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78年12月,凤阳县梨园公社严岗大队小岗生产队,在全县率先实行了农业大包干到户责任制(后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称大包干。
大包干是农民首创,基层干部支持,领导干部总结推广,党中央肯定,逐步完善的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管理体制。它冲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的桎梏,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农业生产的权、责、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经营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他们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为:“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作为农村改革成功的模式,首先在县内普及,到1982年8月,全县3513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包干到户。继而在全国推广,1983年,全国实行包干到户的占农户总数98%,而到1985年12月底,全国包干到户的上升为99.6%。万里深有感慨地说:“过去,凤阳的朱元璋统一了中国;现在,凤阳大包干又把全国的生产责任制统一起来了。”
从1979年到1985年,凤阳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0.5亿公斤左右。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4.52亿公斤,比大包干前的1978年增长2.1倍;农业总产值29927万元,比1978年增长2.24倍。7年间,农民共向国家交售粮食7.5亿多公斤,户均售粮超0.5万公斤。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91元,而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438元,比1978年增加3.8倍。7年间,农民共集资6000多万元,从事水利、电力、公路、绿化、学校等基本建设。还改革农业商贸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把农村改革推向新阶段。
大包干7年来,国内外30余种报刊发表文章313篇,4家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拍摄影视片5部,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大包干的做法和效果。除台湾省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有将近6万人到凤阳参观、考察。还接待前来考察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泰国、缅甸、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五大洲26个国家的175名国际友人和外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61人。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与中央负责工作人员作题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热情赞扬了大包干。他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凤阳农民通过对比咏唱新生活:“唱过去:一愁吃,二愁穿,三愁欠款还不完,四愁儿子光棍汉;唱现在: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