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7年~1980年,市人事局本着保证重点、充实基层、加强轻纺工业、支援集体和生产第一线的原则,积极开发人才、引进人才。
1981年,从外地调入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93名,占调进干部总数的75.8%。
1982年开始,逐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界限,对专业技术干部进行合理调整。主要方式:1、招聘;2、录用闲散科技人员;3、调整用非所学科技人员。交流首先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对交流到县城以下、新建、集体单位工作的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适当从优。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人才外流,规定全市中级以上的专业干部,除支援边疆及县以下的城镇的,一般不同意调出。1982年共调入外地专业技术干部193人,占调进干部的86.1%,其中工程师以上51人。当年4月份,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三结合”引进小组,到上海张榜招贤,共引进专业技术干部40名,其中工程师34名,1966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38名,年龄都在40岁左右。
1983年,进一步改革科技干部管理制度,实行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法。规定:凡科技人员由全民支援集体:1、国家干部身份不变,需要时可调回全民单位;2、政治待遇不变;3、调资晋升、退休、离休待遇不变;4、连续工龄15年以上,在集体单位工作满5年的助工级专业技干,可在市控制指标内解决家属“农转非”,但八年之内不得调动。
同年10月份,芜湖市在省内第一家成立了市人才交流服务公司,全面开展了人才交流服务工作。
1984年,市政府批转了市人事局“关于改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积极开发和引进人才的报告”。规定:1、凡完成任务,在集体单位及县以下企事业单位工作,已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可在原工资基础上增资10%,作为临时性岗位津贴;2、凡在四县一山及市郊区乡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起骨干作用的助工级专业技术人员,可解决家属户口“农转非”(随迁县城以下的小城镇),八年内不得调动。
同年4月份,抽调18位科技干部支援“四县一山”工作,其中3人去县安家落户。
同年10月份,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科委、科协首次联合举办了“芜湖市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采取“市场贸易”的方式,荐贤招贤,提供了300余条人才信息。洽谈期间,共接待3000多人次。全市有50个单位到会,当场揭卡100多张,有20家企业转让科技成果,50多个单位和个人要求承担30个项目的科技攻关,现场商调专业人才54人,其中14人(工程师10人,助工4人)正式下了调令。
为合理使用人才,1984年共吸收录用956名1981年底以前毕业在干部岗位工作的历届中专生为国家干部(技术干部),同时认真推行了乡镇干部选聘制,到年底全市选聘乡镇干部250多名。
1985年引进、调入各类专业技术干部243人,其中:中级以上23人,占调入干部的89%,录用了9名自学成才和社会闲散科技人员。6月份,市人事局以人干(85)166号文件规定:凡属本市急需的外地辞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来芜湖市工作,均予欢迎,对口安排。
下一篇:第十节 培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