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年,安徽都督倪嗣冲在本县东南乡创办普益林场,后归属滁县林场定远分场,山林权利归国家所有;其余的地主庄园林木及群众四旁植树归私有。
建国后,根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将地主占有的山林分给农场代管,寺庙林木和无主荒山归国家所有。1952年在泉坞山首建苗圃。
1955年开始大面积荒山造林,并规定“谁栽谁有”。合作化时期,公有山林地一并归入合作社,属集体所有。1957年,在岱山建立本县第一个国营林场;同年,蚌埠地委在本县拂晓一带创办集体农庄,并兴办了本县第一个社办园林场。从1959—1963年,先后在凤阳山一带办起了大金山、西洋山、范岗3个国营林场;在朗峰庵办起了藕塘林场,至此,全县6个国营林场及一个苗圃造林近1.6万亩,山林权皆属国有。其余各地山场,零星种植在山丘的树木,以及1958年公社化以后,公社和大队办的林场全部属于集体所有。1961—1962年,根据中央政策,对平调的集体山、田、房产物资等如数退还,国营林场将原周围生产队的一批荒地及村庄附近的零星山场,退还给集体单位,留作生产队牧场,全县退还给社、队的山场2万余亩。
1981年,认真贯彻“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政策,造林事业迅速发展,到1982年底这项工作基本结束,全县除炉桥镇、定城镇部分地域外,全县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岗及四旁可绿化的空闲地,都落实了“三定”。县“三定”办公室给54个公社、496个大队、5160个生产队发了155100份山林权使用证,划定自留山22000亩,确定责任山承包给一些人管护,造林山场达28000亩。2540个生产队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解决山林纠纷191起。“三定”之中,除国营山场外,集体山场承包给个人或联户造林者,其山林权仍归集体,由承包者管护 ,收益与乡或村按三七或二八分成,承包者得大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