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种植
(一)蔬菜
50年代,全县蔬菜面积仅8000亩左右;60年代后期发展到9700亩;70年代,随着人口增长,需求量不断加大,蔬菜生产相应发展,1973年全县蔬菜面积为11733亩;至1980年扩大到39829亩,1990年全县蔬菜面积为34678亩(其中大蒜13978亩)。建国后,经过发展和引进,蔬菜品种逐渐增多,其种类可分为12个类型100多个品种,如下表:
蔬菜种类表

(二)瓜果
西瓜50~60年代,全县每年种植西瓜不足千亩。70年代有所发展,1973年种植西瓜1809亩,为地方品种,产量低、食味差。1983年县科委引进4斤“新澄”一号杂交西瓜在范岗乡试种20亩。由于产量高、食味好、耐贮运、经济效益好,深受瓜农和消费者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5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两万多亩。1989年,农牧局多经站从合肥市西瓜科学研究所引进聚宝1号、聚宝3号、晚杂1号、皖杂3号4个西瓜新品种,在范岗、严桥试种,取得明显效果。1990年,西瓜面积达10万亩,产值5000万元,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运销南京、扬州、上海、无锡等地。
水果建国前,水果生产仅限于一家一户利用家前屋后、池边路侧零星栽植,全县果树面积在1000亩左右。由于果树品种低劣,生产管理落后,不修剪,不防治病虫害,导致树势弱、产量低、质量差、寿命短。在品种方面:梨树多为黄金坠、谢花甜、秋半斤等;桃树以四月鲜、五月红、吊枝白、大白桃为主;杏树品种多为麦黄杏;枣树多为大灵枣、小灵枣。其它果树中有柿、李、石榴、银杏等,种植量少。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果树生产,并相应地建立国营石塘湖园艺场、高塘园艺场、拂晓农庄园艺场、岱山园艺场、界牌乡老山后园艺场、八一乡洛河坝园艺场、范岗经济林场等。1987年以前从外地大量引进优良果树品种,苹果有大国光、小国光、元帅、金帅、祝光、红奎、青香蕉等;梨树有鸭梨、慈梨、砀山酥梨、西洋巴梨、日本的明梨、菊水梨、佳白梨、开华梨等;葡萄有龙眼、玫瑰香等;枣树有山东大枣。1987年以后,新引进果树品种,苹果树有辽优、甜黄奎、红富士、新红星等;梨树有日本三吉梨、金钟秋、早酥梨、康德梨等;桃树有合肥早甜桃、黄桃、早花露、雨花露、白花、白凤、沙子早生、沙激二号、春蕾等;李有大紫李、早黄李、串李、平顶李等;杏有爷韶杏、大吉杏、巴斗杏、红梅杏等;葡萄有巨峰、红富山、白香蕉、先锋、伊豆锦等;石榴树有山东大青皮、粉红石榴、怀远玛瑙石榴等;柿有磨盘柿、大方柿、甜柿等;山楂树有大金星、大锦球、大货、山里红等。
历年水果面积总产表

附:石塘湖园艺场简介
石塘湖园艺场建于1956年。始有面积6000亩,1985年为3000亩(其中果园1164亩)。1982年产鲜水果15367担。1985年产鲜水果17237担。1990年,全场有干部6人,工人110人,汽车1辆、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3台,建有二级提水站,从齐顾郑水库提水灌溉。该场以生产苹果、梨为主。苹果品种有:祝光、国光、元帅、金元帅;梨的品种有:酥梨、莱阳梨、明月梨、砀山梨等。水果远销南京、江西、福建、浙江等省。该场除经营水果外,还造成林770亩,育幼苗364亩,水稻田30亩。
(三)茶叶
本县建国后实行南茶北引获得成功。1971~1975年,先后从福建、浙江金华和本省霍山、休宁、泾县调进茶种15万公斤,从浙江余杭调进茶苗300万株,分别在池河、藕塘等区沿山一带开辟茶园8700亩。1973年采制炒青绿茶1万市斤。由于精心管理,树势旺,产量逐年增加,1982年产茶量达2.86万公斤。茶园分布于16个乡,40多个村。1990年全县建成茶叶初制加工厂16座,小型精制车间1座,共有砖瓦结构厂房72间。置有杀青机16台,揉茶机35台,烘干机16台,滚筒机20台;柴油机16台,电动机20台。
茶叶品种,除主产炒青外,1980年以来,还试制瓜片、大方、滁菊花茶、墨菊花茶、金针花茶和毛峰等品种。
1990年,有茶园700亩,茶叶产量为1万7千公斤。
(四)烟叶
本县土壤和气候适宜烟叶种植,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即开始栽烟,崇祯十三年(1640年)栽烟盛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美英帝国主义与封建地主官僚买办阶级相互勾结,垄断烟草市场,倾销卷烟,排斥晒烟,县境的晒烟生产一度受到影响。民国3年(1914年),引入适合机制烟烟种,在能仁寺、凉亭、韩巷子种植,后逐渐发展到靠山、黄圩、年家岗、大柿园、芝麻涧、西卅店等地。民国6至7年,英、美在凤阳门台子设烤烟厂,用定远菸叶制成“三炮台”、“前门”、“大英”、“小刀”、“哈达门”等名牌卷烟产品。民国8年,大力发展烟叶,县西各乡均有种植。民国29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魏文伯发动人民大力种烟,并改进烟炕结构,烘烤出优质烟叶3万担左右,为扩大民主政府税源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一定作用。
建国后,扩大了栽烟面积,提高了产量。1956~1984年累计收购2504557担,总产值10018228元,获利润8077860元,上缴利税4007291元,本县为全国八大烟产区之一。烟叶品种有歪把子、许金4号、7618号佛光、绉柳子、鹅毛俏、大平板、小平板、窝胃心、红心1号、春雷3号,其中歪把子为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
历年菸叶种植面积总产表

(五)薄荷
本县自1973年始种薄荷100亩,产油1000市斤。经逐年发展,1985年种植20000亩,产油30万市斤。1989年,种植1903亩。1990年,种植2070亩。种植面积较大的乡是七里塘、岱山、界牌等。
(六)麻
建国前至50年代,本县种植的多为农民自用苘麻,面积约为1000亩左右。1958年,产麻1656担。70年代开始引进黄、红麻和少量苎麻,面积维持在1200~2500亩,其中苘麻占60%以上,每亩单产1担左右。1984年,种麻面积2500亩,产量2536担。1988年,种麻2778亩,产量为5000担。1990年,种麻23亩,产量为40担。
(七)甘蔗
甘蔗生产历史悠久,但不具规模,多为农户零星种植。产品无加工,多利用赶集、赶戏零星销售供人生食。1981年,种植面积仅5亩,产量5担;1982年种植125亩,产量,1420担;1985年种植202亩,产量2380担;1989年,种植1773亩,产量4.7万担。
(八)藕
定远各地均有栽培,最高亩产达1,500公斤。
池藕栽培要求藕池保水性能好,池水深度50~60厘米。开挖栽种时, 先将池子深挖40厘米,把熟土翻到另一边,剔除生土,再将池底铺上厩肥,把熟土还原,施上基肥,犁耙平整。本县池藕品种有苏州花藕、北京白花藕、南京花香藕等。当见到终止叶(叶背呈微红色),藕即成熟。终止叶卷曲叶缝所指方向,即为新藕着生位置。在小暑前后,可掏嫩藕,立秋以后,可大批采收。
(九)芡实
本县高塘湖、山区小塘坝和常年渍水的低洼地都有野生刺芡。1983年水产公司收购3.4万市斤。芡实,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有人工栽培,也有野生。种子是较好的滋补品,叶柄、花茎和根茎皆可食用。秋分前后,果实成熟。每亩可收脱壳干芡实米50市斤左右。
(十)菱角
本县高塘湖野生菱角较多,年产量达2万多市斤。在沿河地区村庄周围用水塘有栽植和野生菱角,但产量不高,除自家食用外,仅有少量出售。
二、养殖
(一)蚕桑
本县建国前栽的都是零星分散的实生桑,养蚕也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其产品多用于编制丝带、包头、包网,除自用外,多余部分赠送亲友或投放市场交易。1949年全县仅收购蚕茧5担。1972年以来,开始成片植桑,集体养蚕。县农牧局从浙江调进湖桑苗,在程桥光明村试栽100亩。天河、拂晓、连江等10乡办了养蚕场,植桑面积960亩,并培训技术人员,实行科学养蚕。1978年收购蚕茧103担。1979年后,桑园逐渐改种粮食和果树。1985年,全县仅存桑园110亩,产茧42担。1990年,桑园61亩,产茧6担。
(二)养蜂
本县建国前后虽有人养蜂酿蜜,但数量很小。50年代中期,曾在花园湖办一养蜂场,配有专业技术人员。1978年后,农民自发地学习养蜂技术,着手饲养蜜蜂。1982年全县养蜂226箱,产蜜203担。1983年,养蜂310箱,产蜜144担。1984年,养蜂580箱,产蜜384担。1985年,养蜂948箱,产蜜793担。1990年,养蜂1500箱,产蜜1320担。
另外,本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每年约有300左右农户养土鳖子和蝎子,总共年收入约在10多万元。
三、采集
本县采集业主要是采集中草药材(其他少量),采集区域为靠山、西卅店、程桥、斋朗、范岗、岱山、藕塘、池河、天河、拂晓、红山、刘铺等乡镇,其中,县北部、东部山区药材资源尤为丰富,采集历史悠久。
北部凤阳山脉一带浅山区,采集药材主要有灵芝、石嘏、草乌、白鲜皮、野花椒、酸枣、南五加皮、明党参、接骨木、漏芦、板兰根、当归、白芍等。
东部浅山区采集药材有太子参、葛根、天葵子、连钱草、前胡、三白草、鱼鲜草、四叶香、虎杖、八月札、元胡、山桃、威灵仙、山楂、地喻、苦参、仙鹤草、桔梗、丹参、百部、百合等。
西卅店、靠山等地区盛产山枣,1964年曾采集山枣6000担。
多年来,采集药材年均在3000担以上,年收入金额20~50万元。
附:明党参、桔梗、三棱、酸枣、葛根、柴胡、百部、丹参、茵陈、蜈蚣简介。
明党参俗名称山花根,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很大,入土很深。茎高1—2尺,上部分枝很多,茎下部叶密互生,有叶柄。茎上叶不发达,呈鳞片状或刀鞘状抱茎。春末开花,花小色白,主脉微带紫色,许多小花成伞形。在本县采集约四百多年,明朝年间,群众采集食用或作贵重物品馈送亲友。出产于能仁、靠山、青山、西卅店等地,年采集量达240担左右,为本县药材收购主要品种之一。
桔梗俗名称大药。属桔梗科的宿根性草本植物,茎高三尺左右,根纺缍形,叶边缘呈锯齿状。夏秋之际,开紫色或白色的钟状花,结球形果子。根做药用,可祛痰消炎,亦可作酿酒原料。在本县生长历史悠久。出产于靠山、池河、藕塘、拂晓、范岗等沿山地区,年产量800担左右,曾出口销往越南等地。
三棱药名称光三棱,土名称山林。属沙草科,生在水边或池沼中。根肥大,呈园锥形。茎呈三角柱形,高二尺左右,绿色有光泽。根做药用,可通经散瘀镇痛,能治月经闭止、产后血瘀腹痛及跌打损伤等病。此药在本县野生历史长久,产于池河、拂晓、藕塘等地,年产量100担以上,曾销往香港等地。
酸枣俗名称野山枣,属山野自生落叶乔木。干高一丈以上,茎枝上有刺,叶互生,长圆形,柄短有大脉三条,边缘 有锯齿状,色淡绿。五、六月间开黄绿色花,结长圆形核果。药用部分为种子,可制滋养强壮性镇静药,主治失眠烦燥等症。果实为群众零食品,其味甜酸。本县山区均有出产,尤以韭山、大金山一带最佳。全县年产量100担以上。
葛根俗名称葛藤根,属豆科。根肥大成块状,含淀粉多。茎粗壮,缠绕他物升长,高达一丈余。叶互生,叶柄很长,嫩茎和叶的外面均有褐色软毛。秋日开紫红色花。果实大如刀豆,较肥厚。根可做为发汗解热之良药,主治发热、口渴、呕吐等症。野生历史长久,产于池河、拂晓、藕塘一带。为本县产量较高的药材,年产量5000担左右。
柴胡药名称春柴胡,属多年生草本伞形科植物。茎高2~3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前端尖,下部渐狭,全绿,有数脉纵行,略似平行脉。复伞形花序,顶生,夏日开黄色小花,果实长圆。全株药用,有解热祛风和治疗疟疾等疗效。野生历史长久。产于池河、拂晓、西卅店、藕塘、范岗、靠山等地。年产量1000担左右。为本县产量较大的药材。
百部俗名称水萝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百部科。地下簇生纺锤状肉质块根。茎上部攀援他物上升。叶卵形,二至四片轮生。初春开花,花淡绿色,花梗贴生于叶的主脉上,宛如花从叶上生出。用分根或种子繁殖。人工种植的直立百部,茎直立,叶大柄短,根部肥短。本县野生百部中,以直立百部为多。根作药用,内服可镇咳温肺、杀虫;外用治疥疮、杀虫虱。产于池河、靠山、西卅店、藕塘山区和丘陵地带。年产量千担以上,为我县产地广、质量高的药材。
丹参俗名称红根,属多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茎高2尺余。叶对生,有长柄。一叶柄上生3~7个小叶片。开淡紫色唇形花。根丹红色,细长弯曲,分枝多。根作药用,功能化瘀生新、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瘀血积滞、痛肿等症,亦为治疗冠心病药物之一。出产于沿山地带,年产量200担左右。
茵陈俗名称猴子毛,属多年生草本菊科。茎生叶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夏秋间开绿黄色小球状花序。以嫩茎、叶入药,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黄疸尿赤等症。产于岱山、拂晓、藕塘一带,年产量500担。
蜈蚣大蜈蚣科。全长12厘米左右,头部金黄色,有一对长触角和一对聚眼。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分21节,每节有足一对。栖息于腐木、石隙中,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在本县生长历史长久。产于韭山、靠山、藕塘、范岗等地,年产最高达50万条。有祛风、定惊、止痛、解毒之功能。

中药材年均采集量情况表
本县采集树种种类有:松、杉、栎、刺槐、紫穗槐、侧柏、板栗、核桃、中槐、臭椿、苦楝、桃核、杏核、棠梨、海棠等。50年代,采集树种量逐年递增,1958年采集树种59050公斤。70年代,曾将采集的刺槐、苦楝等树种少量调出,共支援宿县地区刺槐种1500公斤;支援天长县苦楝种子1万公斤。80年代,本县共采集黑松种子10万多公斤,除本县自用一部分外,出售供应江西和本省含山县等地4万余公斤,以平均每公斤3元计算,收入达12万元。
四、狩猎
清代以前,猎物有野兔、野猫、野猪、野鸡、野鸭、黄鼠狼、狐狸、虎、鹿、麋鹿、狼、獐、獾、獭、乌鸦、斑鸠、白头翁、麻雀、大雁、喜鹊等。随着荒冈山麓大量开发利用,虎、豹、野猪、鹿、麋鹿早已绝迹,其它野生动物逐年减少。建国以后,主要猎获的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野鸭、黄鼠狼、麻雀等。
野兔主要分布在丘陵荒冈地区,猎取方法有叉捕、枪击两种。60年代开始,以枪击为主,全县有猎枪500支以上,年捕获量2万只上下,产值10多万元。
黄鼠狼全县各地均有,丘陵区较多,猎取方法用竹制弓夹捕、木制关笼加食物诱捕和用网围捕。50~60年代,年平均捕获量为1万余只;70~80年代,年平均捕获量为8000余只。平均年产值7万元左右。
野鸡多生于山野丘陵。猎取方法主要是采用枪击。近年来,政府将其列入保护鸟种,限制猎捕。
野鸭栖息于水库、高塘湖和大塘坝等较大水面,猎捕方法主要是在水中暗置翻网诱捕和枪击两种。年捕获量约6000只左右。
麻雀各乡村均分布较多,捕捉方法主要有张网、张筛诱捕和汽枪击打。
五、编织
乡镇村庄,有少数农户,采用柳条、荆条、芦苇、竹子、棉线、麻绳、尼龙线绳等材料,编织箩、筐、篮、芦席、渔网等器物。建国前后至1990年,每年约有四五千农户利用农闲编织,约有400左右农户从事编织专业。编织产品除自用外,大部分投放市场,年收入约在100万元上下。

上一篇:第一节 畜牧业
下一篇:第三节 渔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