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类型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具有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多样,水热条件变化大的特点,加上农耕历史悠久,导致了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根据1979年开始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安徽省共有5个土纲,8个亚纲,13个土类,34个亚类,111个土属,218个土种。5个土纲分别是铁铝土纲、淋溶土纲、潴育土纲、半水成土纲和人为土纲。13个土类分别是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砂姜(礓)黑土、潮土和水稻土。
二、分布规律
安徽省土壤分布,过渡特征非常明显。在水平分布上,淮北平原为棕壤带,江淮丘陵和大别山为黄棕壤和黄褐土带,皖南山区为红壤和黄壤带。在垂直分布上,大别山北坡基带土壤是黄棕壤,350~800米为暗黄棕壤,8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的东面和东北面,基带土壤为黄棕壤,400~800米为暗黄棕壤,8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南面,基带土壤是红壤,450~1000米为暗黄棕壤,1000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皖南山区基带土壤是红壤,600~1000米为黄壤,1000~1600米为暗黄棕壤,在山顶平台和鞍部有山地草甸土。
在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地貌组合等共同作用下,安徽省土壤组合为:淮北平原以潮土、砂姜(礓)黑土为主;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区以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和石灰(岩)土为主;沿江和江南平原以灰潮土和水稻土为主;皖南山区以黄壤、红壤、紫色土和石灰(岩)土为主。
三、土类
〔红壤〕
安徽省红壤面积169.8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6.40%,主要分布在皖南、皖西南的低山丘陵区,约在北纬31度线以南。红壤是亚热带气候生物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的形成需经过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化过程。红壤养分状况较好,适宜发展粮、油、棉作物和亚热带经济林木,但应防止水土流失。
〔黄壤〕
安徽省黄壤面积11.15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08%,主要分布于皖南的西天目山、黄山、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和五龙山等山地的海拔700~1100米的中山地带。黄壤是安徽省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的土壤类型之一。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云雾多,干湿季不明显;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黄壤具有强风化和强淋溶的富铝化过程。黄壤以造林为主,林茶果综合利用为宜。
〔黄棕壤〕
安徽省黄棕壤面积53.24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5.14%。主要分布在北纬33度以南的广大丘陵山区。黄棕壤是地带性土壤。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旱。土壤形成过程中兼有棕壤的粘化过程和红壤的富铝化过程,但富铝化过程较弱。黄棕壤适宜农、林、牧各业生产。
〔黄褐土〕
安徽省黄褐土面积83.79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8.0%。主要分布于江淮低丘岗地、沿江低岗阶地、沿淮岗坡阶地和淮北部分地区。黄褐土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土壤的淋溶过程强烈;粘粒形成与淋溶淀积十分活跃,脱硅过程明显。黄褐土可作旱作物耕地。
〔棕壤〕
安徽省棕壤面积10.76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04%。主要分布于皖西大别山的海拔800~1700米的中山地区。棕壤为一种盐基不饱和而又无灰化特征的土壤类型,适宜发展松树、杉树等用材林。
〔石灰(岩)土〕
安徽省石灰(岩)土面积36.26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于全省的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和条带灰岩构成的丘陵低山上。植被为散生灌丛草地及稀疏乔木。石灰(岩)土是非地带性土壤,在形成过程中除了碳酸盐类矿物遭化学溶蚀外,其余矿物未受强烈风化,云母类矿物脱钾不深。石灰(岩)土适宜多种作物和喜钙果木生长,但要注意水土保持。
〔紫色土〕
安徽省紫色土面积18.5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79%。除阜阳地区和淮北市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但以皖南的休宁——屯溪盆地两侧的低丘岗地最集中。紫色土是非地带性土壤,仅发育在紫色岩上。植被为稀疏灌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易水土流失。受母岩影响,紫色土的形成过程中,物理风化强,化学风化弱。紫色土是幼年土壤,经长期耕作后,肥力会明显提高,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石质土〕
安徽省石质土面积6.07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0.59%。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陡坡和山脊部位。石灰土是幼年土壤,土层厚度小于10厘米,非常浅薄,植被覆盖率低,极易水土流失,只能作林业用地。
〔粗骨土〕
安徽省粗骨土面积121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1.68%。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粗骨土也是一种发育程度差的幼年土壤,比石质土发育程度稍高。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适宜作林业、牧业用地,已开垦为耕地的应停垦还林或种草。
〔山地草甸土〕
安徽省山地草甸土面积很少,仅0.0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0.008%。零星分布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之颠及局部洼地。山地草甸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是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山上部草甸灌丛植被下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由于地处高寒,山地草甸土利用困难,要注意植被保护。
〔砂姜黑土〕
安徽省砂姜(礓)黑土面积164.73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5.91%,集中分布于淮北平原中南部的河间洼地和淮河以南的浅平洼地上。砂姜(礓)黑土含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潜育砂姜(礓)层,土体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具有易涝、易旱、僵、瘦、渍特点,是安徽省最严重的低产土壤。在利用上要加强综合治理,改良土壤性质。
〔潮土〕
安徽省潮土面积118.42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1.44%。全省各地都有分布,相对连片集中的有淮北平原黄泛区、沿淮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潮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是江河冲积物受地下水和旱耕作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潮土一般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水稻土〕
安徽省水稻土面积241.53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23.32%。遍布全省,但90%以上分布于淮河以南。水稻土是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土体受还原淋溶、氧化淀积和水耕熟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耕作土壤。土体中有机、无机物质不断积累、转化和迁移,剖面上发生明显差异,形成特有的耕作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漂洗层等发生层。水稻土适宜水稻种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