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化管理机构
芜湖县戏剧审查委员会(1939——1945·9)由汪伪县长、县党部代表、县社会运动会代表、警察局长、教育局长等组成,审查并批准报刊、剧目。
芜湖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6·10——1949·4)由国民党芜湖市党部组建、管理和控制文化教育事业,阻挠学生运动。
芜湖电影戏剧公会(1947——1949·4)由电影院和戏院经理筹组,协调并统一影剧票价,协同处理影剧院发生纠纷与伤亡等事宜。
芜湖市文化局1956年3月成立。原为市人民政府文教科。十年动乱时期,文化工作由市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宣传小组管理。1970年7月恢复建制。1985年内设职能机构有办公室、政工科、保卫科、艺术科、社会文化科、电影科、剧目创作研究室。
二、社会文化机构
安徽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1921——1937)原名安徽省立芜湖通俗图书馆。1926年停办。1928年复建,易名安徽省立第二通俗教育馆,内设图书、讲演、体育三部及巡回文库一所。1930年再次改名安徽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内设教学、阅览、健康、游艺四部及辅导、编辑、活动事业、经济稽核四个委员会,承担皖南20个县民众教育事业。有阅览室、儿童阅览室、代笔问字处、陈列室、音乐室、桌球室、奕棋室、绘画研究室等文化活动,后扩展到举办实验民众学校,缝纫织袜训练班、消费合作社、民众储蓄会、民众诊疗所等等社会公益事业。
芜湖县民众教育馆(1940——1945·9)日军侵占期间,汪伪县政府在原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馆址建立。1945年11月国民县政府接管。
安徽省立芜湖民众教育馆(1946——1949·4)国民党县政府接管汪伪民众教育馆重建。曾举办全市游艺会和第一届儿童歌咏、健康比赛。借用内思中学举行学术讲座或放映电影。
芜湖市群众艺术馆1949年10月16日建立芜湖市人民教育馆,馆址设环塘路66号(原福建会馆旧址)。下设人民图书馆、俱乐部,人民体育场。1950年8月1日图书馆和体育场划出单建,馆名改为芜湖市文化馆。1952年10月,因河南区文化馆成立,又改名芜湖市中心文化馆。1954年4月3日迁中二街84号。1958年定名为芜湖市文化馆。1968年10月21日与市工人文化宫合并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5年9月8日恢复。因各行政区相继建文化馆,1984年3月,更名为芜湖市群众艺术馆。馆址设原新华大戏院旧址,有面积1900平方米的文艺厅一座,举办舞会、出租录像放映场、美术装璜、摄影、展览、小卖部、游艺等服务。
芜湖市工人文化宫全宫占地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主楼六层,面积4150平方米。底层为影剧院,有1138个座位。全宫有20个活动室,有老工人、老干部休息室、来宾室、游艺室、体育室、展览厅、科技厅、图书馆、阅览室(图书1万册、报刊近500种)、文化厅、文艺排练厅和教室。
芜湖市少年宫1957年建市少年之家,宫址柳春园。1972年4月改名市红小兵宣传队。1975年改名市少年宫,迁至镜湖公园东南,与体育运动委员会、市第八中学毗邻,占地面积7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886平方米,有剧场一座。少年宫举办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有些节目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如少儿歌舞《骄傲的零》、《小金鱼和猫》获全国少儿业余歌舞录像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
芜湖市美术工场1949年12月成立芜湖市人民美术研究会。1952年改建美术工场,场址国货路。1968年8月撤销。美术工场承接美术宣传品、广告、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举办四期美术训练班、十余次专业讲座,培养工人、学生业余美术人员40多人次。发掘铁画、通草画、剪纸、木雕、挑花等民间工艺。
芜湖市美术馆1960年创建,馆址烟雨墩。1962年迁中二街市文化馆二楼。1968年撤销。美术馆5名专业美术工作者创作的年画和版画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多次发表,建国1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芜湖入选的作品占全省入选作品三分之一。
芜湖市书画院1984年以市文化馆美术组为基础组建。院址设原镜湖餐厅小岛上。编制15人。由画家陈一新、崔之模、章开森组成艺术委员会、开展学术讨论、举办书画展、讲习班。1985年8月举办首届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09件。
芜湖市文物商店1978年7月17开办。1979年11月12日成立芜湖市文物管理小组。1982年4月成立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83年8月,省文物局专家鉴定选送部分珍贵文物参加全国拣选文物展览。
三、图书馆店
芜湖市图书馆1949年10月16日创建,原属市人民教育馆,1950年8月1日划出,并迁至镜湖烟雨墩。1985年于镜湖南侧建3层共3500平方米面积的新馆,藏书31万余册,其中线装古籍3.3万余册(国家级善本二千余册)。并藏影印本《四库全书》一部及部分珍贵字画、碑贴。订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500余种,全国各地报纸、科技信息报刊近200种。设图书、报纸期刊、参考资料、古籍图书、少儿图书五个阅览室和阿英、洪镕藏书陈列室。读者座位240个,借书证7千个,日均进馆读者350余人次。
芜湖市新华书店1949年5月建店。同年10月与从屯溪迁芜湖的皖南区新华书店合并组成新华书店皖南分店。1952年6月恢复安徽省制,皖南、皖北新华书店合并建新华书店安徽分店,设新华书店芜湖分店。1956年改名芜湖市新华书店。1948年10月党的地下工作者赵乐山等创办的大刚书店,建立秘密情报站,芜湖解放后,赵乐山等调外地工作,1956年归并入新华书店。1983年,芜湖、南陵、青阳、繁昌县新华书店划属芜湖市新华书店。1985年市新华书店设综合门市部、艺术书店。科技书店、转运部、康复路门市部、四褐山门市部、裕溪口门市部六个零售书店和计划发行科、教材科。市工人文化宫、文化综合服务社、文艺书店、红旗晒图社、铁路车务段书刊组、锁芯装配厂商店、人民电影院等七个集体书店,以及55个书摊。市区图书供应点星罗棋布,基本满足读者需要。
附:1、芜湖解放前停业书店一览表
2、芜湖市解放初期私营书店一览表
芜湖解放前停业书店一览表
表1

解放初期芜湖市私营书店一览表
表2

四、艺术表演团体
芜湖迪智群新剧社(1911·8——1912)受我国第一个新剧团体“进化团”在芜演出(1911年5——7月)的影响而组建。该社有的成员因投身辛亥革命活动,后参加“皖南军政分府”,新剧社解散。
芜湖国剧研究社(1931·11——1937·12)筹建时,由军商学各界知名人士组成董事会,以联络各界爱好者研究国剧,协助社会教育、进行慈善事业为宗旨。曾公演京剧《白门楼》、《雍凉关》、《空城计》、《打鼓骂曹》等戏,联合“芜湖东北军后援会”、“芜湖艺术促进社”在芜湖乐园举行游艺大会募捐支援抗日。
芜湖艺术促进社(1931·12——1937·12)该社原设上长街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以研究戏曲、促进戏曲发展、协助社会教育、协办社会慈善事业为宗旨,曾排演《洪羊洞带盗草》、《别窑》、《落马湖》、《起解》等戏参加为东北军募捐义演。
芜湖新安剧艺社(话剧)(1945·——1946·10)。
芜湖前锋话剧社(话剧)(1946·2——1947)后因军统特务加入,且国民党实行大逮捕,进步演员离社后解散。
芜湖中流社(话剧)1946年夏组成,因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话剧《雷雨》排完未公演即解散。
芜湖青年平剧社(京剧)(1947——1949)该社曾在青年会礼堂、中山纪念堂等处演出《拾黄金》、《投军别窑》等京剧多出。
芜湖业余剧人演出团(1947·12——1948·12)曾排演《双狮图》、《天霸拜山》、《汾河湾》等戏。
安徽学院正风平剧社(1946——1949)曾排演《连环套》、《群英会》、《法门寺》等多出平剧,并为青弋临中学生募捐寒衣举行二十多场义演,特聘京剧名票友孙化成教授参加演出,轰动一时。
芜湖市文工团1949年5月19日成立。初期以腰鼓队、秧歌队形式配合中心工作宣传鼓动。1950年开始排演《血泪仇》、《赵一曼》等歌剧,同时,配合芜湖市人民教育馆对旧戏改造,帮助旧艺人排演《白毛女》、《闯王进京》、《红娘子》等戏。市军管会撤销后,划归皖南区。1952年调蚌埠市,更名治淮文工团。1956年调合肥,扩建安徽省歌剧团。
皖南军区文工团1949年5月组建。曾排演活剧《郭志强》、歌剧《王秀鸾》等戏。1952年皖南军区撤销随部队调出芜湖市。
中共皖南区党委文工团1950年初成立。曾排演《思想问题》、《不拿枪的敌人》等话剧。1952年初随皖南区撤销,部分人员调蚌埠治淮文工团。
芜湖市实验皖剧团1951年6月由市政府协助组建的第一个民间职业剧团。改革旧剧团管理体制,实行民主管理。聘请老艺人胡月斌担任导演、排演《小女婿》、《花木兰》等新戏,改编《兰桥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整本旧戏。创作大小过台乐谱,为丰富地方戏曲音乐并带动其它地方戏剧团建立小型乐队作出过贡献。
芜湖市魔术杂技团1960年春组建,集体所有制。同年7月28日首场演出魔术、口技、幻术、滑稽、古彩戏法、柔术、杂耍等剧目,以后在芜湖、江苏、浙江等地巡回演出。1968年10月撤销。
芜湖市话剧团1960年12月组建,属国营事业单位。1962年4月撤销。1964年6月撤销市黄梅剧团重新组建市话剧团。1968年10月并入芜湖市文工团,成立话剧队。1977年5月话剧队划出恢复原建制。1984年再度并入市文工团成立话剧队。
芜湖市梨簧戏剧团1959年春成立,属国营事业单位。1964年6月改建市文工团,1978年5月恢复建制。1984年再次撤销,保留少数骨干成立芜湖市梨簧戏研究组。
芜湖市群生京剧团1956年组建,集体所有制。1966年4月更名芜湖市京剧团。1984年撤销。
芜湖市越剧团1956年2月建团,1962年10月撤销。1978年5月恢复。属国营事业单位。内设演员队、乐队、舞美队,演职员68人。代表剧目有《晴雯》、《黄金梦》、《青春的光辉》、《柳江雨》、《唐伯虎与沈九娘》。
芜湖市京剧团1969年5月筹建,1970年3月正式建团,国营事业单位。1971年与东方红影剧院(即和平大戏院)合并。1984年撤销。
芜湖市歌舞团1965年1月由芜湖市梨簧戏团改建市文工团,1987年更名市歌舞团。属国营事业单位。内设歌舞队、乐队、舞美队、话剧队、行政股。演职人员91人。
芜湖市黄梅戏剧团1960年秋组建。属国营事业单位。1964年6月撤销。1984年重新筹组,1985年4月正式建团。内设演员队、乐队、舞美队、总务股。演职员69人。
五、影剧戏院
解放前:
芜湖戏园清光绪八年(1882)李鸿章长子李经方投资建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茶馆。
芜湖东寺庙小戏园设东门外东寺庙内,属庙会演出场所。演出髦儿戏、庐剧戏等地方戏曲。从清咸丰年间至解放后期时断时续近百年。1952年在旧地址建成胜利电影院。
芜湖大戏园清末兴建二层楼的第一座专业戏园,地处大马路(现中山路)中段。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先生路过芜湖,曾在此发表演说。该园多次易名为“芜湖歌舞台”、“中江大舞台”、“鸠江大戏园”、“复兴大舞台”、“同乐大戏园”等。解放后改建为大众电影院。
芜湖小戏院清末建于芜湖戏园对门,今为曾家塘小学。曾改为“明星大戏院”、“光明电影院”等,1937年被毁。
芜湖佛光大戏院民国初以上二街杨家巷对面原旌德会馆改建二层楼戏院。后以放映电影为主。数易其名为“芜湖影戏院”、“中央大戏院”、“安徽大舞台”、“佛光电影院”等。
芜湖小娱乐戏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于大花园。原为草房,民国三十七年(1948)翻建成砖木结构。以供沿江一带庐剧戏班演出,取名小娱乐戏院。解放后于1953年停业,收归国有。1958年易名镜湖剧场营业。1970年划归市文工团改建三层楼排练厅。
芜湖大娱乐戏院1939年建。因以演京剧为主,更名芜湖大戏院。解放后,1952年公私合营,1953年收归国营,时值国际和平运动兴起,定名“芜湖市和平大戏院”。
芜湖新新大戏院1939年建。以演出京剧与扬剧为主。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1960年划属芜湖市大花园游艺场,1970年划归市京剧团改建为排练场。
芜湖庆华戏院日伪统治时期营业,开业及歇业时间不详。
芜湖新安剧场1947年6月,中二街兴隆巷新安商场二楼辟为剧场,演出皮簧平剧等。1948年商场倒闭,由国民党军官廖泽等改建芜湖大华电影院。
基督教芜湖青年会影戏部民国十年(1921)于上长街湖南会馆开设,每星期日上午9时举办儿童电影会。因观众日增,遂售票营业、放映外国无声影片。有时演出文明戏。民国二十六年(1937)停业。
芜湖光明电影院民国十七年(1928)建成开业,芜湖第一家专营电影院。1937年停业。
芜湖广寒宫电影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停业,地址双桐巷。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建“大娱乐戏院”。
芜湖国民电影院开设于进宝街湖北会馆址。抗日战争前夕营业时间甚短。
芜湖东和电影院日军占领芜湖期间建。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芜湖放映站”,1947年10月更名“芜湖国安电影院”。
芜湖中山纪念堂电影部1946年在原镇米使署旧址(今工人文化宫)建成芜湖中山纪念堂,剧场曾开设电影部,放映过《苏联之光》、《松花江女》等进步影片。“安徽学院正风平剧社”等曾在此演出。解放后更名解放剧场。
芜湖大华电影院1948年9月建院。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管,更名新华大戏院。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工厂车间。1948年9月翻建成剧场,现为芜湖市群众艺术馆排演厅。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