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三百多年前,明代万历年间汪一龙在西门外大街开设“正田药店”,字号永春,慎选药材,虔制丸散,四方争购,对症取服,应效神速。每外藩入贡者,多取道于芜,市药而归。1850年,张立金由当涂携银千两来芜,开设“张恒春药店”,自制丸散等中成药30多种,各地药商与其有业务来往者300多家,是国内有名望的大药号之一,也是迄今全市历史最老的药店。从1850年到1949年的百年间,在芜湖开业的中药店先后有44家,从业人员400多人。
1949年4月芜湖解放时,全市有中药店41家,草药摊贩30多个。1985年底,全市有中药厂3个;中药加工厂5个,年加工能力1650担;中药销售点(店)13个(不包括各医院中药柜)。
中草药资源1754年,从芜湖海关出口的本地药材分四类计121种。1937年前,经芜湖海关出口有20个品种,年出口量2.4万担,其中,以桔梗为大宗,每年万担以上,其次是丹皮、乌药、松香,年两千担以上,远销香港、南洋各地。解放前,由于药商压价收购,致使中药材采集、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解放后,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重视。1953年土产公司收购中药材100多个品种;1957年收购1.14万担。1960年2月,芜湖专区召开中药材生产会议,制订了全区种植5万亩计126个品种的生产计划,交流药材种子90万斤、种苗30多万棵,改野生药材78种为家种。1985年,经认真普查,确认芜湖地区有中药材312科计1504种,有中药材培植场22个,人工种植面积3790亩,从事种植、采集的药农共12563人,中药材储藏量约150万担,中药材收购网点74个。1983年收购12075担,金额125万元。出口中药材9种计2850担,金额59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西药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