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层
出露于定远县北部山区的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蚌埠小区(缺失奥陶纪中晚期至石炭纪中期的地层)。境内东部池河——藕塘一线以东地区属于扬子地层区滁县地层小区(主要为中上早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沉积区)。其余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出露甚少。现将境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下元古界
殷家涧组(Pt1y)
主要出露于石牛山一带,为一套绢云(白云)石英片岩,夹有角闪片岩,顶部为变石英角斑岩。厚度大于417米。
白云山组(Pt1b)分布在石牛山一带,为薄——中厚层石英岩夹褐黄、紫红色含铁石英岩。厚约280米。
(二)中元古界
北将军组(Pt2b)
主要分布在县境内东部岱山一线,岩性以千枚岩为主。下部为黄绿色绢云石英千枚岩,夹少量黄褐色含锰千枚岩,厚度在410米以上;上部为黄绿色条纹状绢云石英千枚岩夹绢云片岩,厚度407米。
(三)上元古界
张八岭组(Z12)(据有关资料将其划为震旦系)
分布在岱山一线,为浅变质的酸性火山岩夹中基性熔岩,下部以灰白色变石英角斑岩、变石英角斑质凝灰熔岩为主,夹变石英角斑质熔凝灰岩及变石英角斑质晶屑凝灰岩,厚度在311米以上;中部以黄绿色变角斑岩、绿帘石化角斑岩、变角斑质凝灰岩为主,夹细碧质角砾凝灰岩和细碧岩,厚度111米;上部为灰白色变石英角斑岩,变石英角斑质凝灰熔岩夹凝灰岩及绢云石英千枚岩。厚度在197米以上。含微古植物。
华北区震旦系在县内主要分布于石牛山以南、范岗以北地区。厚度1166米。自下而上有曹店组、伍山组、杏山组、刘老碑组、四十里长山组、九里桥组、四顶山组、倪园组。各组特点分述如下:
①曹店组(ZgC)
为灰紫色厚层铁质石英砾岩、石英砾岩、砂砾岩夹薄层石英砂岩、千枚状页岩、含铁泥质石英粉砂岩及含碎屑赤铁矿岩。厚度56米。
②伍山组(Zgw)
底部为厚2米的灰白色厚层石英砾岩,向上为灰白色含海绿石砂岩,顶部为灰白色中到厚层砂岩。厚度63米。
③杏山组(Zgx)
为紫红色薄层条带状灰岩、泥质炭岩夹页岩,底部为紫红色薄层细粒砂岩。厚度104米。
④刘老碑组(Zge)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底部为灰白色薄层含海绿石、电气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黄色钙质页岩夹泥灰岩。本组下部为泥质沉积,上部为泥钙质沉积,自下而上钙质、砂质成分增高。厚度669米。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和凝源类、藻类、核形石、叠层石礁等。
⑤四十里长山组(Zgs)
为灰黄色中到厚层钙质石英粉砂岩、石英粉砂岩及条纹状长石石英粉砂岩,含少量粉砂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厚度34米。
⑥九里桥组(Xgj)
为浅灰色薄泥灰岩及厚层含藻灰岩,夹薄层含海绿石钙质石英砂岩。厚度88米。含叠层石和蠕形动物化石。
⑦四顶山组(Zgsd)
以灰白、粉红色中到厚层白云岩为主,底部为泥质白云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厚度111米。含多种叠层石化石。
⑧倪园组
下部为灰色中薄—厚层条带状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上部为粉红色条纹状白云岩。厚度49米。含叠层石及微古植物化石。
(四)下古生界
下古生界在县内出露比较完整,主要分布在大金山和团山一带,构成了北部山区主体。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组成,其特点分述如下:
1、寒武系
①猴家山组(t1n)
底部为厚0.43米的含磷白云质砾岩;下部为紫红色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上部为灰黄色中厚到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顶部为藻灰岩。厚度141米。含三叶虫和腹足类化石。
②馒头组(t1m)
下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灰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豹皮状灰岩夹薄层灰岩,上部为紫红色页岩、钙质页岩和中厚层灰岩、泥灰岩互层。厚度210米。含三叶虫化石。
③毛庄组(t2m)
下部为灰色中厚到厚层灰岩;中部为灰黄色薄层到中厚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灰岩、灰岩;上部为紫红色薄层泥质灰岩、页岩、钙质页岩夹灰岩。厚度150米。含三叶虫化石。
④徐庄组(t2x)
底部为灰绿色薄层页岩;下部为灰色薄层豹皮状灰岩、泥质灰岩及藻类灰岩;中部为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与灰岩互层;上部为含海绿石白云质灰岩、灰岩、鲕状灰岩、藻类灰岩。厚度160米。含大量三叶虫化石及少量腹足类、腕足类化石。下部灰岩可作一级水泥和冶金熔剂原料。
⑤张夏组(t2z)
下部为灰色中厚层到厚层鲕状白云质灰岩、灰岩;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到厚层白云岩、鲕状灰质白云岩。厚度360米。含大量三叶虫化石。白云岩可作冶金熔剂及耐火材料。
⑥崮山组(t3g)
下部为灰黄色薄层到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含海绿石鲕状灰岩、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到厚层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厚度87米。含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白云岩可作一级冶金熔剂材料。
⑦土坝组(t3t)
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白云岩和鲕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厚度53米。
2、奥陶系
本县仅有奥陶纪早期的沉积,分布于县境北部。根据岩性自下而上分为贾汪组、肖巷组、马家沟组。
①贾汪组(o1j)
下部为灰质白云岩,上部为灰黄色薄层泥灰岩。厚度33米。
②肖巷组(o1x)
下部为黄灰色薄层白云质灰岩与中厚层灰岩互层、薄层泥质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上部为褐灰色中厚到厚层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厚度在325米以上。含三叶虫、头足类、牙形石等化石。大部分灰岩可作一级水泥材料,白云岩可作冶金熔剂和耐火材料。
③马家沟组(o1m)
底部为褐灰色厚层豹皮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下部为黄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中部为褐灰色中厚到厚层灰质白云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厚度146米。含头足类和牙形石化石。
(五)上古生界
石炭系、二迭系在本县邻区发育较好,是主要的含煤层位。在县内由于断裂所致,使得上古生界没有出露。但据盐矿在程桥小高庄附近K26号钻孔资料表明,在该点负651米处打到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西卅店南7.6公里处的K57号钻孔,在负2509米处也打到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六)中生界
县境内除北部、东部山区外,均有白垩系分布,但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有零星出露,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表露头,自下而上分为朱巷组、响导组和张桥组。
①朱巷组(K1z)
底部为棕红色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为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灰色泥岩,含铜和石膏;中部为棕褐色粉砂质泥岩与棕灰色粗粒砂岩互层;上部为棕褐色粉砂质泥岩和浅棕色细岩,局部含石膏。厚度1314米以上。含植物及瓣鳃类、叶肢介、介形类、鱼类等化石。
②响导组(K1x)
下部为棕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棕色细砂岩,有时含石膏;上部为浅棕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质岩、细砂岩。在永宁、杨家岗等地为砾岩、砂岩和砂砾岩。厚度1272米。含介形类、瓣鳃类等化石及植物孢粉。
③张桥组(K2z)
为棕红、棕褐色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及泥岩,由张桥往北和东颗粒变粗,砾岩增多。厚度在987米以上。
(七)新生界
1、第三系
县境内第三系在地表出露较少,仅在永康、桑涧、三和及刘铺有所出露。根据钻井资料和零星露头,自下而上可分为定远群、正阳关组和尖山组。
①定远群(Edn)
底部为棕 红色砂砾岩、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下部为棕褐色粉砂质泥岩与棕灰色细砂岩互层,含石膏及钙芒硝。在县城附近夹可采石膏多层,为定远石膏矿的主要层位;中部为棕褐青灰色泥岩和钙芒硝石膏泥岩。在东兴地区夹可采岩盐矿层,为东兴岩盐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上部为灰棕、棕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和泥灰岩,泥岩中含纤维状、网状石膏脉。在练铺、三和一带为紫灰色气孔状玄武岩与棕红色砂砾岩互层。厚度1715米以上。含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轮藻和鱼骨碎片化石。
②正阳关组(N1z)
该组在乌云山为灰白色厚层粘土质砂砾岩、细砂岩和粘土岩。在池河、永康所见砾岩增多。厚度为25米。
③尖山组(N2j)
为灰黑色气孔状玄武岩,伊丁玄武岩间互出现,气孔具定向排列,被方解石、石髓充填。微密块状玄武岩可作铸石原料。厚度在111米以上。
2、第四系
县内第四系发育,除北部、东部低山丘陵区外,均有分布。下部岩性,在炉桥出露的为青灰色亚粘土,含砾粉砂质亚粘土和亚砂土,在练铺、永宁等处出露的为砂砾石层;中部岩性,在青洛河、江巷河、霸王桥为棕红色亚砂土,含砾亚粘土、粉砂质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上部岩性,在炉桥、江巷、得胜集、池河等地为灰黄色粉砂质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层。厚度50米。含植物残片、腹足类和脊椎动物化石。
二、地质构造
定远县在地质构造方面处于我国东部一个颇为特殊的构造部位,从结构看,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及淮阳山字型东翼弧的复合部位。醒目而具分划性界面的郯城——庐江断裂自北而南斜贯县区东部,郯城庐江断裂西侧以东西向构造占主导,而该断裂以东地区则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县内还可见零星分布的南北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及北东向构造。从其组成看,则处于华北、扬子两个地质构造特点不同的地质单元交接处。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有分有合,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燕山旋回前,各自经历了相对活动和稳定的发展过程。而燕山旋回以来,则共同进入了以块断运动为特征的新的地区发展阶段。
本区主要经历了吕梁、皖南、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诸次构造运动。使区内各时代地层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虽在境内北部山区以单斜构造(为境外一大背斜之南翼)为主,但在东部也有褶皱的形成,其断裂分布更是广泛。现将褶皱和主要断裂分述如下:
(一)褶皱
1、岱山背斜位于岱山和拂晓之间,呈近南北向延伸,长13公里,宽3公里,成为向四周倾伏的短轴背斜。核部地层为北将军组,倾角25度。翼部地层为张八岭组,倾角30度,东翼被断层切割。
2、郑刘背斜位于藕圹东南,为张八岭地层组成,呈近南北向延伸,长8公里,宽3公里。东翼陡, 倾角35度;西翼缓,倾角25度。
(二)断裂
境内断裂十分发育。从延长方向看,有南北向、东西向、北东向的,也有北西向的。从断裂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还有平移断层。现按其延长方位分类记述如下:
1、北北东向断层
①草山—朱家右行平移断层。呈27°方位展布,倾向北西,倾角60度,沿断层两盘使不同时代地层相接触,该断层旁侧发育有伴生构造张羽裂。羽裂均为方解石充填。判断该断层为一右行平移断层,视断距约1.2公里。
②炉桥—吴山庙平移断层。隐伏于地下,呈北北东向延伸,经年家岗、炉桥到长丰县吴山庙,县内长22公里,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强烈挤压破碎,片理化、糜棱岩化,断面直立,微向东倾,倾角85°。视断距约8公里。
③乌云山—合肥平移断层。为郯庐断裂带西部边界断裂,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度。经乌云山、桑涧、仓镇到合肥, 县内长48公里。东盘地层向北推移约10公里。断层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并延续至喜山期。沿线常有小震发生,至今仍有活动。
④池河—西山驿平移断层。该断层是郯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断层走向北偏东,倾向南东,倾角70度。经红山、池河、界牌到肥东县西山驿,县内长41公里,形成30米宽的挤压破碎带,断层两侧地层陡立和缺失。
⑤藕圹—清水涧平移断层。该断层为郯庐断裂带的内部断裂。走向北偏东,断层倾向南东,倾角80度,经岱山西、藕圹东、得胜集到巢县清水涧,县内长36公里,花岗岩强烈破碎,角砾岩化。断层形成于皖南地壳运动时期,燕山期、喜山期仍有活动。
⑥芝麻涧平移断层。位于西卅里店以西,断层走向北偏东,倾向西,倾角70度,长38公里。沿断层线不同地层相顶,岩石挤压破碎,并有方解石脉穿插,地层被错断一公里。
2、南北向断层
①五里戴平移断层。位于靠山集北,断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60度,长14公里,沿断层线有10余米宽的挤压破碎带,寒武系地层被推移1,000余米。
②大山平移断层。位于靠山集北东,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78度,长10公里,沿断层线不同地层相接,石灰岩挤压成片状,页岩形成轴面陡立的波状褶曲,岩石硅化,寒武系地层被推移800余米。
③草庙王庄逆断层。位于岱山背斜北东端,断层走向近南北,长33公里,沿断层线有50米宽的挤压破碎带,两侧地形被挤压,成波状褶曲,地貌上形成平直的山谷。
3、北西向断层
①庄胡平移断层。位于岱背斜南,断层走向北西,长10公里,震旦系地层向南东推移4500余米,岩石破碎。
②黑山—清水凹左行平移逆断层。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70度,沿断层两盘不同时代地层相顶,产状较乱,水平断距约1公里。
4、东西向断层
将军山逆断层。位于团山南,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45~80度,长24公里,寒武系地层被上推700余米,形成50米宽的断层角砾岩带。
(三)节理
1、与褶皱有关的节理
在定远北部山区单斜中,除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组外,尚有4组节理,其方位分别为30°~50°、320°~340°、60°~70°、300°~310°,且分别代表两套共轭节理。
2、与郯庐断裂带有关的节理
①郯庐断裂带内节理。位于池河—西山驿断层和藕圹—清水涧断层这两条主干断层所夹地块,其间节理有如下特点,除50°左右、320°左右这两组外,其它几组方位分别为:10°~30°、280°~300°、330°~340°、60°~80°,它们均和相应的断层相吻合。
②郯庐断裂带东侧地块中节理。主要有4组,其中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三组较发育,北东东向一组节理次之。它们均于区域应力场相吻合。
(四)凹陷
定远盆地,位于凤阳山区以南,朱巷凹陷以北,成一条东宽西窄的三角形。东西长40公里,南北 宽3~30公里。盆地边缘出露张桥组,地层倾向盆地内部,倾角10~15度。根据钻井和重力资料,盆地沉积中心偏于南部,至第三纪盆地抬升,以乌云山——合肥断层为界,形成四个次级凹陷,自西向东分别为炉桥凹陷、东兴凹陷、练铺凹陷、三和凹陷,其中炉桥凹陷和东兴凹陷深达2,000余米,石膏和岩盐即产于此凹陷中。
三、岩浆岩
县内岩浆岩发育,规模较大,分布集中。全县共有大小岩体9个,出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集中分布于拂晓至藕塘一带。主要岩性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少量的玄武岩,呈岩基和岩株产出。
(一)瓦屋刘岩体
位于岱山与藕塘之间,岩体北东向分布,长18公里,最宽5公里,出露面积约40平方公里。岩体侵入于张八岭变质火山岩中,形成于1.36亿年前。主要岩性为花岗岩,边部出现少量的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的角闪石组成。
(二)瓦屋薛岩体
位于得胜集与梅山之间。岩体呈南北向分布,长12公里,宽1.6公里,出露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岩体侵入于张八岭变质火山岩中,形成于1.65亿年前。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前者集中分布在北部,后者出露于南部。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微量磁铁矿组成。
(三)拂晓岩体
位于拂晓和池河之间,沿张八岭背斜北部,呈北东——南西走向侵入,地表呈狭长带状。县内长13公里,宽3公里,出露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为一中酸性岩株。形成于1.46亿年前。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英闪长岩,边部为花岗闪长岩。岩石由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岩体边缘常见围岩捕虏体,呈枝状侵入围岩。
四、矿产
本县采冶地矿历史较为悠久,据《方舆纪要》与《大清一统志》记载:“定远县东四十里,有银岭,旧有银冶,今无”。建国以后,经过多年的普查、勘探,共发现石膏、岩盐、芒硝、玻璃白云岩、水泥石灰岩、煤、磷、铜、铝、麦饭石、方解石、石英石、重晶石、金等14个矿种、14处矿产地和矿点。
(一)东兴盐矿
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矿区处于定远盆地东兴凹陷中,含矿地层为第三系定远组,矿体呈巨厚透镜状,东西向延伸,倾角5~10度。矿体长8500米,宽1400~2390米,面积14.4平方公里,厚度60~70米,最厚达198米,有2~16层泥岩夹层,夹层厚度0.5~6.6米。矿体埋藏深度214~594米。
矿石有岩盐、含钙芒硝岩盐、含硬石膏岩盐及泥质岩四种自然类型。含氯化钠70.9%,钙芒硝大于5%,石膏小于30%,碘0.00002%。已探明为大型岩矿盐。
(二)东兴芒硝矿
为东兴盐矿的伴生矿。矿体呈层状透镜体,赋存于岩盐矿体及其顶板岩石中。共有矿体37个。厚0.2~12.7米。主要为钙芒硝,含硫酸钠19.03%,氯化钠70.9%,已探明为大型矿床。
(三)石膏矿
1、定远县石膏矿
位于县城南附近。矿床产于定远盆地,为湖泊沉积型。矿区范围长4公里,宽3公里、探明储量29798万吨。矿层赋存于第三系红色泥岩中。共有3个矿带,下矿带厚137~147米,由8层泥质石膏和纤维石膏组成,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单层厚0.14~1.68米;中矿带厚60~68米,由10层泥质石膏和纤维石膏组成,矿体呈层状和透镜状,单层厚0.45~3.40米,为主要矿带;上矿带厚33~35米,由3层灰色泥质石膏组成,单层厚0.6~4.65米。各矿带矿体倾向北西,倾角3~8度。矿体埋藏深度40~300米,由南东往北西逐渐加深。
矿物成份除石膏外,还有萤石、白云石、方解石等。泥质石膏含二水硫酸钙67.5~75.41%、氧化镁0.83~2.87%;纤维石膏含二水硫酸钙96.87%,氧化镁0~0.27%,已探明为大型石膏矿。
2、三和石膏矿
位于三和镇。矿层赋存于下伏第三系土金山组泥岩和粉砂岩之中。矿区共10个矿层,其中Ⅲ、Ⅱ层为主矿层。Ⅲ矿层平均厚度7.46米,Ⅱ矿层平均厚度3.8米。矿石以泥质石膏为主,次有普通石膏和少量纤维石膏,平均品位70.84%。详查的0.9平方里之储量为3334万吨。
(四)鸭露山玻璃白云岩
位于县城西北12公里,属沉积型矿床。矿层为上寒武系土坝组厚层白云岩。沿走向断续出露4个矿体,主矿体呈层状,倾向南东,倾角15~30度,长400米,宽200米,厚约100米,埋藏深度距地表31米。
矿石为二级品,含氧化镁20.54%,氧化钙30.8%,二氧化硅1.84%,二氧化二铁0.28%。探明储量188.8万吨,为小型矿床。
(五)水泥石灰岩
1、泉坞山水泥石灰岩
位于县城北东6公里。属沉积型矿床。矿层为中寒武系张夏组中厚层灰岩。矿体1层,呈层状,倾向南西,倾角23~29度,矿体长120米,厚28.7米。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含氧化钙50.81~54.16%,氧化镁1.11~4.16%。
2、西恨山水泥石灰岩
位于县城北西15公里。属沉积型矿床。矿层为中寒武系张夏组厚层鲕状灰岩,矿体1层,呈层状,倾向南东。倾角8~20度,矿体长1200米,厚约150米。
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含氧化钙51.11%,氧化镁2.34%,二氧化硅1.15%,为中型矿床。宜露天开采。
(六)靠山大理石矿
位于定远县靠山集北约4公里的小周家及后黄庄附近。由小方山、老方山及西山、馒头山两个矿区组成。小方山、老方山矿区大理石主要产于老方山、小方山228高地、陡石墙以及陈山、井河沿一带。矿区范围约6平方公里。矿层主要分布于寒武系馒头组中段、呈单斜产出。产状为170度~190度小于12度。馒头山西山矿区大理石共分四层,西山为白云石化亮晶鲕粒灰岩和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馒头山为厚层条带状白云石化亮晶鲕粒灰岩和白云石化亮晶鲕粒灰岩。均呈单斜产出。
通过对各种大理石储量和不同性能的77项分析认为:储量丰富,装饰性能良好,颜色美观,图案清晰,色彩分明,花纹有规律,均匀稳定,色彩调和,光泽度高;面材质地细腻,结构紧密均匀,硬度适中,加工性能好,易于切碎、磨平、抛光;物理机械强度高,化学成份稳定,是优良的建筑装饰用面材,尤其是彩云、豆沙玉更是装饰面材料的佳品,龙云、瀑布、虎皮更属国内罕见。
品种、产地、储量等见下页表:
靠山大埋石矿品种、产地、储量、装饰性能情况表


(七)西卅店煤矿
位于县城北西10公里。为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煤层。普查认为:储煤范围小,煤层不太稳定,覆盖层厚,工业价值不大。
(八)磷矿
在县城西北27公里的涧山沟和县城西北26公里的真龙山分别有磷矿,含五氧化二磷10.44~31.6%。经多年开采,所剩无几。
(九)铜矿
本县铜矿矿点有3处:1、雨霖集铜矿点。位于县城东19公里,即雨霖集东2公里;2、红土山铜矿点。位于县城东南31公里,即岱山铺南西4公里;3、宝塔山铜矿点。位于县城东33公里,即拂晓南西5公里。普查认为,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
(十)小马铅矿
位于县城东32公里,即拂晓西南3公里。主要为方铅矿。地表氧化带含铅0.89%、锌0.58%、锰3.65%、二氧化硅43.54%。地质普查认为:矿化零星、矿脉薄、规模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