雕刻机等印花设备,印染布的年产量比上年增加45万米。芜湖纺织厂1985年引进日本5台1000头气流纺纱机,实现了棉花纺纱一次性完成,设备生产率比环锭纺纱提高一倍以上,且空气含尘少、劳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市锦华被单厂床单印花一直沿用手工台板印花,效率低,质量不稳定,1984年从瑞士引进全套平网印花设备后,形成了年产300万条印花床单生产线,并开发出丝光印花床单新产品,获得部优产品称号。1985年市宽幅布厂引进日本48台喷水织机,开发出仿涤丝呢等新产品,打入国际布场。同年,第二棉纺厂从瑞士和意大利引进弹力带生产设备,开发生产弹力带,填补了本市纺织产品的一项空白。
芜湖市纺织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厂房面积情况一览表
表1

1985年芜湖市纺织工业通用设备统计表
表2单位:台

1985年芜湖市纺织工业主要专用设备一览表
表3

1978年芜湖市纺织工业设备改造成果一览表
表4

〖芜湖市纺织工业引进设备一览表
表5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职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