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知识青年下放
1962年,芜湖市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大批精简职工和城市闲散劳动力急待安置。
1963年,市安置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安办”)组织了223名不能升学的知识青年奔赴农村,插队插场。
1964年,市安办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22日至10月15日举办了第一期知识青年下乡训练班,训练班主要对学员进行形势教育、阶级教育、青年革命化教育和劳动教育。训练班结束后,有71名学员去广德山区集体插队。这年,全市共有知识青年668人上山下乡。
1965年共有494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6年城市安置工作的重点是动员城镇青年报考农垦学校,芜湖市共有知识青年1155人报考,连续完成三批农垦学校的招生任务,另有228名知识青年插队插场。
1968年,从1966年开始积压下来的历届中小学毕业生的分配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芜湖市对66、67、68届(统称“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和一部分年满16周岁、未录取初中的小学毕业生,以及往年没有上山下乡的历届中、小学毕业生采取了以“上山下乡,面向农村为主”的分配方针,下放去向是芜湖专区所辖八县。
1968年10月,芜湖市第一批1361名(其中回乡学生423人)毕业生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12月,第二批5549名毕业生离开城市上山下乡;第三批毕业生4978名于1969年1月奔赴农村;三批合计11888人。除此之外,尚有少数学生零星安排插队。
1970年6月10日至30日,市支援建设新农村办公室将应下未下的384名三届毕业生分新芜、镜湖两区集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动员他们到农村插队落户。经过学习,有100多人报名下乡。
1970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四个面向,以面向农村为主,毕业生共10423人。经过学生评议,学校审查,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批准,4023人上山下乡,占毕业生总数的38.6%。
1970年6月,为加强安置地区和动员地区的联系,做好各类下乡人员的安置工作,芜湖市还抽调了26名下放干部组成上山下乡长驻各县学习慰问组。
1972年春季,芜湖市高、初中毕业生共6962人(其中高中毕业生48人)。这年初中毕业生主要安排升学,少数安排到工矿企业和生产建设兵团,还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动员上山下乡;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安排升学,一部分去农村。至1972年10月6日止,这届高、初中毕业生被确定下放的共247人,虽经多次动员,仍一个不走。
1973年春季,芜湖市高、初中毕业生11000人。其分配去向是:应届高中毕业生,除选招少数学生担任民办教师外(实际选招166名),主要是到农村插队落户;应届初中毕业生,除升学者(1955年2月1日以后出生的)外,也要到农村插队下放,地点安排在芜湖地区八个县和郊区。这年共有3092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占应动员下乡总数3562人的86.81%。
从这年开始,芜湖市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选派带队干部。
1973年上山下乡工作推动困难,群众对“走后门”反映强烈。为此,市“五·七”办公室于6月14日调查了三个单位职工子女的上山下乡情况,详见附表。
表22

1973年9月10日,芜湖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10月1日,芜湖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茁壮成长图片展览正式展出。
1974年,芜湖市仍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年芜湖市还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就选留子女问题提出试行意见。至年底,全市共动员下乡4503人,其中73届毕业生4207人,同年底,还开展了校外知识青年的审议定向工作。
1975年,74届高、初中毕业生有3720人,往届毕业及中途退学离校学生3280人,合计7000人,至12月31日共动员下乡3900人。
到1976年10月13日,计有8899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1月30日,芜湖市第三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这年,芜湖市停止执行市委(1974)97号文件中有关选留子女的规定,严格控制留城人数,全年共有5471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从1978年起,芜湖市知识青年不再上山下乡。从1973年至1978年底,芜湖市共选派了10期1432名带队干部,建立了12个联络组,做了大量工作,深受知识青年、农村同志和知识青年家长的欢迎。附芜湖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本情况统计表:
芜湖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本情况统计表表23(1968~1977)单位:人

芜湖市知识青年留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24单位:人

二、下放知识青年的回收安置
1、病残回收
从1970年到1979年,芜湖市按政策共收回病残知识青年1922人,分年度人数见附表。表25

2、招工回城
从1970年开始,芜湖市在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招收新工人。招工中,以下几种情况予以照顾:下放农村的独生子女;多子女但身边无一人和中国籍的外国人子女(简称三种人);一户下放三个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可照顾招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当工人(简称“三抽一”);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3、就地就近安置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从1981年起,芜湖市对部分与农民结婚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按就地就近的原则作妥善安置。安置的主要途径是:县、区和公社所属的大集体企、事业单位;从事个体经营;继续务农。按前两条安置的可就地就近转为城镇户粮关系(包括所生子女);继续务农的,给予一次性补助,户粮关系不变。1981年8月到1982年8月,市郊53名与农村53名农村社员结婚的下乡知识青年(子女108人)按政策得到安置。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