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传统体育
1、武术
本县开展体育活动的历史悠久。明太祖朱元璋少年在皇觉寺当和尚时,就认真练武,收过十几个弟子,将自己编的“小洪拳”传授给他们,并流传至今。
建国前,群众为了自娱或健身自卫,自发地开展武术活动。
民国24年,凤阳成立了武术馆,开展武术训练,培养了一批拳师。较有名的拳师有临淮镇的马四、黑瘌子、朱傻子和府城镇的常拳师、程铁腿等。
建国后,武术逐渐转向有组织的成为群众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1952年,县直机关、主要城镇、学校、厂矿企业成立了武术队,坚持业余时间训练。1958年,举行一次武术比赛。
1978年,举办全县武术训练班,省武术队来凤阳公开表演,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武术活动的热潮。
1982年以来,县体委对凤阳武术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全县武术活动的拳术有:小洪拳、大洪拳、少林拳、峨嵋拳、太极拳、心意六合拳等;器械主要有刀、枪、棍、鞭、双戟、绳镖等。
1978年至1984年,全县共举行各种拳术及刀、剑、棍术表演比赛11次。
1985年2月20日至22日,在县体委灯光球场举行武术表演。参加表演的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的才12岁,观众3000余人。
2、摔跤
摔跤,在全县都有此项活动。田间劳动休息时,大家一鼓动,两个人就摔起来。摔跤的动作较多,有背、踢、勾、挂等,有的地方还有“黄鼠狼偷鸡”、“旱地拔葱”之类。建国初,学校、工厂、街道普遍开展摔跤活动,有的成立摔跤队。1956年,县举行一次摔跤比赛,临淮中学初三学生浦德华获中国式摔跤第一名。从1982年开始,县业余体校开设了摔跤班,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训练,并参加了全省、全国、国际比赛。
3、拔河
拔河在全县各地都很流行。1949年后,拔河活动被列为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乡镇、机关、学校、部队、农村经常举行拔河比赛。1964年由县体委、工会、妇联和县直机关党委组织了一场府城地区大型女子拔河比赛,凤阳中学女子拔河队获冠军,机关干部拔河队获亚军。1984年,小溪河乡“文化体育节”期间,曾举办一次大型的拔河比赛。
4、射箭
射箭,是县内青少年比较喜爱的体育活动。弓箭制作简单,一般用有一定弹性的树枝作弓,也有用竹片做弓的。箭则用树枝削尖即可。1984年,小溪河乡在文化体育节中,举行了射箭表演和比赛。
5、舞狮舞龙
舞狮、舞龙是民间的一种体育活动,群众称“玩狮子”、“玩龙”。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时期盛行。建国后,每年春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庆祝丰收、欢度佳节,在城乡主要街道广场表演,群众争相观看。50年代,临淮镇的“舞狮”应邀去省城合肥表演过。
6、其它传统体育项目
跳绳、荡秋千、踢毽子、爬杆、放风筝、翻石滚、牧球等也是县内群众所喜爱的体育活动。
二、干部、职工体育
建国初,县直属机关、工厂的主要体育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参加的职工人数较多,单位都有代表队,每天下午锻炼,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比赛活动。当时,“教工”、“治淮”、“荣军”、“农校”、“县直”、“红旗”、“轮轮”、“三好”等篮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活动最为经常,水平较高。
1951年,临淮镇举办了“抗美援朝”募捐篮球赛,参加的队有临淮职工队、凤阳职工队、临淮红旗队、百花队、凤阳钟声队。同时邀请蚌埠队、治淮队参加了比赛。这次竞赛活动,募捐款1000多元(新币)。
1953年,举行了一次全县职工篮球赛,参赛的有“红旗队”、“轮轮队”、“县直机关队”等10个球队。各队势力相当,争夺激烈。最后,武店轮轮队获冠军,临淮红旗队获亚军。
1956年,县文化馆、县文教局、县体委、县工会联合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参加人员有机关干部、工厂职工,项目有100米、1500米、跳远、投手榴弹等。共进行三天,县直机关林兴甫、陈思本分别获得100米跑、掷手榴弹第一名。
1958年,县直机关、工厂的干部职工,较普遍地参加早操、工间操和“劳卫制”(准备劳动与卫国)的锻炼。
1960年以后,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重大比赛中不断取得好的成绩,凤阳的乒乓球运动也非常盛行。各单位都设立了乒乓球室。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每到周末和星期日,县体委都组织乒乓球赛,推动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1966年至1968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职工体育活动被迫停顿。1969年有了好转。同年组建县篮球队,经短期训练后,参加了地区在定远县举行的篮球赛,获得冠军。1971年,还组建了田径队,参加地区在定远县举行的田径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接着,各机关、工厂均成立了篮球、乒乓球、象棋等项目的运动队和单项体育协会,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并举办供销、商业、供电、工业等系统职工及教师、民兵、妇女的篮球、乒乓球、棋类、羽毛球、武术、太极拳、拔河、跳绳、长跑等竞赛活动。1971年起,县直机关党委、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体委共同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每天做两次广播(工间)操,形成了制度。每年冬季举行一次环城越野跑比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属企业单位经常举行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如凤阳化肥厂,每月组织一、两次篮球友谊赛,一年四大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组织多项友谊赛。
自1978年开始,凤阳印刷厂队连续五次获工厂篮球赛冠军。
凤阳棉麻公司每年举行四次规模较大的比赛活动,有篮球、乒乓球、象棋、扑克、拔河、自行车慢行、跳绳、踢毽子、端球竞走、拍球竞走等10个项目。每次参加人数占公司人数半数以上。一般是团体取前二名,个人取前三名,都分别给予奖励。
凤阳化肥厂于1985年9月举行田径运动会,项目有100米、200米、300米、投弹、跳高、跳远、自行车慢行。
凤阳水泥厂1985年春节期间举行体育比赛,项目有篮球、象棋、拔河、自行车慢行、乒乓球等。
石粉厂、橡胶厂、磷肥厂不仅在节、假日举行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而且每周都安排一系列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活跃职工体育生活。
三、农民体育
在封建社会中,县内少数农民自发地习武练功,以反抗统治者的强暴。建国后,随着生活逐步改善,县内农民在农闲期间及节假日里,较普遍地开展了拔河、下象棋、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1958年“大跃进”年代,全县体育活动曾一度掀起热潮,各项活动广泛开展。
1960年前后,县体委曾多次举办农民体育竞赛活动。但由于当时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体育活动只有少数人参加。“文化大革命”期间,也仅仅在知识青年中有些活动。1966年,全县41个公社都成立了篮球队,335个大队有半数以上成立了篮球队。
1973年,县体委与县知青办联合举办凤阳县知识青年篮球赛,参加比赛的有7个区、2个镇共9个代表队、103名运动员,工作人员、裁判员共28人,比赛进行5天。
1982年,小溪河乡利用节日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并在“农家乐”文化体育节里举行“丰收杯”篮球邀请赛和乒乓球、自行车、拔河、象棋比赛。
1983年,全省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在凤阳县召开。正值小溪河“文化体育节”举行,与会人员参观了他们的各项比赛活动。有4万多观众参加“文体节”活动。同年,小溪河乡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活动的典型,在第五届全运会上,乌兰夫副主席授予小溪河乡银盾奖杯一座。
1984年,武店乡灵泉村被滁县行署正式命名为文明村。他们增添体育设施,村里有乒乓球室、篮球场,其中有两个场地配备了灯光设备,有三个场地配备了钢管结构的篮球架。每年春节期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竞赛活动。
1984年,大溪河乡举办了乒乓球、拔河、象棋、自行车比赛。同年,刘府区举行了独生子女与家长接力赛跑和少年艺术体操表演赛,还举行了越野、象棋、拔河、篮球、田径、武术等项目的比赛。
1985年春节期间,小溪河区举办了第四届农民篮球赛。小溪河镇举行了第三届“农家乐”文化体育节。刘府区、武店区各乡镇均举办了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其中武店区灵泉村曾举办16项名目繁多的比赛活动。总铺区、板桥区及部分乡、镇,也分别举行了篮球赛。
1985年,全县评选出13个体育先进单位。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坚持文化体育并举,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自行车、武术、拔河、跳绳、踢毽子等项目的体育活动。除节日体育活动外,从11月至次年3月,体育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的全县农民文化体育节,各乡、村文体活动热闹非凡,不但有篮球、乒乓球、棋类、摔跤、田径等项目的乡、镇、村代表队的活动,而且有很多家庭队、父子队、兄弟队和女子篮球队、家庭拔河队的活动。安徽电视台专程前来采访,录制并播放了“欢腾的小溪河”专题新闻。中央电视台“体育之窗”节目里,播出了“凤阳县农民欢度体育节”新闻,纪录了凤阳县农村体育活动的实况。
1982年至1985年,全县各地成立了农民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队、摔跤队、武术队、篮球队等,经常参加活动的有1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数的26%。
四、妇、幼、老年体育
建国后,广大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步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女学生上体育课,参加训练和比赛,已经习以为常。女工、农村妇女做操、跑步、拔河、打球也不足为奇。幼儿园坚持室外活动,内容有跳绳、跳儿童舞、踢毽子、滑滑梯、甩龙尾等游戏。1978年后,对幼儿进行体操、田径、球类早期训练,并经常开展比赛活动。三府幼儿园、县直幼儿园每年“六一”儿童节均举行一次幼儿运动会,内容有跳绳、踢毽子、母女花环操、父子拍皮球、幼儿和家长接力赛等。
60年代,城镇老年人体育,多为自发的、分散的活动。1984年以来,县体委与老干部局、工会、机关、学校配合,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和中都健身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太极拳、太极剑、中老年迪斯科1至3套及气功学习班等。每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均进行表演比赛。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