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市在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由阶地和河漫滩构成的平原为主。广阔平原上散落着零星的低丘和残丘,其中最高者是濒江而立的四褐山,海拔仅132米。
一、地貌形成条件
1、地质构造运动与地貌形成:
芜湖市及邻近地区,中生代构造运动既频繁又强烈,发育并扩大了北东向平行展布的沿江断裂带。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带发生活化,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这两组断裂支配着芜湖长江河段河床的格局,形成了芜湖长江河段呈东西--南北直角转弯的河势,即人们通称的“芜湖大拐河段”。芜湖市主要位于长江南北向河段上。近百年来,长江芜湖大拐河段,上段左岸强烈崩退,拐头下移,右岸小洲洲尾也不断下移,导致下段芜湖港发生近岸淤积现象,任其发展将使芜湖港航道淤塞。
2、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形成:
芜湖市受间歇性的以下降性质为主的新构造运动制约,由于下降幅度不大,在下降过程中曾发生轻度抬升,故芜湖市的冲积平原由河漫滩和二级阶地组成。组成平原松散沉积物的厚度,除个别古河谷地段外,一般小于20米。另外,在北升南降的掀钭运动的影响下,长江河床长时间发生南移,许多河段已迁徙至基岩组成山丘带,形成了南岸多矶头,如弋矶、广福矶等。而北岸为一片宽广的河漫滩和低阶地,使地处芜湖市的长江河谷呈不对称状态。
3、流水作用与地貌形成:
芜湖市河流密度大,长江纵贯,支流众多,又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流水作用占主导地位。无论主流长江及其支流育弋江等均处下游段,故沉积作用显著。在长江沿岸发育了宽阔的冲积平原。在长江放宽段形成了“曹姑洲”。而市内的正地貌,在流水长期的冲刷下,已切割破碎成为侵蚀低丘和残丘。
二、芜湖地貌分类
1、平原
因长江和青弋江冲积作用形成,由河漫滩和阶地组成。除二级阶地经流水切割具一定起伏外,一般地面低平,海拔小于20米。地面比降为1/1000~1/5000以上,都由细小颗粒的粉砂、粘土冲积物组成。
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是洪水期可被淹没的河滩地,主要分布朱家桥和鲁港之间,以及大信镇和裕溪口等地。河漫滩人为利用较早,经长期筑堤围垦,未淤积到应有的高程,一般海拔小于10米,宽度1000~2000米,最宽处在裕溪口可达3000米以上,最窄处在四褐山西北的关黄村,仅300米左右。
沙洲,位于四褐山与裕溪口之间的江中的曹姑洲。芜湖长江河段到此已显著拓宽,为弋矶~二坝间宽度的2~3倍,加之,北侧有东、西梁山锁江,使水位雍高,降低了上、下段的水位差,使江水流速降缓,它所挟带泥沙在此大量淤落,遂形成了曹姑洲。目前曹姑洲仍在扩展之中,全洲长2.5公里,平均宽0.75公里,高6~10米,已被围垦利用。
一级阶地,是芜湖市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北自大桥,南至鸠江以及市、郊区绝大部分范围,都属一级阶地,海拔10~15米,宽度由北向南递增,北宽5000~6000米,南宽8000米左右。起伏度小,地势坦荡,比降为1/3000左右,水网密度大,尤其谷塘、官陡、鲁屋基一带,水面可占土地面积30%左右,一般都大于10%以上。一级阶地的组成物质都为粉砂土和亚粘土,自然肥力较高,是芜湖市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二级阶地,也是芜湖分布面积较广的地貌类型。由南部的平山口到北部的四山附近,呈长条状断续分布,北部完整宽广,南部零星分散。最宽在四山和安徽师大一带,可达2000~3000米,胡头山一带最窄,仅200~300米,海拔20~30米。因遭流水切割,具一定起伏,高低二者之间相对高差为10米左右,由第四纪下蜀黄土组成,这级阶地地势高亢,利用率不高,仅兴建了少数工厂、机关,在芜湖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作为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和民房建筑用地。
2、台地(岗地)
台地是一种顶部坡度和缓,边坡较陡,海拔大于30米,呈片状或条状的高地。芜湖台地分布零星,个体较小,以侵蚀剥蚀台地为主。它的长宽都在200~300米以下,海拔50米左右。相对高度20米以上,芜湖通称的山,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台地。如范罗山、狮子山、大官山、铁山、凤凰山等。它们的基底为火山岩,都是经长期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其上覆有厚度不等的坡积物和残积物。目前,这些台地多作为兴建机关、学校、工厂的地址。
3、丘陵
芜湖市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基岩丘陵又遭到风化剥蚀,分割已十分破碎。不仅海拔低、个体小,而且呈孤立状态,实质上都属低丘、残丘类型。主要分布在芜湖市沿江一带和市东郊鸠江乡境内。
四褐山,在芜湖市北13公里,临江屹立,海拔132米,由三叠系中、上统砂页岩、页岩和燕山早期石英闪长玢岩组成。山体面积不足2.5平方公里,近似锥形,平均坡度15°-20°。麓部分布宽达50~100米的山麓平台,是芜湖市的制高点,古代曾在此发生多次战争。宋绍兴二年,置烽火台于四褐山。
赭山,在芜湖市区,安徽师大北测,为南北逶迤大、小二峦,中有一鞍地,前者称赭山,海拔84.8米,后者称小赭山,海拔67.9米,周长4.5公里,山色丹赤,故名。赭山是芜湖游览胜地,南麓建有唐代古刹--广济寺,寺后有宋代古塔--赭塔,寺右有黄山谷读书处“滴翠轩”。建国后,赭山辟为公园。
龙头山,在芜湖市北郊,大桥镇西南3.5公里处。海拔84.3米,周长3公里左右,平均坡度15°左右,北坡较南坡为陡,可达20°左右。
东梁山,在芜湖市北郊,大桥镇西北6公里许,濒江而立。海拔81米,周长小于1公里,平均坡度12°,它与西梁山隔江相望,相对如门,故并称之天门山。李白写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的绝句。
赤铸山,在芜湖市东郊,赭山东北3.5公里。它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绵延相连环绕一体,周长7公里。赤铸山为最高。海拔73.7米,其他诸山,海拔40~50米,坡度都较和缓,8°~10°左右。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