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封建政权军队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国攻克钟离,派箴尹、宜咎带兵驻钟离以防吴。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国派兵攻打楚国,收复钟离。吴军进驻钟离。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亡了吴国,越军进驻钟离。
南齐建成二年(公元495年)春,北魏孝文帝元宏率军30万渡淮河,直抵钟离城下,魏军攻钟离。齐徐州剌史萧惠休,率军驻守钟离城,多次击败魏军。魏军不断增加,南齐又遣左卫将军崔景惠、宁朔将军裴叔业率军救钟离,魏军攻钟离不克而去。
梁天监五年(506年),北魏军南下攻梁,围钟离。梁北徐州刺史昌义之率军驻钟离坚守,后右卫将军曹景宗、豫州刺史韦睿率军20万驻邵阳州(今临淮关西夹河滩)救钟离,大破魏军。
唐大历三年(768年),许皋率军3000驻濠州。
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南唐为防御后晋的进攻,于濠州设定远军,派重兵把守。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宗率军渡淮攻濠州,兵临濠州城下,十二月,濠州剌史郭廷谓举州降。
南宋淳右元年(1241年),蒙古将领察罕率军攻濠州,濠州知府王铿率兵拒守,元军久攻不下撤军北去。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朱元璋命韩政率军攻濠州,张士诚守将李济力竭出降,朱元璋命顾时率军镇守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营建中都,调21卫军士驻守中都。洪武七年,遣浙江的杭州、金华、衢州、绍兴四卫。以后,在凤阳设中都留守司,辖八卫一个千户所。大抵5600人为一卫,长官为指挥使;卫以下为所,每所有军士1120人,长官称千户;千户以下为百户所,有军士120人,长官为百户;百户设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每个小旗为10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派驸马都尉黄琛任中都留守,卫所军士两分守城,八分屯种。
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统兵副将一员,左中右三军守备各一员,右军守备一员驻扎凤阳府。把总二员,一驻临淮,一驻王庄驿。
乾隆二年(1737年),寿春镇设总兵一员,三营游击各一员,以右军守备改为右营军守备,仍驻凤阳府。领千总一员,把总四员,马步兵丁340名分别驻防凤阳、临淮关、怀远、五河地方。内把总三员,兵丁259名驻凤阳县七汛,临淮乡六汛(清兵制,清军分驻各地守备地称汛)。
驻凤阳府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协防徐家桥外委一员,马步兵丁158名,淮汛设烟墩一处,兵6名,徐家汛设烟墩一处,派外委一员,刘府汛设烟墩一处,派防兵3名外,实在存汛143名,其中有马战兵15名,步战兵28名,守兵100名,战马15匹。
驻防临淮乡汛把总一员,协防红心汛外委一员,马步兵丁65名,除南头铺、二铺、总铺、黄泥铺、张家铺设烟墩五处,每处派防兵5名,红心驿汛设烟墩一处,派外委一员,防兵18名,战马3匹外,实在存汛兵22名,其中马战兵3名,步战兵6名,守兵13名,战马3匹。
驻防王庄驿汛把总一员,协防凤桥集汛外委一员,马步兵丁36名,除北头铺、三铺、五铺烟墩三处,每处派防兵5名,凤桥集汛派外委一员,防兵6名外,实在存汛15名,其中马战兵31名,步战兵2名,守兵10名,战马3匹。
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府城存马战兵10名,步战兵14名,守兵54名。派驻长淮汛守兵5名,徐家桥汛守兵1名,刘府汛守兵2名,蚌埠汛守兵1名,殷家涧汛守兵1名,临淮关汛马战兵1名,步战兵2名,守兵21名,小溪汛守兵2名,王庄汛马战兵1名,步战兵1名,守兵21名,红心汛马战兵1名,步战兵1名,守兵18名,凤桥集汛马战兵1名,梅家市汛马战兵1名,安乐集汛马战兵1名,燃灯寺汛马战兵1名,凤阳临淮关汛实驻马战兵163名。
二、国民党军队
民国16年4月中旬,北伐军第七军夏威部赶走直鲁联军褚玉璞进驻府城,北伐军叶开鑫部进驻临淮关。同年8月,直鲁联军又占领府城、临淮关两地。10月,国民革命军又将直鲁联军击败,重新占领临淮关、府城。
民国18年4月,安徽省新编第一旅岳盛宣部第二团第二营驻府城。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临淮关驻有国民政府领导的广西军,在淮河北岸东起梅园村西至黄园村(今属五河县)6华里长的淮河坝上挖战壕构筑工事。该部配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天天进行防空演习。
民国27年2月3日,广西军第三十一军进驻周圩乡苗郢村,在黄瓜山与日军激战后撤走。同年1月30日至2月12日,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于学忠部由临淮关西部调淮河北岸接广西军防地,凭藉淮河天险阻击日军,激战十几天撤走。
三、人民军队
民国28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团(后改称第五支队第十团)首次进入凤阳农村,开展抗日活动。
民国28年7月至民国29年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藕塘成立后,开赴津浦路东抗战,在津浦路西地区抗战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所属的第七、第九、第十四团,经常到凤阳县境内活动。
民国30年至民国34年8月,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改编为第二师后,第二师第六旅所属第十六、十七、十八团经常到定凤怀、凤定嘉等县开展活动。第二师第四旅(辖十、十一、十二团)、第五旅(辖十三、十四、十五团)也轮流多次到定凤怀、定凤嘉县活动。
民国34年9月至民国35年6月,华中解放军淮南军区第六旅(原新四军二师六旅),驻守路西解放区,常到定凤怀、定凤嘉县活动。国民党军队进攻路西解放区后,第六旅奉命北撤。
民国35年7月,国民党军队第四十八军以9个团的兵力分7路进攻津浦路西解放区。中共在路西的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北撤后,国民党仍留下少数主力部队驻路西各县,清剿中共留下坚持的地方武装。
民国37年4月16日至7月28日,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6个团,加第四十六师第五六三团,对津浦路西解放区进行“百日清剿”,清剿失败后撤走。
民国37年4月至民国38年2月,路西解放区正式成立了中共江淮第四地委和解放军江淮军区第四军分区,军分区直辖2个主力营,1个侦察连,配合常来路西解放区作战的江淮军区所属第三十四旅和华东解放军先遣支队,参加了淮南战役和全面解放路西各县的战斗。
196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464部队和6483部队来凤阳宣传毛泽东思想,帮助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抓革命促生产。同年,府城“九六”事件后,6483部队某部驻凤阳制止武斗。
1969年,安徽省军区二师某连驻宋集,利用山地饲养军马,1980年迁驻阜阳。
1969年10月,南空直属雷达十二团第九连驻府城北盛山,配H—20雷达及车辆。1978年10月,九连调云南前线,四连接防九连。1980年10月,四连调安庆,原九连调回,增配测—3新式雷达。
1970年6月,南京军区后勤部第十五分部某仓库(正团级)驻武店大尖山,下属2个分队。
1979年6月,装甲兵蚌埠坦克学校在红心、周圩等地修建坦克综合训练场和射击靶场,下辖有修理、保障分队,场部(副团级)属坦克学校训练部管理。
附:侵占凤阳的日军和伪军
侵占凤阳的日军,抗战初期为第十三师团一部。抗战中期和日本投降时,先后为第十一师团、第十七师团所属的几个中队。分驻府城、临淮关、刘府等地。
凤阳境内的汪伪军,有蚌埠地区绥靖军第三旅(旅长李伯英),有鲁桂林任团长的“和平救国军”伪警备团等部,在日军领导下,分驻各据点。
上一篇:第一节 兵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