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市档案馆
芜湖市档案馆建于1960年6月12日,是长久保管全市档案资料的基地,是贮存和传输全市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二十多年来,市档案馆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征集接收、管理、编研、提供利用以及配合业务指导,档案教育和学术研究等工作,努力为党政机关服务,为社会主义各项生产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馆址变迁
1960年6月12日,市档案馆建立时,馆址为市委大院人事局编委办公楼内。1960年10月初,市档案馆搬到市人委大院现计委办公楼上。1963年春,又由楼上搬到搂下和现财政局楼下的七间房子中。1963年秋,搬入市政府大门内右侧小红楼内。1988年8月29日,市档案馆搬入范罗山档案馆大楼。
2、库房和设备
随着我市馆藏档案资料的逐年增加和党政部门对档案事业重视的不断提高,市档案馆库房及设备也不断得到改善。
1960年初建馆时,市档案馆仅有库房、办公室一间半,合起来只有40多平方米。1961年初,市馆迁到市人委院内,面积也只有170多平方米。1963年,库房面积增加了近一倍,1963年秋,馆面积有了较大改善,达到540平方米,曾一度缓解了档案数量与库房面积不相适应的矛盾。
进入八十年代,全市的档案工作在恢复中振兴,在整顿中提高,档案、资料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5月,中共芜湖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新建芜湖市档案馆。1985年9月,新馆开始破土动工,面积3300平方米,共有四层(不含地下室)至1988年竣工交付使用。1988年8月29日,新馆正式启用,为芜湖市档案的保管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工作条件,促进了芜湖市档案事业的发展。
近三十年来。我市档案馆库房设备也有着明显的增加和改善。市馆初建时,只有十几只大橱子,其它一无所有。由于条件限制,许多该进馆的档案、资料不能接收,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条件较差。1963年初,市馆搬入市政府小红搂后,条件有了初步改善。到了七十年代初,市馆又安装了报警器,在防火方面,先后购置了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为了延长档案寿命,购置了防虫蛀药物。档案柜橱设施得到不断改进,从1964年开始,逐年增设了战备档案箱,到1985年底,市馆已拥有档案橱73只,战备档案箱2000只共400套。
在档案设施现代化方面,八十年代以来,先后购置了去湿机、复印机、温湿度测定自动控制仪以及教学彩电、放像机、收录机等。
3、档案、资料的收集
1949年4月24四日我市解放后,市军管会接收了国民党芜湖县政府的大部分档案。1949年5月31日,市军管会发出通知,要求各接收部门、各级负责同志、军事代表在今后工作中“应随时搜集敌人遗留之密码、文件、档案、仪器”。1949年6月,市军管会接收芜湖国税稽征局档案2157卷。1949年底,市政府秘书处、市税务局、教育局等三个单位建立了档案室,开始了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1960年市档案馆建立后,立即开展了接收档案进馆的准备工作。1962年3月市馆先后接收了市委宣传部、组织部、政法部、统战部、教育局等单位1949至1957年的728卷档案进馆,这一年,还接收了12个下马企业、撤销机关的档案和三个现行机关共809卷档案进馆。1964年,接收市经委1953年至1957年的档案进谊。清理了私改办公室的档案和大有钢铁厂等撤销单位补交来的一些档案,到年底、共收进档案8000余卷。1981年,接收市知青办、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办公室、市体委、税务局、交通局等五个单位的1579卷档案进馆。1982年至1983年,接收了组织部等十几个单位2052卷档案进馆。1984年,接收市委、市政府1987年以前的档案及有关部、委、办、局档案1866卷。1985年,先后接收了市文化局等14个单位7899卷档案进馆,并从省档案馆复制旧政权档案1806卷进馆。
馆藏档案的种类从单纯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增加到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
4、档案的整理
市档案馆对接收进馆的档案,按照区分全宗、分类、案卷的编立和排列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等基本程序进行整理工作。
1955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对接收的国民党芜湖县政府的全部档案(包括国民党时期、日伪时期、少数明清时期的档案)集中进行了初步整理,并根据省委指示,统一集中到省公安厅。1957年3月18日,市人委在(57)0260号文件《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中,着重指出要做好积存档案的整理。1958年5月上旬,在市委、市人委档案室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开始了档案整理工作。1960年,芜湖市档案馆成立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了档案的收集和加工整理工作,并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分类和系统排放。1962年,市馆对宣传部等五个单位的782卷档案进行了两步整理:一是对每一单位的进馆档案进行初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结合填写案卷目录,边检查边整理,在整理中对破页进行裱糊,去除金属装订物等。1964年,市馆对积存的文件进行了系统整理。1965年,根据档案战备要求,市馆对积存的文件进行了系统整理。1965年,根据档案战备要求,市档案馆从第一季度起,就集中力量对1953年“五反”时期的私改办公室的文件、档案进行了整理。到年底,共清理专案和文书材料7356卷,改变了原来九个柜橱混乱、潮湿档案的存放条件。从1970年开始市馆抽调力量清理四清工作团、五人小组、人事局、劳动局等单位在馆档案。1974年,全省涡阳档案工作会议后,市馆抽调力量,整理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档案、资料。1979年,根据中央“抢救”档案的精神,市馆组织人员,抓紧一切时间,对档案、文件进行了清理。到年底,把建国以来的积存文件基本整理完毕。1980年编制一万多张人物卡片,对准备销毁的文件逐一进行登记,对原政工组的案卷进行了调整,确定了馆内的全宗排列,1982年至1983年初,调整了市委、市革会等单位档案3000多卷。1983年,组织力量调整了市政府档案417卷。1984年,在档案整理中,市档案馆完成了全宗划分和档号编定工作,并将档案重新排列上架,调整了市政府8个年度的845卷档案。
5、档案的保管
1954年4月20日,市政府以府办研字第0580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加强档案文件保管、防除鼠害的通知》。1960年7月,市馆建立之初,制定了档案的立卷、归档、保卫、保密、借阅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方法。1964年元月,市馆制定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职责范围”。1965年8月,市馆制定了“编目、装订工作责职范围”。1977年,市馆添置了一些设备,整涮了库房墙壁,油漆了地板,改善了档案的保管环境和条件。1980年,市馆添置了一批档案箱和卡片橱,制定了“查阅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制度”、“市档案馆库房管理制度”。1981年,为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市馆安装了报警器,添置了安全消防设备。1985年,市馆对库存部分档案进行了调整、核对、抄目、装订,各库房增设了干湿度计,库房内均悬挂存放位置示意图,对照明线路进行了检修,使档案的保管达到条理化、系统比、规范化。
二、城建档案馆
芜湖市城建档案工作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已开始萌芽,六十年代前期,城建档案已初具规模,到了八十年代,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很快。1984年5月,芜湖市城建档案馆建立,编制10人,行政上归口于芜湖市城乡基本建设委员会,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指导。1985年新建芜湖市城建档案馆大楼一座,馆址在市黄山路,主楼五层,设有办公用房、档案库、资料库、放映室、技术处理室、复印缩微室、电脑室等。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档案17603卷,档案主要为芜湖历史上以及现在的市政建设、房屋开发、公用交通、管道网络、疏浚排灌方面的档案,门类较齐全。
1986年被国家档案局列为全国中等城市现代化管理手段试点单位,在芜湖市的城市建设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三、区档案馆
芜湖市市区划分为新芜、镜湖、马塘、郊区、四合山、裕溪口等六个行政区。到1985年底,已有郊区、新芜区、镜湖区等三个区建立了档案馆,其中,郊区还成立了档案科,和区档案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郊区档案馆
郊区档案馆建立于1982年元月,编制4人,库房面积60.2平方米,馆藏档案划分为7个全宗,档案的种类为文书、会计档案等。在资料方面,计有报刊、杂志、书籍等200多份。
2、新芜区档案馆
新芜区档案馆建立于1985年,库房面积24平方米,馆藏档案1226卷,馆藏档案划分为3个全宗,档案的种类为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等。还藏有报刊杂志、书藉等资料。
3、镜湖区档案馆
镜湖区档案馆建立于1985年,库房面积15平方米,馆藏档案919卷。馆藏档案划分为2个全宗。档案的种类为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区馆还收集有报刊、杂志、书籍等资料。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