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从大年初一(半夜子时开始)到初三,每天早、晚放鞭炮(也有每日每餐放鞭炮),尤其初一“接年”、初三“送年”放的鞭炮最多。旧时,初一到初三,每日三餐都要净面、净手、烧香,敬神祭祖。晚上,“香火”台上点燃蜡烛,香火不断。
春节的禁忌很多,年初一要吃除夕煮的“年饭”,不开生,三天年不动剪,不拿针,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说“鼠”、“死”之类的不吉祥话。
年初一,儿媳要给父母、公婆请安,晚辈要给老人磕头。全家早起,吃过早点和元宵后,长者留家接待宾朋,其余大小人等与邻居、朋友、亲戚串拜,名为“道节”。见面时道一声“恭喜发财”、“新年好”,对方答应道“彼此彼此”或“托福托福”。
旧时,年初二拜舅舅年,初三拜岳父母年,以后再拜其他亲友年。
现时兴集体给军、烈属五保户拜年,机关单位举行春节团拜会。
过去,三天年内女子不上厨,由男子代劳。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全椒人俗称“小年”。长期以来,全椒人有正月十三上灯,十四玩灯,十五吃元宵、闹花灯的习惯。年节期,全县城乡处处耍狮子,舞龙灯、玩花船、踩高跷、放焰火,人们尽情欢乐。
此外,根据“正月十六走太平”的民间传说,每年正月十六,县城及周围成千上万名男女老少,云集在太平桥焚香、放鞭炮,祈求新年太平。
三、清明节
每逢清明节,全县家家户户焚香烧纸、挑坟台、挖坟帽,以此怀念故人。建国后,每逢清明节,机关、团体还组织干群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此外,旧时全椒民间清明节有戴柳习惯,现已不见。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家家户户屋檐下插艾条,早晨吃粽子,中午喝雄黄酒,并在室内洒雄黄酒,以驱除五毒(蛇、虫、蜈蚣、蚂蚁、蚊蝇)。儿童身上皆佩带五彩香袋。此外,还进行龙舟竞渡等活动。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人们一直习惯备好月饼、鲜藕、菱角等,在这天晚上全家团聚赏月。农村少年儿童,还有中秋之夜玩火把的习惯。
六、冬至
全县有在冬至进行移坟并墓,“拣筋”、“下祀”的习惯。
七、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日,民间习惯于用红、黄、绿豆或芋干、萝卜、南瓜等杂粮掺米煮粥吃,表示丰收不忘灾歉的意思,这粥叫“腊八粥”,近年来少见。
八、送灶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这是本县民间风俗,为了干干净净过年,往往在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家家“掸尘”,怕掸尘时得罪灶老爷而过不安年,故要先“送灶”,等到除夕再“接灶”、“祭灶”,并在灶神龛两旁贴上“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送灶”的旧习已被破除。
九、除夕
除夕,俗称“年三十”,是一年岁穷年尽之日,一切能够完成而尚未完成的事情都要在该日之前完成。出远门在外的人要尽可能在除夕前赶回家,庭院房舍要打扫干净,春联、年画、窗花要张贴整齐,男女老少更换新衣,合家老小欢欢喜喜。
除夕,全家人团聚,贴门神、祭家庙、祭祖宗、放鞭炮、吃年饭,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押岁钱”,男子和少年儿童要“守岁”(晚睡或彻夜不眠)。
近年来,贴门神、窗花少见,拜家庙、祭祖宗的旧习已被革除。除夕夜,大多家庭欢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节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