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基层行政组织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印行的《安徽舆地图表说》载,芜湖的基层组织,县以下为乡、都、铺、镇市(镇市为地域名称,非一级行政区域组织)。基层组织秉承县令办理征收赋税、调派差役、维持地方治安等政务并调解民事纠纷,维持风化及其他公益事项。
民国初期,芜湖的基层组织基本沿袭清末旧制。民国十六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实行“训政”,推行地方自治。芜湖于民国十八年(1929)始设区。区以下乡、都、铺组织仍存。民国二十二年(1933)实行保甲制。区称区公所,区以下为保甲组织。保甲组织以十进为原则,10户为甲,设甲长;10甲为保,设保长;相邻各保设保长联合办公处(简称“联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执行“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改区公所称区署,为县以下行政机关。
民国二十六年(1937),芜湖沦陷后,汪伪芜湖县政权将县城编为3区、13坊,后改称联保,坊以下仍为保、甲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芜湖县政府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将县城编为1区、13镇、136保、2813甲。
二、基层地方自治
清宣统二年(1910),芜湖成立城自治公所,公推议事会和董事会,办理区学、施医、筹赈、保护古迹、修沟渠等自治事项。以出口米捐附加和戏捐等款为常年经费。民国二年(1913)十一月奉令停办。
民国十八年(1929)安徽省实行地方自治,将芜湖县划定10个自治区,规定区长到任后,立即编划乡镇,聘定筹备员,组织乡镇公所筹备处,宣布区、乡镇为地方自治组织。芜湖因水灾未实施。民国二十二年(1933)实行保甲制度后,所谓“自治”已不复存在,但当局仍称之为“民众自治之组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迫于民意,以实行宪政为号召,重议推行地方自治,芜湖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建立乡镇民代表会、保民大会,并进行民选乡镇保长。由于国内革命故争进展迅速,所谓地方自治刚刚开始,国民政府及其各级政权即随之覆灭。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