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尊老爱幼
本县城乡在日常生活中,尊敬长辈,孝敬老人,尊老已形成社会风尚。建国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提倡尊老幼,对孤老烈军属和五包老人给予各种优待,亦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尊老美德遭到破坏。70年代后期,尊老爱幼初步得到恢复。农村对“五保”老人实行特殊照顾,共青团、妇联、工会和少先队等组织以及商业、粮食等部让和厂矿、机关、学校、乡村、街道也经常组织人员、青少年为老人做好事,使老人安度晚年。
本县各地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都举行各种活动,爱护少年儿童的社会风尚已逐步形成。1985年来,全社会关心儿童的风尚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拾金不昧
建国后,由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广大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风尚日趋好转,拾金不昧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美德之一。
三、扶贫济困
邻里相助,社会扶持,历来是本县人民的美德。建国后,本县人民继承、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1976年,本县接纳200多名在河北省唐山地震中受难者,受到各界人民的关怀,得到妥善安排。本县乡村中每遇一户人家遭遇自然灾害,如火灾和不幸事故,邻里亲友热情相帮、多方支援。扶贫济困风气在本县城乡人民中形成风尚,在1954、1984、1990年等历次旱涝灾害中,本县城乡人民都发扬了无私奉献精神,广大干部职工、农民、各界人士、中小学师生和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积极、勇敢、无私无畏地投入抗灾救灾,积极捐献钱款衣被、粮食,支援灾区人民战胜灾害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四、爱国爱乡,见义勇为
建国后,本县人民积极维护祖国尊严,在本县境内惩恶扬善,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青年人踊跃参战,保卫祖国领土安全。众多青年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志愿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五、男女平等
建国后,本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得到与男子同样权利。获得了解放,一系列束缚妇女的旧制度被摧毁。妇女从家门走上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男女平等已形成风尚。歧视虐待妇女现象在少数地方虽有发生,但在党和政府及各级妇联组织支持下,妇女的合法权益已得到较好保护。
六、公而忘私
1963年3月5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本县普遍开展学雷锋活动,许多单位成立学雷锋小组,广大青少年争做好事,全县城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绩显著。助人为乐,为烈军属、五包老人做好事,扶困济危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形成了风气。“文革”中这种风气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县虽有恢复,还很不够。
七、“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年3月,根据中央、省、地的部署,本县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良好影响。1982年,“五讲四美”活动进一步深入。1982至1985年,县内城乡还广泛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重点解决城乡“脏”、“乱”、“差”问题,同时把提高服务质量纳入文明礼貌月活动。1983年至1988年本县还把“五讲四美”活动与“三热爱”(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三优一创”(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创文明单位)活动,全县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经过1983至1988年连续开展各项活动,社会风尚和城镇社会秩序、环境卫生有了显著改观。1988年、1989、1990年县城明光均被评为文明城镇,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八、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是本县群众历来具有的优良风尚,家长、学生对教师均很尊重。解放前,每逢年节,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先生有的送点礼品如精美糕点等,以示尊敬。建国后,尊师重教的风尚得到继续发扬。1984年,国家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县委、县政府多次发出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号召全县人民关心与支持教育事业,开展尊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1984年至1990年,每逢教师节,本县都召开规模较大的会议,表彰先进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