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定远工业门类较多,分布在全县城乡各地的390余家厂、矿企业可分为:印刷包装、建筑材料、盐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粮油食品加工等六大类。1990年,创产值3.99亿元(当年不变价)、利税2308万元。其中粮油食品加工年产值1.2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1%,年利税469.16万元,占工业总利税20.3%;建材工业年产值808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2%,年利税1486.64万元,占工业总利税的64.5%。盐化工是“后起之秀”,产值、利税虽只占10%左右,但后劲较大,第一期工程1990年结束,当年产精盐5.77万吨,产值1247万元(当年不变价),利税167.17万元。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2.9%,利税占95.67%。其它,印刷包装以校办企业——曲阳铝箔厂“经济效益好”著称;纺织服装等11家企业,以服装一厂和羽绒厂的产品“出口创汇”闻名。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部分企业正在利用优惠政策和有利时机,扩大开放,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一、印刷包装工业
定远印刷厂民国14年(1925年),定城人周佑庭在县内办了第一家石印部。建国前,县城内忽炳道、姚中堂、余汝昌相继创办印刷社。1955年,在几家印刷社的基础上,吸收外地部分人员,成立公私合营定远县前进印刷厂。起初,只有几台手工圆盘机械开机,承接一些普通表格、信笺等简单印刷业务,年产值2万元。1958年转为国营企业,1961年改名为定远县印刷厂。70年代初,该厂逐步淘汰旧的手工设备,增加了四开印刷机械,生产平稳,1978年完成产值35万元。1984年购进对开、立飞、海德堡照相制版等中档设备,次年产值达61万元,利税 10万元。以后逐步购进胶印、全速自动划结机等先进设备,开发了彩印、扑克牌和部分出口簿本业务。1990年兴建一幢六层生产大楼,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生产条件大为改善。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250万元,职工240人,完成产值180万元,利润14万元。成为省出版局书刊印刷定点厂家。
定远一中印刷厂1978年创办,教委投资2000元,厂房2间50平方米,职工6人,当年创产值1.2万元,利润1200元。1988年开始初具规模,固定资产增到15万元,年产值40万元,利税 6万元。1990年业务范围扩大到学生簿本、试卷、包装纸和零星文化用品承印。年产值达120万元,创利税1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4万元,厂房24间约500平方米,干部职工42人。
80年代初,包装业开始起步,1983年,二龙乡开办一家纸箱厂,1985年由于销路不畅,被迫停产关闭。80年代后期,二轻局、三中分别办起纸箱厂,产品供不应求。1986年县实验小学办起“曲阳铝箔纸厂”,产品系用于中、高档香烟内包装。作为校办工厂设在本校园内,9个工人,2台裱切机,当年完成产值4万元,创利一万多元。1988年又投资6万元,更新改造5台裱切机,当年完成产值540万元,利税 110万元。正式成为省烟草公司铝箔纸生产定点厂家。1990年在城南新合蚌路西征地27亩,新建厂房5400平方米,拥有裱切机14台,进口汽车3辆,叉车一台,90千瓦发电机1台,160千瓦变压器1个,固定资产510万元,职工170人,完成产值2463万元,利税257万元。该厂连续3年获国家和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和地县先进企业称号。
二、建材工业
80年代,城乡兴起建房热,各项基本建设纷纷上马,使各种建筑材料供不应求。而当时全县只有10座轮窑,年产红砖约1亿块;水泥厂1家,年产水泥4万吨,缺口很大。1986至1988年,新建轮窑27座。1990年全县40座 轮窑共产红砖3.78亿块,基本满足了全县城乡建设需要。同年创产值3349.2万元,约占工业总产值3.99亿元的8%,创利税625.9万元,约占全县利税总额31.3%,拥有固定资产2552.6万元,占全县工业固定资产的22.8%。加上水泥、石灰、水泥制品、砂石等乡镇企业,1990年建材工业创总产值808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2%;利税1486.64万元,占工业总利税64.67%。
(一)水泥
定远县水泥厂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在县城东北5公里的泉坞山办过一个小水泥厂,生产325号水泥,一年后停产。1971年重新筹建。1976年,更新设备,将鸭蛋窑改为立窑,建一条生产流水线。1980年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1983年生产水泥17000吨,完成产值86.7万元,创利润16.4万元。1984、1985两年先后购买了两台1.8×7米球磨机,新建800平方米厂房,1000平方米成品仓库,4个熟料仓库,2个原料仓库,2个散装水泥仓库,生产能力有了进一步扩大。1985年生产325号水泥3万吨,完成产值184万元,创利润70万元。1987年投资530万元,扩建4.4万吨水泥生产线,将原Φ1.7×7米往复机窑改为11.2×7米塔式机窑,增加了预加水成球工艺,新建了烘干机、装包楼和成品库,使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1988年生产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获省优称号。1990年完成产值630万元,创利81万元,职工505人,固定资产886万元。
靠山水泥厂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靠山乡街北村外戴山岗上,占地面积25亩,属乡镇企业。1985年筹建,1986年建成投产,当年产水泥412吨,产值3.9万元,利润0.7万元。1988年,产水泥2500吨,完成产值49.7万元,实现利润7.15万元,上缴税金2.26万元。1990年开始扩建2.5万吨水泥生产线,翌年投产。1990年完成产值26.12万元,创利税3.36万元。有职工205人,固定资产200万元,占地面积35亩。
(二)砖瓦
定远县轮窑厂1971年建成投产,在定城东2公里处,定滁路南。属县属国营企业,当年有职工51人,固定资产5.6万元;主要设备有4座小土窑,年产砖100块。1972年,建一座22门轮窑,安装一套350型制砖机组。1975年,扩建一条瓦机生产线。1978年全年生产红砖1083万块,红瓦36万片,完成产值36万元,利润0.03万元。1979年扩建一套450型制砖机组。1980—1984年,该厂又相继增添了55马力推土机两台,50马力推土机两台、500型制砖机一台,新建一座20门轮窑,使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1980年生产红砖709万块、红瓦136万片;1985年,有职工200人,固定资产128万元,生产红砖1606.4万块、红瓦244.55万片,创产值104万元,实现利润21.5万元。1986年以后,添置60匹马力推土机2台,锤式粉碎机1台,更新瓦机生产线,使固定资 产增值57.58万元。1990年生产红砖1912万块,完成产值83.17万元,利税总额17.51万元,有职工395人。
跃进轮窑厂前身为新华窑厂,始建于1953年,厂址原在城西花园湖,占地40亩,年产红砖100万块,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后厂址多次变迁,曾经在县南门、城北水库等地建过厂。1972年迁于南门外陶家坝至今。1980年购买250型砖机和手扳瓦机,建了半个轮窑。以后陆续购置350型砖机和五星瓦砖机代替手扳机,并扩建为22门轮窑。1982年建成400型生产线,添置了推土机,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985年生产红砖980万块,产值80万元,利润8万元。1990年生产红砖1310万块,创产值118万元,利润6.4万元。有工人250人,固定资产150余万元。
定远县泉坞山轮窑厂位于定远城北5公里处的泉坞山。1985年兴建,县建材局与省建材局共同投资100万元。泉坞山村民提供8万平方米荒山,折价13万元作为投资款共同建成。当年8月,一座32门轮窑投产,年底生产砖坯600万块,成品红砖500.13万块,完成产值22万元,利税 总额5.93万元;有职工267人,其中正式职工55人,农民工156人,季节性临时工62人。1987年后又新增400型制砖机1台,推土机1台,使年产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块,是本县最大的轮窑厂。1990年实现产值152.96万元,利税总额13.21万元。有职工331人,固定资产168万元。
建材工业是乡镇企业的一大支柱,80年代共建18门轮窑36座,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2109万元,生产红砖3.3亿块,创产值2994.8万元,创利税 588.8万元。
定远县乡镇企业轮窑厂情况统计表

定远县建有石灰窑厂7座,分别设在定城、炉桥、靠山、朱湾、西卅店,年产石灰4.3万吨,基本保证市场需要。
定远县石灰厂位于定城北门2公里,合蚌路东侧,县属集体企业。1957年初建2座小窑,20余人,年产石灰不及千吨。1977年产石灰5000吨。1981、1985年又先后建两座机械化立窑 ,使年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创产值28.7万元,利润6.07万元。1985年以后,增添变压器一台、行车一组,柴油发电机一台,大小拖拉机各一台,投资5万元,增设玻璃丝、玻璃瓦项目。1990年销售收入113.4万元,利税3.2万元,职工103人,固定资产36万元。
泉坞山石灰厂1983年筹建,1984年投产,有石灰立窑2座,年产量1万吨,产值20万元,利润2.88万元。拥有地磅、15吨地中衡各一台,7.5千瓦和5.5千瓦电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解放牌汽车、载重车共8辆。1987年更名为定远县装饰材料厂,建立组合式石灰窑一座,年生产能力2万吨;购进砌块机1台,年生产水泥砌块10万块;建立了901涂料生产线,年产涂料300吨;建立彩釉石英砂隔烟窑一座,年产彩砂200吨;建立107胶水生产线一条,年产胶水300吨,装饰板1万平方米;1990年完成产值80万元,利税4.5万元,职工90人,固定资产60万元。
(四)水泥预制
水泥预制厂遍及全县主要乡镇,共31处,县属集体7家,其余大都根据行业需要自办。广播局、邮电局、供电局大都生产水泥电线杆、水泥桁条,水利局生产水泥涵管,环保局、建材局、乡镇企业局等大都生产楼板、砌块和水泥瓦。1990年全县各预制厂总产值1938万元。
定远县预制厂是县内最早的水泥预制构件生产厂家。1972年建厂,厂址在县城北门,1975年厂址迁至定城南门大桥西侧百米处。1979年该厂职工已发展至36人,年底完成产值26.88万元,利润0.8万元,1981—1983年,厂内又陆续安装了两台375升强制搅拌机,一台固定式砌块机,增加一台上海50型拖拉机。1985年,该厂筹建一座混凝土试验室。配备了一台MYL—2000型压力试验机,一台予应力钢筋测力器等测试设备。主要产品有水泥砌块、民用牛脚课等10多种产品,年产值56.82万元,利润5.12万元。
1986年以后,经过更新改造,产品产量不断提高,1990年完成产值130万元,利税 11.26万元,有职工80人,固定资产54.6万元。
泉坞山水泥预制厂原是水泥厂下属的一个独立核 算车间,1980年独立成厂。主要生产磷肥、水泥砖、瓦、水泥纸袋等产品,1982年增加水泥桁条、楼板、门头板等产品。1985年增加抚板砖机、搅拌机、张拉机、工业潜水泵、少先吊、卷扬机等10多种设备,新建2000多平方米桁条生产场地。1986年购置内震拉模楼板成型机2台,钢筋兑焊机1台,解放141型汽车2辆和大型拖拉机1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1990年产值255万元,利税17.71万元,职工164人,固定资产60万元。
水泥构件厂属集体性质企业,原名房地产公司预制厂。1980年创建,位于曲阳大街北端。1981年正式投产,初有职工22人,当年生产水泥砖1711立方米。水泥瓦27万片,年产值11.64万元,利润0.43万元。1982年,该厂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改固定工资为计件工资;1983年进行企业整顿。1982—1985年,厂里陆续购置了电焊机、砂轮机、搅拌机、张拉机、水泥砌块机、制瓦机、大小拖拉机、水泵等设备。主要生产水泥砖、水泥瓦、大小花式格窗、水泥平板、预制楼板等产品。1985年产值31.49万元,利润2.32万元,有职工44人。1989年该厂又投资25万元,扩建场地和购置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1990年完成产值85万元,利税7.25万元,职工53人,固定资产31万元。其他各预制厂见下表。
乡镇预制厂情况统计表

(五)砂石
定远县砂石采掘业分布在沿山一带。池河、三河、炉桥的黄砂资源丰富,泉坞山、靠山、青山采石业初具规模,年产值达2957万元。
定远县采石厂1977年筹建,隶属建材局。以开采加工石料为主,其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石灰、水泥、水泥预制品及公路建筑等。当年产石料约1万立方米,产值3万元。1982年,厂内职工增加到186人,固定资产10.06万元,年产石料10.08万立方米。1985年生产石料14万立方米,产值52万元,利润3.04万元。有固定资产19.8万元,职工258人。1990年增加破碎机、砌块机各1台。生产石料15.6万立方米,石子4.3万吨,创产值60.3万元,利税 3.44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9.1万元,职工300人。
大金山石料加工厂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大金山脚下,隶属交通局公路站,始建于1982年,有破碎机、石料传送带、磙筒筛和四轮拖拉机等设备,主要产品有大子、油子、瓜子片、二片、石粉、毛碴等公路建筑材料。年产2万吨,职工40余人。
登高山石料厂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处程桥乡登高山,1988年筹建,1989年投产,隶属交通局公路站,占地40余亩。有移动式胶带运输机1台、破碎机2台、拖拉机2辆。产品是公路建筑材料,工人30余人。
乡镇采石厂情况表

黄砂厂情况统计表

三、盐化工业
盐矿和化肥厂是定远县的骨干企业,投资规模和产值利润在本县居举足轻重地位,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定远盐矿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处的东兴集附近。经国家轻工业部批准立项,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元月建成投产,首期工程设计年产10万吨真空精盐,是安徽省“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总投资4526万元,建筑面积28192平方米,自备3000KW热电站一座。1990年产精盐57000吨,产值1247万元,利税167.17万元,发电117万千瓦时。有职工95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3人,所产精制食盐晶莹洁白、颗粒匀细,咸味纯正,1990年7月经省级鉴定,同年10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符合卫生指标和优级品指标。
定远盐矿年产20万吨真空精盐的二期工程,已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定远县化肥厂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兴办了一座小型合成氨厂,1962年下马,地址在炉桥马园队的铁路东侧(现染织厂址)。1969年开始兴建县化肥厂,座落于炉桥镇东1公里处,1971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以焦炭、块状和粉状成形无烟煤为原料,原设计能力为年产中间产品合成氨3000吨、最终产品农用碳酸氢铵12000吨。工艺取双加压碳化流程,由锅炉、造气、脱硫、压缩、变换、碳化、精炼、合成冷冻等9工段构成。有2T/H快装锅炉2台,Φ1200煤气发生炉4台,LGA5.5/300型罗茨鼓风机2台,2D6.5—7.2/150型氢氮气压缩机4台,氨气压缩机(制冷机)4AJ—15/720型1台、2AL—15/720型3台,Φ1800系列变换装置、Φ1600系列碳化装置、Φ300系列铜洗装置、Φ450系列合成装置各1套。有固定资产350万元。有职工301人。投产初期,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前三年累计产氨仅3611吨,亏损尽达153.3万元。为了扭转落后局面,1975—1978年四年间,该厂在狠抓整顿的同时,相继增加了KZG4—13型4T/H锅炉1台,2D6.5—9/150型氢氮气压缩机2台,氨压机4V—12.5A型1台、6W—12.5A型2台(原4台氨压机淘汰),67/150型卧式铜泵1台(原铜塔淘汰),Φ500氨合成塔1台(作双塔并联),固定资产增至500万元,收到了增产增效的积极效果。1975年达到设计能力。1976年产氨4254吨,盈利24.1万元,首次转亏为盈,跨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1976—1978年三年间,出席了全国第一、二次化工学大庆会议;被全国节约燃料电力经验交流会议、国务院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和国家计委分别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被石化部、化工部分别授予全国小氮肥战线第一、二批“红旗单位”称号;被省政府授予“扭亏增盈先进企业”称号。 其小造气炉“三高一中一短”制气法在省内同行业推广并招来外省、区许多厂家学习参观。1979年,该厂增建7000吨/年合成氨装置一套,仍由锅炉等9个主经工段组成,有SHL6.5—25型锅炉2台、Φ2260煤气发生炉3台、LGA—60/3500型、LGA—80/5000型罗茨鼓风机各1台、L3.3—17/320型氢氮气压缩机4台、6W—12.5A型氨压机3台,Φ2800系列变化装置、Φ2000系列碳化装置、Φ500系列铜洗装置和Φ500系列合成装置各1套。在该套装置1980年8月投产后,又增加L3.3—17/320型氢氮气压缩机3台、2DZ5.5—1.9/285—320型循环机1台、3W—6BT型铜泵1台、换上Φ600氨合成塔1台取代Φ500塔,使年产氨能力增至15000吨,固定资产增至1157万元。1987年起,该厂实施第二次扩建,投资5436万元,增加年产2.5万吨氨装置一套并配套以年产4万吨尿素装置,实行产品改造。其合成氨部分主要有:SHL6.5—25Ⅲ型锅炉2台,Φ2260造气炉2台(尚缺2台)LG480—665—2型罗茨鼓风机3台,H12—57/320Ⅰ型氢氮气压缩机2台(尚缺2台)Φ3200系列中变串低变变换装置、Φ700系列铜洗装置、Φ2600系列碳化装置和Φ800系列合成装置各1套;尿素部分有:4M12—50/210型二氧化碳压缩机2台和Φ1200×16410尿素合成塔、液氨泵、一甲泵等全套装置;公用部分主要有Φ2000×31810脱碳塔1台,Φ上3200/Φ下2600×26040常解塔1台,150D—30×10型脱碳泵3台,L81WD型罗茨鼓风机2台和8AS—17型制冷机3台等。合成氨装置于1991年3月12日投入运行,尿素装置于同年12月11日竣工投产,实现了生产上规模、产品升档次的初步目标,填补了本县和滁县地区不产尿素的空白。固定资产增至6157万元,职工增至1045人,厂区占地达113725平方米。成为本县农用化工的支柱企业和全省小氮肥行业的重点企业。1980年获省政府嘉奖。1984—1988年连续五年获“全省小氮肥创最佳经济效益厂际竞赛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获滁县地区“化工无泄漏工厂”称号。1987年获地区授予“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省授予“节能先进企业”、化工部和石化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小氮肥先进单位”等称号。产品“定丰牌”农用碳酸氢铵1987年获省优称号、1991年获部优称号。1988、1989两年相继被命名为县级、地区级文明单位。
定远县化肥厂历年经济指标一览表

定远县磷肥厂系县办国营企业,厂址在县城西22公里的青山乡,定炉公路南侧,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次年5月正式投产,由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年产磷肥仅700吨,亏损9000元。1978年以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1985年又建成方解石粉车间,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1986年生产普钙8700吨,方解石粉1500吨,产值87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1987年又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全部生产机械化,年产磷肥达3万吨,由于产品质量提高,在本县供不应求。1988年7月,开始扩建炉桥硫酸车间,在原“八一”齿轮厂部分旧址上兴建年产2万吨硫酸生产线,1989年10月投产,产量能够自给。1990年创产值247万元,利税31万元,有职工248人,固定资产530万元。
定远县复合肥厂系本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办,厂址在三里桥东定滁公路南侧。1990年新建,占地面积3267平方米,固定资产58万元,有职工76人,年产复合肥1万吨,产品经省级鉴定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年产值达600万元。
定远县化工厂系定城镇办工业企业,位于城南陶家坝附近,始建于1977年,产品主要以工业硝酸钾为主,1985年经过更新改造,品种质量提高,工业硝酸钾1987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90年有7种产品完成产值187万元,实现利税 8.8万元,有职工70人,固定资产60余万元。
定远县油酸厂系定城镇镇办企业,位于定城南门外,合蚌公路东侧,始建于1990年,主要是利用县油厂的废油脚进行深加工,年产300吨植物油酸、1000吨混合脂肪酸,年产值200多万元,利润7万多元。有职工46人,固定资产80万元。
定远塑料厂属二轻局领导的集体企业,1973年由定城被服厂塑料车间划出,成立塑料厂,厂址由西大街迁至东三里桥;1985年有职工118人,固定资产53.8万元。主要产品有农用薄膜、工业包装薄膜、搓衣板、水桶、油桶、鞋底等塑料产品。1986年购进一台中挖机组,1988年购进60Y、125Y注塑机各1台,1989年购进500Y注塑机两台;1990年扩建厂房1386平方米,增设一条年产5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改变了过去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状况,使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0年完成产值170.2万元,销售收入163.1万元,获利5.5万元。有职工92人,固定资产91.7万元。
定远石膏制品厂二轻局下属骨干企业之一,1974年建厂,第二年投产,主要产品有石膏粉、医药石膏绷带。其中石膏绷带1984年获省优,1985年创产值43万元,创利润4.6万元,产品质地优良,供不应求。1986年投资 14万元建成生产楼,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同时投资32万元购进设备,增设一条粘胶石膏绷带生产线,开发5种新产品。1987年“医用模型石膏粉”获省优;1989年“粘胶石膏绷带”获省优。获四项Q(小组国家级成果奖)。1990年创产值121万元,利润7.6万元。有工人87人,固定资产100万元。
四、纺织印染工业
包括轧花、服装、羽绒等11家企业,年产值4083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业总产值10.2%,利税82.35万元,占工业利税3.58%,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轧花厂建于1958年,厂址在县城南门,初建时,仅有5571型轧花机两台、141型剥绒机一台、打包木榨一台,占地面积21171平方米。1968年在张桥建立一个分厂。1981年成立“定远县棉麻公司”,公司与工厂两个牌子一个机构。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46.3万元,职工143人。主要设备有80B型轧花机3台、141型脱绒机5台、液压打包机2台、清花机1台、 清绒 机4台、洗锯机1台、冲花机1台、电动机55台、变压器2台、消防水池420平方米。此外,还有95型榨油机4台、金属切削机床2台。1985年收购棉花567900斤,实现利润60126元。1985年后,扩建一幢厂房,141脱绒机增加9台,完成产值247.8万元,实现利税 11.82万元,有职工221人。
针织厂始建于1955年,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光荣针织厂”。有30多部手工织袜机和20多部铁木结构的织布机,130多名职工。主要生产各种丝织品和棉布。1969年,厂址由城北门迁至西大街,并在炉桥组建织布车间。1970年炉桥织布车间分出,成立“定远县染织厂”。针织厂主要生产针织内衣。1986年投资7万元,建棉毛针织内衣生产线。1990年创产值129万元,利税4.9万元。有职工104人,固定资产18.5万元。
定远县染织厂县属国营企业,1970年由针织厂划出,厂址位于炉桥镇东南角铁路东侧。建厂初有日本产丰田布机30台、锅炉1台、自制100锭槽筒机2台、自制卷纬机1台、细纱机改造的捻线机1台,还有部分辅助设备,固定资产35万元,职工58人,年产元贡尼28.5万米,产值41万元。1972年购进20台1151—44英寸织布机和22英寸丰田布机。1977年又购进50台1151—44英寸布机,淘汰老式丰田布机。1984年产值猛增至285万元,利润20万元。1986年后又新增1511型56英寸布机64台,1515型75英寸布机20台,扩建新厂房2047平方米,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因市场疲软,资金紧缺,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1990年完成产值273万元,利税7万元。有职工431人。固定资313万元。
定远县经纬编厂县属国营企业,1982年将炉桥染织厂的涤纶车间迁往定城西门花园湖畔,组建定城染织分厂,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当时只有4台涤纶经纬编机,1台整经机,12台52英寸布机,1部穿挣架皮行车,经车等设备。1983年投产。1985年改名为“定远县经纬编厂”。1985年生产10多种中高档产品,创产值220万元,获利4.1万元。职工169人,固定资产70万元。从1987年起,连年亏损。1990年职工减少到67人,产值只有82万元。
定远县染整厂县属国营企业,1986年6月,经纬编厂染整车间与常州鸣凤丝绸炼染厂联营,1987年6月,染整车间正式从经纬编厂划出,命名为“定远县漂染厂”,同年11月,更名为“定远县染整厂”。分厂时有职工32人,固定资产99.1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U型高温高压喷染机2台,Z921—热定型1台,2吨锅炉1台,三辊轧车1台。1987年创产值631万元,利润0.6万元。以后又增添2台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和烘燥机、脱 水机、整理车、2台Q113型绳状浸染机、开幅机、验布机、转移印花机等设备,扩大加工范围,除仿毛华达呢、涤盖棉、涤纶经纬编布外,还扩展到棉毛布、晴汗布、转移鲜花布等,其中“转移印花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有职工75人,固定资产140万元。创产值940万元,利税14.7元。
定远县驼绒厂原名棉毯厂,属二轻系统的集体企业。1983年由针织厂的棉毯车间划出,初期有梳棉机4台、扭纱机1台、拉绒机1台、织机12台、经纬机1台。1985年,厂址从西大街迁至东三里桥,同时更名为驼绒厂,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职工72人,固定资产17万元。1986年购置6台针织园筒台车100绽络纱机、钢针起包机,当年生产棉毯2500条、驼绒6万米,产值44万元,利润8400元。1987年以后出现亏损。1990年有固定资产56.9万元,职工41人。
第一服装厂1954年由王世武等19家缝纫户联合组成定城缝纫组,同年又转为“定城缝纫生产合作社”。他们自带20台缝纫机,为顾客来料加工。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三八”被服厂,职工猛增至260人,厂内设服装、制革、针织三个车间;1959年转为集体企业,1964年更名为“定城被服厂;1969年增设塑料车间;1973年塑料车间划出,单独成立塑料厂;1983年抽出人员和设备组建第二服装厂。由于三次分家,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1985年有职工192人,固定资产10万元,该厂与上海南洋衬衫厂联营协作,建立两条衬衫生产流水线,年产衬衫30万件,产值105万元。1986年与上海五衬联营,将部分职工送上海各协作厂培训。1988年生产衬衫20万件,风衣1万件,T恤衫、茄克衫6万件,毛尼服装8000件,创产值380.13万元,利税9.9万元,固定资产达107万元,职工增至319人。1990年除生产军用衫外,还生产出口产品,西裤、衬衫、睡衣、男短裤、牛仔裤等34万多件(套),完成交货值584.4万元,利税28.5万元。职工增至335人,固定资产113.3万元。
服装二厂隶属二轻局,厂址在定城东大街24号,有脚踏缝纫机11台、电动缝纫机6台。1985年厂内职工76人,拥有固定资产4.64万元,年生产服装1.97万件,创产值35万元,利润1.97万元。1990年完成产值120万元,利税5.13万元,职工70人。
定远县鞋厂二轻系统的集体企业,厂址在城北合蚌公路东侧,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始建于1954年。1983年从塑料厂划出,单独成厂。当时仅有固定资产5.3万元,占地250平方米。主要生产塑料底布鞋。1984年厂址迁至北门,购置了园盘注塑机、工业缝纫机,使产品畅销省内外。1987年产值71万元,利税5.34万元。1990年创产值91万元,销售收入75.56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定远县羽绒厂定城镇镇办企业,厂址在定城南门县医院东侧。1986年1月兴建,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120人,固定资产128万元,产值710万元,利税5万元。主要产品羽绒服、羽绒被。部分产品出口前苏联。
定远县麻纺厂定城镇镇办企业,厂址在东三里桥定滁公路南侧。建于1988年,1989年11月正式投产,有固定资产400万元,职工344人,可年产麻袋60万条,年产值达750万元。投产两年亏损严重。
五、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本县的薄弱环节,6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与大厂竞争暂处劣势。1990年产值仅64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5%,利税16.3万元,占0.7%,有的正在转产和等待兼并。
轻工机械厂1952年县内陈玉升、陈如海、傅维山等几位铁木匠人自愿结合,成立定城铁木业小组,有职工17人,年产值不及千元。1955年,定城铁木业小组被合并为定城铁木业社,有职工80余人。1958年,定城铁木业社转为地方国营工厂,命名为“定远县农具厂”,实行计时工资制。1961年被调整为集体企业,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主要产品是小农具和生活日用品。1964年工人马世华带领部分职工,通过技术革新,设计出“农用无龙骨水车”。此项产品被评为全国技术革新二等奖。产品送北京参加“全国技术革新产品展览会”展出。70年代,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发展机械产品,1970年开始生产工业用台虎钳,年产1400台左右,产值20万元。1982年生产JZQ系列减速器,成为该厂主要产品,年产300余台,创产值40余万元,占全厂总产值50%以上。1983年更名为“定远县轻工机械厂”。1985年有职工202人,厂区面积5500平方米,固定资产55万元,内设有金工、锻工、铸工、木工、白铁加工等5个主要车间以及各种主要机械和木加工设备26台(座)。1985年工业总产值70.5万元,利润2.7万元。1986年更新设备购置了一台新型磨床,630车床、研砂机、铸铁炉、木工钻床等,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完成产值88万元,利税5.4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1988年以后,产值大幅度下降,企业不景气;1990年产值仅为36万元。
定远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县属国营企业,厂址在县城南门大桥的西南侧,始建于1958年,次年投产,当时称“通用机械厂”,初期有职工40人,固定资产35万元。主要生产十二匹柴油机、铸铁活塞、活塞环、球磨机等。由于技术不过关,销售困难,严重积压浪费。1962年被迫下马。1966年恢复,更名为“农业机械修造厂”,先后生产山芋切片机、三号米机、轧花机、脚踏水泵等产品。1985年有职工90人,固定资产58万元,产值55.4万元。同年研制出“多功能酒精提纯设备”荣获地区新产品开发一等奖。1986年生产花生脱壳机。1990年研制6N6.3—1型碾米机并荣获省经委新产品证书和地区经委新产品开发二等奖。1990年该厂拥有金切设备18台、卷管机1台、锻压设备3台、3吨化铁炉1座,占地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0万元,职工88人,产值160万元。
定远县拖拉机大修厂1969年筹建,1971年建成投产,属县国营企业。厂址在定城西门花园湖内。建厂初,有职工105人,固定资产36.4万元,其中60%以上的职工及主要机器设备由被撤销的“炉桥八一拖拉机站”转入,投产初期,只能对部分农机具及拖拉机进行小型维修,逐步发展到对不同类型的拖拉机进行全面维修。1972—1984年,该厂还生产工农700型脱粒机、丰收—35型拖拉机配套水泵、水泥砌块机、DD28型民用电表、蓄电池、阴阳极板等产品。1981年初,盲目转产DD型民用电表,造成产品严重积压,被迫下马,直接经济损失12万余元。同年在县内调整工业布局时,将该厂厂址的一半3150平方米厂房、24万元固定资产、33名职工划给定远县染织厂定城分厂。1985年该厂有职工69人,固定资产40余万元,厂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厂内设钳工、拖修、电瓶、金工4个车间。主要开展各种农机具、拖拉机的大小维修和生产DD250、DG600蓄电池,蓄电池阴阳板等产品,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58万元。实现利润3.12万元。1986年新盖厂房750平方米,新增剪板机1台、油泵试验台1台、5吨行车1台,主要给滁州市无线电厂配套生产TDG调速定量给料秤体。1990年进行IGS55(56.6)NL—70T型旋耕机样机试制工作。1990年产值200万元,利润1万元,职工100人,固定资产63.4万元。
定远县建筑材料五金厂1980年建成,厂址在定远县城北门石灰厂内,建厂初仅有职工13人,房屋6间,3台冲床、1台立式钻床、2台电焊机。固定资产不足万元,产品以铜窗、钢门、焊接屋架为主,建厂当年完成产值2万元。1982年,厂址迁至城东三里桥;1983年生产水泥预制砌块;1985年,购进全自动制钉机两台、车刨床各一台,当年生产元钉20吨,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21万元,利润2.1万元,有固定资产14.1万元,职工55人。1986年建成镀锌铁丝生产线,又购置搅拌机1台,扩大制楼板场地,增加楼板和砌块生产。1990年有职工110人,固定资产33万元。完成产值50万元,获利2万元。
五金综合厂县属大集体企业,前身是“兴无生产社”,1955年组建,有职工15人,仅有0.1万元固定资产。主要生产草纸,年产值1万元。1964年“兴无生产社”与“定城综合社”合并成立“定城综合社”,职工36人,年产值6万元。1972年更名为“定远县五金综合厂”。1985年有正式职工92人,固定资产14.8万元,主要生产白铁桶、壶、矿烛、糊精、纸箱等产品,并开展零星修理业务,年产值32.4万元,利润1.7万元。1987年增置装钉机,1990年又添置印刷机,年底有职工102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固定资产25万元。生产纸箱50万只,完成产值70万元,获利2.3万元。
铝制容器厂前身是定城竹业生产小组。1954年初建厂时有职工30人,主要加工各种竹器产品。1957年发展为竹器生产合作社,职工增加到100人;1958年转为国营竹器加工厂,职工发展到120人;1960年,厂内大部分职工被精减下放,仅剩16人,并入第三机械厂。1962年又由第三机械厂分出20名职工,成立竹制雨具社,属集体企业。1965年并入农具厂,成为该厂1个车间。翌年从农具厂分出,1969年又并入农具厂;1974年由农具厂重新分出,独立为厂,有职工40余人,固定资产0.35万元。1982年,更名为“定远县铝制容器厂”,产品除竹器雨具外,增加了铝制酒桶。1985年有职工80人,固定资产12.76万元,全年产值17万元。1986年招工集资10万元,扩建了制帽车间,随后又相继增加双针机、压条机、自备发电机等,使制帽能力达到年产30万顶,铝制酒桶500只,雨伞3万把。1990年完成产值88万元,获利11万元。有职工44人,固定资产21万元。
汽车修理厂定城有6家:定远县汽车修配厂、交通局车队汽车修配厂、水利局车队修配厂、公安局消防队汽车修配厂、城西机站修配厂、城北大队修配厂等。由于受到设备、技术限制,只能进行一般维修业务。
六、食品工业
(一)粮油加工
建国前,粮油加工业落后。1950年,炉桥镇私商王锡亭,利用汽车引擎,代粮食部门加工大米。1953年定城建立米厂。从50年代后期,粮食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相继在张桥、藕塘、炉桥、永康、定城建立粮食加工厂。70年代建立油厂。1983年,全县粮油加工业总产值2677万元,创利润123万元,成为粮油加工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县。1985年,定远粮油工业拥有固定资产471万元,年加工总量88413吨,总产值3672万元,利润184万元。1986年扩建了定城、永康、池河、藕塘、张桥等5个米厂,新建了炉桥米厂和油厂。1990年粮油食品工业创产值1.238亿元(1990年不变价,包括乡镇企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1%,利税469.16万元,占工业总利税的20.4%。其中粮食部门产值7620万元,占粮油食品工业总产值62%。
定远米厂1950年,私商王锡亭代粮食部门加工大米,因亏欠以机器抵押。1953年,这部旧机器经大修后,在定城建立米厂时被利用,日产3400斤。1954年后,因动力不足停办。1957年粮食局成立定城国营米厂。1969年,定城米厂更新设备,改建为南闸式日产10万斤大米的加工厂。1985年加工大米52412吨,产值2044.43万元(1980年不变价),实现利润67.12万元。1986年经省粮食厅批准扩建日产150吨大米生产线,为两砻四机,附设日产25吨饲料车间(6台粉碎机)和日产1.75吨糠油车间(6台炸油机),新厂址设在城北新合蚌路西侧,占地面积23158平方米,总投资547万元,预计1991年投产。原老车间,1990年完成产值356万元,利税18.56万元,职工129人。
炉桥米厂始建于1950年,厂址在火车站西隔壁,占地面积1392平方米,职工70人,固定资产23.26万元。1985年生产大米1.03万吨,芝麻油51.4吨,菜籽油229吨,米糠油37.6吨,饲料2358吨,创产值421万元,利润14.06万元。1987年厂址迁至火车站东粮食大库内,有专线铁路相通,可日产大米150吨。1988年完成产值594.8万元,利税19.94万元。1989年投资95万元兴建一座320千瓦稻壳发电厂。1990年有职工168人,固定资产315万元,加工大米1.01万吨,产值356万元,利税3000元。
藕塘米厂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526平方米。1990年固定资产54万元,有职工40人,完成产值293万元,利税13.3万元。
池河米厂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积2330平方米。1985年有职工73人,生产大米16239吨,菜油282吨,米糠油136吨,饲料1916吨,创产值612.4万元,利润22.21万元。1990年有职工61人,固定资产43万元,完成产值474万元,利税2.45万元。
永康米厂始建于1958年,占地2368平方米。1985年,固定资产23.15万元,职工85人,生产大米12194吨,菜油270吨,米糠油38.9吨,饲料2369.7吨,创产值450万元,利润16.5万元。1990年产量下降,完成产值194万元,利税5.2万元。
吴圩米厂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10672平方米。设有大米车间、饲料车间、发电车间、糠油车间。1986至1990年共创产值723.8万元,利税41.5万元。1990年有职工33人,固定资产83万元。
定远面粉厂建国前后,磨面仍是石磨。1958年在定城米厂增设钟倒式钢磨开始加工面粉。1961年,在粮食局大院建面粉车间,置30寸单式磨2台。1971年,改建日产10万斤面粉车间,主设备有32寸复式磨粉机1台、24寸1台、高方筛1台。1982年扩建成日产标准粉150吨的面粉厂,厂址设在定城南门外原合蚌公路东侧。1984年投产,主要生产标准粉、建设粉。1985年加工面粉14840吨,创产值520.8万元,获利27万元。1987年建设粉(特二粉)创省优。1988年投资110万元,建成容量为1500吨的立筒库及初清工作塔。当年产面粉14493.3吨,完成产值600.12万元,利税50.12万元。1990年产值870.12万元,利税50.12万元,有职工101人,固定资产243.12万元。
定远油厂国营企业隶属粮食局,1972年,在炉桥、永康、池河设置榨油车间。配置95型榨油机。1976年,安徽省粮食厅批准新建定远油厂,改95型榨油机为三台200型榨油机。1982年,省厅又批准定远县油厂增设浸出车间,于1985年4月投产。同年底,有职工101人,固定资产166.18万元。1985年全年榨油4516.37吨,创产值887万元,实现利润80.78万元,生产的二级菜油荣获省优产品称号。1987年,日产量由原来13.5万斤,增加到16万斤,1990年创产值1245万元,利税总额124.97万元,成为本县粮油加工行业中第一个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1990年有职工142人,固定资产363万元。
炉桥油厂1986年10月由县粮食局和炉桥镇联办,位于炉桥镇东侧,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首期工程投资160万元建榨油车间。1990年投资205万元,开始二期工程建设,新增浸出车间和完善化验设备,当年创产值 1180万元,利税80万元。1990年有职工60人,固定资产365万元。
(二)食品加工 定远县食品厂国营企业,隶属商业局,创办于1954年,厂址在定城曲阳路南段。主要产品有糖果、饼干。1983年从上海引进新技术生产华夫饼干,获滁县地区优质产品,远销山东、江苏等地,产品供不应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85年,该厂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有职工131人,固定资产26.7万元。1986年完成产值140万元,利税11.82万元。1990年,完成产值122.68万元,利税11.42万元,有职工80人,固定资产102.1万元。
粮食局食品厂1981年5月建成投产,年生产食品7万斤,产值4万元,利润5600元。1982年11月采取定员定额超产奖励的办法,产量、质量逐步提高,实现产值、利税同步增长。到1985年底,产量达42.6万斤,是建厂初期的6倍;产值30.8万元,是1981年4万元的7倍半。1986年,增加花色品种,有面条、糕点、糖果、面包和饮料,由于经营灵活,1990年创产值110万元,利税32.18万元。有职工57人,固定资产110万元。
另有张桥、池河、藕塘、炉桥等供销社系统的食品厂,规模较小,年产值均在20万元左右。
定远县酱醋厂始建于1954年,系国营企业,隶属于商业局,厂址西大街,占地6500平方米。1985年创产值33万元,获利3.3万元。1989年扩建制醋车间,改进了工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1990年创产值61.5万元,利税8.48万元,有职工43人,固定资产21.8万元。
定远县益民酱醋厂定城镇镇办老企业,始建于1958年,当时仅有草房6间,职工15人,自带工具,手工作业,厂址原在东大街,后迁至南门大街,年产咸菜20吨,醋8000斤,还生产少量的酱油、豆腐乳。1960年曾与酱醋厂合并,年底又分开。1964年有职工23人,固定资产2.13万元,产值3.6万元,利润5140元。1984年引进镇江先进发酵工艺。1986年进行扩建,产品产量有所提高,完成产值27万元。1987年糯米香醋获省优。1990年有职工55人,固定资产22万元,产值50万元,获利1.5万元。同年虾籽酱油获省优。
定远县肉禽厂又名“肉联厂”,始建于1981年,系国营企业,隶属商业局,厂址在定城西门外,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1985年有职工46人,固定资产74万元,创产值98万元,获利3.1万元。1987年从冷库划出成立肉禽厂,有固定资产37.22万元,职工32人,完成产值110万元。1990年进行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扩大到45.63万元,创产值138.65万元,利税4.7万元。
定远县酒厂建国前,私人开设的糟坊遍及城乡,县西永康、靠山的原坛酒较有名气,用珍珠泉的矿泉水酿造的高梁大曲原坛酒淳绵可口,香味四溢。1955年,在永康镇张广济、陈兴太两家私人糟坊的基础上,建立第一家国营酒厂,年产白酒30吨。60年代以后,购置了部分机器设备,逐渐替代人工操作,产量、品种均有所增加。70年代以后,开发新产品,除生产白干酒外,开始试酿“珍珠液”、“曲阳玉液”。进入80年代,又扩大生产规模,基本实现机械化,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80年产酒1312.7吨,创产值222.84万元,利税65.85万元,工人增加到168人,固定资产81.21万元。1985年产量1328.38吨,产值256.57万元,利税60.04万元,职工174人,固定资产141.64万元,品种增到10多个。“曲阳玉液”、“珍珠特曲”、“包公醉”远销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其中“曲阳玉液”被评为省优产品。1990年有职工197人,固定资产301万元,生产白酒2429吨,创产值567万元,利税总额37.69万元。同年在定城南门兴建年产万吨酒精生产线,投资500余万元,预计1992年建成投产。
定远汽酒厂系定城镇办企业,位于曲阳大街南端,1983年投资12万元兴建,6月投产,主要生产汽水、汽酒,产量连年递增,效益不断提高。1990年与青岛永康汽水厂联营生产“青岛可乐”,当年创产值100万元,利税6万元,有职工88人,固定资产45万元。
(三)饲料加工
定远县饲料厂筹建于1983年,厂址在县南门合蚌公路西侧。国家投资49万元,占地面积8467平方米。1984年10月建成投产,整个工序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年生产能力为8000吨,主要加工各种畜禽配混饲料;另外还加工颗粒、预混、矿物质等饲料。1985年生产饲料6506吨,两年销售总量为6291吨,获利8.6万元。1987、1988年投资30万元,对饲料车间进行更新改造,将机械配料改为电脑配料,实现配料、混合自动化,产品产量不断提高,1989年混合饲料获省优。人均利锐、全员劳动生产率、能耗、物耗等七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连续四年获全省饲料行业厂际竞赛优胜单位。1990年生产混合饲料14326吨,创产值1435万元,实现利税41.34万元。人均利税8108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2549元/人,原材料消耗0.44%,资金利税率2.9%。1990年有职工49人,固定资产120万元,经济效益在全省粮食系统同行业中名列榜首。
定远县第二饲料厂隶属于粮食局饲料公司,1990年新建,厂址设在炉桥镇北大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45万元,设配合饲料8000吨生产线和年产大米6000吨生产线,当年试产成功,创产值1500万元,利税20万元。
七、其他工业
定远县自来水厂位于城北水库大闸门东侧,1976年筹建,1978年建成投产,日产水5000吨,有容量500吨蓄水池、循环池、沉淀池和配电房、水泵房。1980年列入计划供水,年供水量13万吨,利润1.9万元,职工25人,固定资产39万元。经过不断更新改造,逐步发展,1985年有固定资产87.85万元,职工35人,年供水58万吨。1988年省建设厅批准扩建日产1万吨自来水工程,总投资115万元。1990年资金已到位,1500吨清水池一座,日产水5000吨,斜板斜管沉淀池2座,双阀滤池2座,100吨反冲洗水塔1座等,工程均基本完工,1990年有职工49人,供水161万吨,创产值24.2万元,获利7.8万元。
定远县煤球加工厂隶属物资局燃料公司,厂址在东大街汽车站北侧,1962年组建。始用手工操作,1985年采用老式煤球机,以生产煤球为主。1986年建厂房300平方米,有一个蛋球机和2台老式陈旧的蜂窝煤球机,年产蜂窝煤1100吨。1987年,投资30万元,新建一条先进的蜂窝煤流水生产线。1988年5月投产,有粉碎机、煤球机、电机等,厂房面积扩大到700平方米,同年销售蜂窝煤5800吨,粉煤6300吨。1990年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40万元,销售蜂窝煤1.3万吨,产值25万元,利税5万元。
定远县1958—1990年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定远县1983—1990年工业总产值分布统计表

定远县1983—1990年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