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市民政局首先对流落街头、无依无靠、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收养,后在组织街道烈军属、贫民生产自救中就开始注意吸收有一定劳力的残疾人参加生产,并随着社会福利事业和生产的发展,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不断扩大就业面。同时,适时建立和健全残疾人组织,并结合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使盲聋哑福利工作逐步开展。
一、残疾人组织
1、瞽目曲艺改进会
1951年3月,市文化部门成立瞽目曲艺改进会,组织106名在街头卖唱、或走街串巷算命度日的盲人,参加为社会服务的宣传活动,并对生活有困难者给予救济。后多数盲人安排进盲人工厂和生产自救单位。这一组织遂停止活动。
2、盲人聋哑人协会
1960年9月,成立芜湖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并召开第一届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芜湖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协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配工作人员2名。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对盲人聋哑人宣传党的政策,进行思想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扶持盲人聋哑人的生产,进行职业培训,帮助就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1964年10月,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进行换届选举。“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组织停止工作。1979年12月,市盲人聋哑人协会重新恢复,并召开第三届代表会议,选举了新的领导成员。1984年6月,又召开了第四届代表会议,进行换届选举。
3、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残疾人的福利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进一步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盲残福利事业,1985年12月成立芜湖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基金会由市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其中设名誉理事长1人,名誉理事13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6人,理事15人。基金会成立后,还组织报刊、电台、电视台广泛宣传,要求社会各界、各单位、各部门和群众团体,发扬社会公德,积极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做出贡献。
二、残疾人教育
解放前,芜湖仅有一所三间破草房的私立聋哑学校。在校学生10人,职工5人。1956年,市教育部门接办扩建后,现已成为有教学、宿食、教具较为完善的聋哑学校。1985年有在校学生198人,教职工49人。
1957年,市扫盲委员会、市民政局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盲人聋哑人扫盲委员会,开办成年聋哑人业余文化夜校和盲人文化学习班。参加学习的60多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一般都摘掉了文盲帽子,很多达到高小文化程度。
三、残疾人培训
1979年10月,成立芜湖市盲人按摩诊所。经过边治疗、边培训,至1983年盲人按摩诊所发展到3个,盲人按摩医生由1人增加到14人,另有培训生3人。按摩治疗范围,由开诊初治疗一般腰腿痛和扭伤逐步扩大到早期高血压、慢性肠胃炎、胃下垂、小儿夜尿病、小儿腹泻、神经衰弱、腰椎盘突出症等10余种。治疗人数逐年增多,仅协会按摩诊所开诊两年多就接待病员2万多人次,治愈率达65%以上,有些疑难病症,经他们治疗,有明显疗效,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1980年3月,市协会举办聋哑人通用手语学习班,为各区和福利工厂培训7名手语翻译。市民政局还积极资助市聋哑学校开办木工、缝纫、摄影、理发、工艺美术等专业培训。
四、残疾人就业
在安排城区有劳力的盲人、聋哑人和肢残人就业中,除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单位尽量吸收以及帮助有劳动技能的残疾人自谋职业外,还要求国营、集体企业和街道生产组织照顾安排和就近就地安排。郊区农村中的盲聋哑残人,七十年代前,主要由社队分工分业照顾,并由国家给予适当救济。随着乡村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开放,也逐渐吸收一些参加生产或帮助自谋职业。通过各方努力,城区有劳动能力的盲人聋哑人就业面不断扩大。据统计,1959年,城区盲人聋哑人(不含肢残人)484人中,参加生产的有191人。到1978年,盲人聋哑人就业人数达363人,其中多数安置在民政福利工厂,少数安置在二轻、纺织、机械和商业系统。1979——1984年,城区各福利工厂及盲聋哑残人父母所在单位的商业、纺织、交通等系统又安排就业80多人,使盲聋哑残人员就业率达85%。
五、文体活动
1961年,新芜区、镜湖区各创办1所盲人聋哑人俱乐部。各俱乐部一般备有棋类、扑克、康乐球、各种乐器、文艺书刊等,定期开放,并组织一些专项文化娱乐活动。同年,市协会和文化部门还举办了全市盲人聋哑人文艺会演,节目有歌曲齐唱、对唱、梨簧戏片断、民乐合奏、独奏、快板书等。有些节目还为市里一些会议作演出,受到各方面好评。1981年,市协会、市园林管理处在迎宾阁联合举办全市聋哑人书画摄影展览,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60余件,接待参观者近3000人。之后,还组织部分人员到黄山、庐山写生。
1957年,在市体委指导下,选拔组成聋哑人男子篮球队和田径队。篮球队除在市区经常参加联赛外,还曾到南京、常州等市与聋哑人球队进行友谊赛。1982年,参加全省七个单位聋哑人男子篮球赛,获得前三名。1984年7月,在全省举办的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芜湖市代表队共获金牌32枚,银牌16枚,铜牌34枚。同年10月,在全国首届伤残入运动会上,芜湖参赛的13名运动员,又获8个第一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