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1年(1932),本县仅三界、明光等集镇有少数西医,并有部分中医从事医疗,建国后,本县卫生医疗队伍发展较快,1954年,全县中医118人,多是个人行医以及在乡镇联合诊所从事中医医疗工作,全县西医有110多人,自1955年始,医学院校和卫校逐分年配输送人员,1958年,全县大办公社卫生院,有117名中医被安排到各公社卫生院从事医疗,至1962年,全县县、区、镇、乡(社)卫生院人员达61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554人,1967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达 590人。1969年,建立“赤脚医生”队伍,举办各种进修班,又培养了一批民间医务人员,大多数是一批刚学点医务知识的知识青年。1969年,全县有赤脚医生129人至1978年发展到818人,他们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回到当地。参加防病治病、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工作。对缺医少药的农村,解决了一些问题。1976年后,农村所办合作医疗,逐渐减少。至1983年,尚有548人继续在乡、村医院、医疗所从事医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医疗卫生队伍有了较大发展,1979年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833人,1980年达909人,1982年达961人,随着医学院校分配人员增加和本县培训人员重点吸收,1983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达1006人,1985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有1025人,1987年有1002人,1989年有1008人,1990年有103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9人,医务人员由1951年的38人,1984年发展到1155人,病床由1951年的14张,1984年发展到 711张。对于各种传染病加强了预防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到有病早治。1988年,全县各区、镇、乡医院经过整顿,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充实医疗器械设备,加强了疫病防治工作,病床发展到883张。1989年,病床床位数达888张。1990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75个,病床920多张每万人拥有病床0.15张,拥有医务人员数0.19人。1949年,县卫生门诊所基本没有较大医疗器械。50年代,县医院开始有了高倍显微镜、手术包、高压锅、无影灯等,60年代开始有x光机、心电图机、麻醉机。70年代,县医院添置了理疗机、超声波诊断仪、分析天平等大、中、小型医疗器械。1985年,县医院统计有高倍显微镜4台、x光机200毫安3台、心电图机2台、高压消毒器立式、卧式4台,蒸流器2台、超声波诊断仪2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