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医
本县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朱丹溪弟子赵道震迁徙本县安家落户,施医治病,名蜚江淮。永乐六年(1408),赵道震奉明成祖朱棣之诏,进京参加编写《永乐大典》,担任“五运六气”部分主编。归来后,“课子业医,暇则楚辞自适”,著有《伤寒类证》传于世。清代,中医逐步发展,县城和较大集镇都有中医。据滁 州醉翁亭内贻亭北壁石刻《重修贻亭记》载,池河镇老痘医张爱堂,四十年往返于定远、滁州为人种痘,“官廷为师,而私家敬之”。同治、光绪年间,中医店堂相继建立,池河镇王相三开办的“继德堂”、汤时雨的“春生堂”;三和陶叔堂的“育和堂”、营步阶的“济生堂”;桑涧桑汝贤的“益生堂”等,中医医师陆建峰、马权贵、马秀武享有名气。民国年间,中医发展较快,遍及城乡。抗战前,定城中医主要有胡竹先、方伯干等十余人。中药店有江苏人蒋叔和的“广和堂”、陈文浦中药店等。民国18年(1929),民国政府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等决议案,但当时西医甚少,群众看病仍以中医为主,许多中医医生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其中王回岗名医马连科(字甲三)技术精湛,深受群众的爱戴。抗战胜利后,定城有中医诊所、药店共13家。中医有何寿伯、方浩伯等。中医诊所有冯仲仁、王警愚两家。中药店以西大街蔡界华的“德堂国药号”为最大,零售兼批发。中大街吴春生中西大药房在当地名声最高。张桥镇有8家中医,医药人员16人。到建国前夕,全县有中医药人员200余人。建国后,由中西医结合逐步发展到以西医为主,且大部分从事西医的工作人员为国家培养。中医多为私人分散行医,无正当身份,从业者渐少。至1990年,全县有中医副主任医师4人,有中医主治医师16人,中医师47名,中药师15人,中医士22人,中药士6人,中药调剂员9名,其他中医人员21人。
县境中医科室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医内科主治肠胃病(痢疾、急慢性肠炎、胃溃病)、黄胆病(传染性肝炎)、咳喘病(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等。老中医蒋立基医术精湛,上海、新疆等省市一些患者,慕名登门求治,他创造的“新加四妙汤”一方,被《中医大辞典》收载。
2、中医外科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髓炎、骨结核、风湿痹痛等。炉桥镇中医外科医生吴香山最有名,他因在中医外科方面有建树,1956年选调安徽省人民医院,任中医外科医师、副主任医师,创建省人民医院中医外科,献出祖传黄连烫伤膏、筋骨止痛丸、内消膏、痔疮锭等秘方,疗效显著,其中黄连烫伤膏治疗烧伤,为本省中医治疗成功首例,获省医院科技一等奖。吴香山1978年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1978—1981年为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 3、中医妇科主治带下病(盆腔炎、宫颈炎等)、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崩漏)等。蒋运祥、蒋运胜整理其父蒋立基《运用紫芍一贯煎治妇科病的经验》一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4、中医儿科主治小儿各种病症。
5、中医眼科主治针眼、聚星眼、圆翳内障等。
6、伤骨科主治各种伤筋、四肢关节脱位、尾椎脱位、附骨症。
7、针灸推拿科主治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急性腰扭伤、遗尿、痛经、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神经官能症、胆石症、失眠等。推拿治疗:主治颈椎病、肩周炎、各种扭伤、落枕、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
8、中医皮肤科主治牛皮癣、白癜风、急性皮炎、烫伤、接触性皮炎、急慢性湿疹、鹅掌疯等。
9、痔瘘科主治内外痔、混合痔、脱肛、肛裂等。
二、西医
本县实行西医治病历史较晚,解放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县人民医院主要西医科室有以下几种:
1、内科50年代,只能诊治一般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是收治地方病、传染病、流行性脑膜炎、脊髓炎、灰白质炎、天花、霍乱、斑疹伤寒、白喉、麻疹、梅毒、丝虫病、疟疾等病症。自1958年起,陆续分配一批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再加上医疗设备逐步增加,使得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穿刺得到开展,如胸穿、腰穿、腹穿、骨穿、肝穿活检、心包穿刺等,给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1966年春,对一暴发性脑休克病人,第一次采用血管扩张剂,改善了微循环,使抢救成功,改变了过去单纯应用缩血管药物抗休克不佳的状况,使以后抗休克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医务人员下放,医疗技术长期停滞不前。1978年后,医院派出大批人员去外地进修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购置了人工呼吸机、心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提高了对心血管病、肺疾患的诊治水平。1984年,应用了纤维胃镜检查术,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90年,内科分为小儿病组、消化病组、呼吸病组、心血管病组、神经内科病组,使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挽救提高到新的水平。至1990年底,内科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7人,主管护师1名,护师7名,护士7名,护理员1名,共29人。 2、外科解放前,外科只能做一般脓肿切开术。建国初,选派部分人员到外地学习。1954年12月,陈广修学习归来,施行首例阑尾切除手术。1955年,医院增添了部分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始做剖腹产、输卵管结扎、气管切开、截肢、疝修补等手术。1958年,李德华、田广琦开展胃肠吻合术、阴道截子宫术、子宫悬吊术、鞘膜简易反转术。1960年,开展胆囊切除、肠切除、肾破裂切除、骨折牵引及复位和石膏固定等手术。1963年,闪长庆与麻醉医生合作,为37天婴儿施行先天性小肠畸形肠梗阻切除吻合术,获得成功,自此,婴幼儿肠套、肠梗阻不需外转手术治疗。1965年施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髋关节融合术。1974年后,田广畸医师在吴树乔医师指导下,相继开展颅脑损伤手术、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脑溢血血肿清除术等。1978年后,相继建立骨科、脑外科、泌尿科等专科。自1978年,闪长庆主治医师相继施行了食道癌根治、肺叶切除、直肠癌根治、胰头癌根治、肝癌半肝切除、胆肠吻合、左肝管空肠吻合、全胃切除、门脉高压症分流等手术,均为省内较高水平。1982年,梁兴美主治医师经皮肝穿刺施行胆道造影术。1984年,在普外科内分设脑科病组。次年,在吴树乔医师指导下首次施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继后,李佳泉、陈寿庚等相继开展了脑肿瘤切除、脑胶质瘤切除、脑脓肿清除等手术。至1990年底,外科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6人,医士1人,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7名,护理员2名,共29人。
3、妇产科1950年下半年,门诊部设立了妇幼保健室,助产士到群众家中接生。1956年,门诊诊治妇女病人300余名。住院部外科开展剖腹产术、输卵管结扎术、横位内倒转术等。1958年,外科设妇产科病床。1962年,正式成立妇产科,设病床20张(包括儿科)。科主任袁亚男医师开展输卵管通气通液术、产钳术等。1963年,开展阴道内输卵管结扎术、阴道内前后壁修补术、阴道手术等。1965年,妇产科与外科合并为妇外科。1978年施行阴道内全子宫切除术,剖腹产方式由古典式改为子宫下段术式,输卵管再通术获得成功。1980年,成立妇产科,设病床35张,扩大了产房,增添了妇检室、待产室。1985年,袁亚男副主任医师开展腹膜外全子宫切除、腹膜外剖腹产等手术。妇产科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开展了输卵管结扎等手术,并为全县计划生育培训大批骨干人员。1986年3月袁亚男被授于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奖,并先后三次被授于省计划生育奖,一次地区计划生育奖,12次获县计划生育奖。
4、传染科1980年11月成立,有病床34张,医师5人,护理人员8人,设结核病组、肝炎病组、其它传染病组。1984年始,对结核病采取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相结合的医疗方法,强化阶段1~3个月,每天用药;巩固阶段以不完全间歇疗法,从而提高疗效,缩短了疗程,对防止复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淤胆型肝炎,在实行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糖腺苷、干扰素、无环岛苷等药物的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应用强力宁加小剂量干扰素(间歇)治疗慢性肝炎,取得很好的效果。1985年,该科在全地区率先成立肺功能室,增添了肺功能机、超声雾化器,对肺功能测定、雾化吸入有效药物、增加化痰及局部用药均能起到一定作用,对结核病的治疗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至1990年,全科有医师9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医师5人。护士10人,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5、中骨泌科1984年8月,由外科分出的骨科小组与泌尿组、中医科合并,成立中骨泌科。同年底,杨屹东医师首次开展显微外科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阴囊橡皮肿及乳糜尿等四类手术。1985年泌尿组施行了前列腺扩张、淋巴结穿刺造影(该院是全国第三家医院开展此类造影术)、先天性多囊肾开窗引流、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期带蒂皮辨成形、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腹膜移植整形、巨输尿管矫形改良等手术。1986年10月,施行膀胱癌次全切除十带蒂大网膜移植膀胱再生、包膜内脓肾切除等四类难度较高的手术,已达到省内外较高水平。1988年,施行先天性多囊肾开窗引流术。1990年,施行巨大脓肿肾引包膜下肾切除术、继发性膀胱外翻整复术(此病例为国内罕见)。1990年,骨科小组还施行了胸腰椎结核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骨盆内移(Cli aliS)截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较大手术,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使上述疾病不需外转治疗。
6、放射科1962年,只能做一般胸透。1965年开诊摄片,同时添置了保护性铅手套、铅围裙、铅椅、活动性铅屏风,对住院病人预约胃肠、食道钡餐、胆囊、静脉肾盂、膝关节充气造影、子宫碘油造影和乳突位、颞颌关节位摄片。1966年9月,袁光福、祝正福成功地做支气管碘油造影术。1984年始,可做胃肠双重造影、结肠底张力双重造影,与临床合作可做脑血管、气脑、椎管、淋巴结、前列腺浸润、精囊造影、椎管点水造影。经皮肝穿刺造影、经皮肺穿刺抽样活检及分层、高千伏摄影技术。至1990年,放射科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放射技师1人,医师5人,技工1人。
7、检验科1952年,有一台显微镜,仅能做临床三大常规(尿、大便、血)检验。60年代中期,可进行血型鉴定、配血、肝功能等检验。70年代中期能开展免疫、细菌、生化、血库临床检验。1980年开展乙肝五项指示测定、骨髓穿刺、细胞检验、脱落细胞检查。1984年成功地检验1例少见的细菌——炭疽杆菌,报主管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从而防止该病菌的传播与蔓延。1986年后,又开展尿酸、类风湿因子等项检查。1990年该科有主管检验师2名,检验士3名,检验员3人。为全县区、乡医院培训初级检验员86人。
8、眼科1972年设立。1973年10月,马素兰医师施行了首例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以后相继施行了白内障针吸术、外伤性白内障开膜剪开术、青光眼角巩膜灼泸术、眼球摘除术、晶体脱位摘除术、深层角膜异物剔除术等。1976年,首次将冷冻技术应用于白内障摘除及眼部血管瘤治疗等手术。应用中草药治疗眼科疑难疾病也取得良好效果,如自制“清毒明目饮”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当归药散”治疗葡萄膜炎等验方,分别在第四、五期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会上发言交流,并刊登在有关杂志上。 9、老干部病区1986年8月,老干部病科与1980年成立的中医科合并,成立老干部病区。病区有病床30张,设西医内科、中医内科。主要治疗内科疾病、外科手术后病人及非手术保守治疗的外科疾病。治疗的病种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肝硬化、肺癌、肝癌、食道癌等各种难治病症 ,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效果尚佳。对癌症晚期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1987年,购进脑电图机,成立脑电图室,提高了对癫痫、脑肿瘤、散发性脑炎等疾病的诊断率。1990年底,病区有医护人员1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治中医师2人,中医师1人,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护士1名,护理员2人。
定远县人民医院1974—1990年住院七大指标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