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0年(1941),本县首次放映无声电影。
建国后,电影宣传工作受到党的重视,1950年本县开始有土电影,1951年建立一个幻灯放映组,深入全县各地流动放映,同时以乡为单位建立21个放映站,由放映员挑着幻灯机和留声机到各乡巡回放映。群众喜闻乐见,效果很好。1953年地区电影队开始在我县县城明光以及交通方便的大集镇进行巡回放映,每年平均放映一至二次。1956年7月地区第43队、179队电影放映队在先后交本县文化科管理,在此基础上我县成立电影队。据同年年底统计,第43队和179队共放映180场,放映收入981178元,观众155833人次。1957年为扩大电影宣传范围,建立县电影联队(电影站前身),同年五月,又将县委礼堂改建成简陋的35毫米电影俱乐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1964年下半年县建立电影管理站。隶属文教局领导,并负责对全县城乡电影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从1970年到1976年县电影放映发展了“国办”队3个,16毫米社办电影队4个,工矿16毫米电影放映队1个,8.75毫米社办电影队7个,放映总数22个。
“文化大革命”期间,建国以来发行的全部中外影片,均被停映。县城的影幕被《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等八种“革命样板戏”所占,还加映一些《新闻简报》。后期放映的影片,主要是《春苗》、《决裂》等。
1959年初,本县先锋人民公社(现潘村区),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自筹资金
6000多元,创建第一个社办16毫米电影放映队。1971年,县三关、嘉山集、涝口、泊岗、大郢六个公社由国家投资首批建立社办8.75毫米电影放映队。到1975年底,全县社办电影队增至11个,其中16毫米电影放映队发展到12个,8.75毫米电影放映队发展到15个,放映工作人员52人,实现33个公社的群众均能看到电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要求联户和自办电影队。1980年,县电影公司成立。在县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实行了“国办队为社办队让路”的方针,使社办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年,县乡(镇)售票点、小电影院、村办联户和个体电影队相继建立,1981年县自来桥公社三户农民筹集三千多元办起了全县第一个联户电影放映队。1982年,太平、泊岗、横山、嘉山集等公社64户农民筹集73万多元,办起了17个16毫米、13个 8.75毫米电影放映队,全县有84名农民进入放映行列。在发展联户基础上,个体放映队应运而生。1983年,三界乡严集村农民陈泽银父子自筹资金1200元,购置 FL—8.75毫米放映机一台,在县内成立第一个个体放映队。1984年底,全县联户和个体电影放映队扩大到38个。
同时,部分农村社队开展向室内放映方面转移,管店乡依靠集体力量,建成一座能容纳千名观众的影剧院,石坝、紫阳、桥头、津里、柳巷、泊岗、古沛、洪庙等乡,也开始室内售票放映。为了适应电影业的发展,使农村放映员尽快掌握放映技术,县为社队培训放映员356人。1981年,涧溪、白沙王、津里、女山湖、泊岗、三界、管店、张八岭九个乡,人均每年看电影88.8场次,全县社队放映点41个,其中13个乡达到一队双机。1983年,县内放映单位发展到83个,其中农村影剧院17个,并先后配置了宽银幕镜头。1984年底,全县有放映员237人,其中一等放映员1人,二等放映员16人,三等放映员101人,实习放映员83人,无证放映员36人,共有放映机械198台,总放映场次23000余场,观众200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80余万元。由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984年,城乡居民购置电视机增加,电影上座率下降,1985年,县内恢复发行影片拷贝,电影发行工作又兴旺起来,年均约 30部影片在城乡循环放映,县城东方红电影院首次放映了立体电影《魔术师奇遇》。通过电影陶冶情操,丰富了人们知识。1980年至1990年,各区、镇、乡电影院,采取多种形式放映电影,县电影公司及时组织影片,观众人数成10倍增长。1990年,全县电影院、队共放映9485场,观众达4725740人(次)。
电影院
1954年省电影队始来我县文化馆广场露天放映。1956年,县委礼堂改建成电影俱乐部,并配备放映机。有5名管理人员,2名放映员,全年最高放映场次达900场,放映收入达8万多元(旧币)。
1963年,更换了放映机,安装了南京产“534型”放映机。1965年又安装了“松花江1型机”。1966年,改造了放映厅。1970年又安装了翻板椅。1974年进行了加固工程。逐步完善了电影院设备,还购置了立体电影镜头,放映立体电影。
1975年,东方红电影院放映场次突破千场,1985年县电影院全年放映场次达 1984场,放映收入达20多万元。1986年9月县电影院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明单位”。县城不仅有了设施完善的影剧院,农村文化设施也迅速发展。至1990年,县城明光有东方红电影院及明光大戏院两座影剧院,设备均已大为改观。
嘉山县城乡影剧院(场)一览表

下一篇:第五节 戏 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