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年间,本县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由于战争频繁,兴办的小学兴废无常。据民国18年(1929)安徽省教育厅督学董淮视察定远县教育的报告中载:县教育局呈报的学校数字是县立学校24所,区立学校10所。实际考察城内共有县立小学7所,7所学校中有的学校办的还可以,有学生、有教员、有课本,教师尚能热心负责,学生成绩也较优良。个别的就不能称为学校,学生无课本,学校无经费,设备简陋,寅吃卯粮。农村学校情况更糟,因为战争,经济困难,有的学校桌凳破烂不堪,形色各异,学生有的有课本,有的只有几个识字卡,有的学校名为学校,实则为空房,无学生,无桌椅。
民国27年,定城被日军侵占,学校停办。民国29年下半年至34年,汪伪政府在城内办了一所“模范小学”,在县西办了一所炉桥小学,对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这时广大农村是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先后办起小学52所,教师281人,班级206个,学生6585人,参加抗日的1346人,其中路西联防办事处创办的藕塘实验小学,规模最大,教师水平高,学生数量多,是路西最正规的小学。此外,三官小学、朱湾小学、永宁区小学,被评为县模范小学。
1949年,人民政府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全县有小学45所,学生4340人,教职工231人,其中专任教师207人。1950年,人民政府对公立小学进行扩建,对民办和私立小学进行改造,学校和学生数有所增加。至1951年全县有小学238所,在校学生15996人,教职工548人,其中民办教师98人,专任教师450人。学校设备简陋,经费紧张,很多小学的校舍是庙、寺、祠堂及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房屋。1952年土改完成后,全县掀起了办学高潮,民办小学除少数无固定校舍外,全部转为公办,全县小学增至497所,在校学生增至39093人,教职工1075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1953—1956年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办学方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1958年秋,大跃进开始,提出:“队队办小学,社社办初中”的口号,大部分队都办起小学。1959年初,全县有小学381所,在校学生76693人,教职工1822人,其中专任教师1455人。1960年,因暂时经济困难,学校数及在校学生数锐减。1961年,本县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小学教师进行精减整编,小学校数减少为278所,教职工1335人,在校学生371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2.1%。
1963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民办小学和提高现有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数增至411所,在校学生30149人。
1964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大办“简易小学”。同时,又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办“工读小学”,农村开办“耕读小学”,以解决贫下中农子女入学问题。当时办学形式多样,有二部制、半日制、早晚识字班等。1965年,小学所数猛增至2830所,在校学生增至75969人,教职工增至3791,其中专任教师3735人,儿童入学率达79.2%。
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耕读小学”纷纷停办,学校数骤减,仅有304所,学生数减少至24320人。许多儿童失学,普通小学流生现象十分严重。1969年后,小学一律实行五年制,全县大队以上学校全部改成完小,初小则实行生产队或几个生产队联合办学的形式,并实行“工农兵上讲台”、“开卷考试”等,这种状况延续至1976年底。这期间学校数量和入学儿童虽逐年增加,但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7年后,学校开始拨乱反正。1978年,恢复考试制度,恢复秋季始业,恢复公社中心完小。大队小学办成完小。在小学中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工作条例》和《小学生守则》。狠抓以教学为主,实现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强调从实际出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办好全日制学校的同时,还根据社会需要,办起了一批简易小学、耕读小学等。198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2%,年巩固率为98.4%,普及率97.6%,毕业率为95.4%,经省地检查组验收“四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普及初等教育标准。安徽省政府1989年6月4日下文,确认“定远为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县”。至1990年,全县共有小学557所,培养出毕业生297449人,为初中输送合格新生160793人,在校学生91952人,教职工4262人,其中专任教师40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
附定远实验小学简介:
实验小学位于定城曲阳南路东侧,是滁县地区及本县重点小学之一。实验小学历史悠久,唐天宝四年(745),即在该校现校址上兴建黉学。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郑基建“曲阳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传为曲阳书院院长。宣统二年(1906)改书院为定远县高等小学堂。民国20年(1931),定城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团支部成立于该校。民国24年改校名为“曲阳小学”。1952年上级命名为实验小学(简称实小)。
建国前,学校设备简陋,规模不大,最多仅有8个教学班,校舍800平方米。 建国后,学校不断发展,1964年,学校有18个班级,教职工42人,具有中专、专科学历教师20人。1978年后,本校学区入学率达到100%,县重点中学学生大都源于实小。在省地县组织的文化知识、体育等多项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1986年,学校抽调4名教师,创办曲阳铝箔纸厂,至1990年,创利税600多万元,为本县校办企业的龙头。铝箔纸厂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教育工作,教学条件和教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一幢4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已动工,教师住房面积达2285平方米。福利待遇有较大提高,子女就业基本解决,安排教育部门就业60人,其中实小家属子女40人。 至1990年,该校有22个教学班,学生1537名,教职工67人,其中教师57人。国家级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2人,省劳模3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少儿先进工作者2人。
定远县建国后小学教育状况统计表


定远县建国后小学教育状况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