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秦汉之际,嘉山为盱眙、淮陵二县地,人口稀少,南朝系为睢陵县地、北魏、北齐改名,为睢阳、池南县地,南陈复名,仍为睢陵县地,至北周改名,为招义县地,此历史时期中,境域内人口仅有少数集镇户不盈百,口不满千,山区、丘陵地带有少数外来垦荒者。隋阳帝大业三年(607)为化明县地,县治设于今女山湖镇,人口增多,江南镇江、扬州等地不少商贾经水路至县内经商,其中客居较多,亦有定居者,附近盱眙、泗洪、五河等地人口,不断流入。至唐代,为招义县地,属濠州;至宋代,为招信县地,县治今女山湖镇。随着商业繁荣和水路运输发展,北方山东、河南,南方苏州、扬州及盱眙等地人口继续流入,沿淮及山区,亦有渔民和外来垦荒者从事渔业、农业生产定居境内,人口逐渐增多。宋代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招信县治所在地今女山湖镇地处淮河、女山湖汇合口,下游可至盱眙,上可抵五河、临淮关等地,商业、手工业逐渐繁荣,外埠和客家人增多。县境内石坝、罗岭、三界等地,有古驿道,实为江淮中道,促进了商业发展和人口增多,北方与南方均有人口流入,而以北方居多。
宋南渡以后,淮河流域常遭兵祸,百姓逃避,耕地荒芜,人口增减不一,河南、淮北人民常有避金人战祸逃来居住。今嘉山县境域,时为招信、盱眙县地,处于南宋抗金前方,宋王朝曾设贸易榷场,与金人交易。盱眙亦为贸易重点,促进商业发展,亦加速南方扬州、徽州等地人口流入。宋、金之间的战争和南宋招募兵丁,对人口变迁与流动,也产生影响,据《安徽历史述要》记载:“开庆元年(1259)又选招信(今盱眙县西)、泗州精锐千人”。明朝洪武年间,曾从江南移民至凤阳。今嘉山司巷乡等地时为凤阳府辖地,亦有人口流入。随着明、清之际徽商的兴盛,许多徽商流入县内洪庙集、明光、三界等地经商定居。清康熙二年(1663)因水患、洪庙集漫患为墟,人口遂向明光集中。今县城明光镇世居百年以上的汪、胡二姓,均是从徽州于清初迁入,胡姓中尚有一部分系从原籍五河县于清初迁入。秦姓从原籍清江,于清初迁入明光,有的则从盱眙县迁入。南李相传为明代李文忠后裔,氏族聚居于此,其原籍乌江,明末迁明光,约百户。北李原籍临淮,清初迁明光。全县各区、乡、集、镇中,不少是居住当地多年的老户人家,亦有很多是为了逃荒避灾流落定居于此,繁衍后代,形成村集。县内三界镇有陈、吴、万、邵等姓氏,户数、人口较多,管店镇有辛、邱、傅、马等姓氏,县内以姓氏为名的村庄,比比皆是,如侯郢、唐郢、周郢、王郢、郑郢、江郢、姜郢、张郢、刘郢、牛郢、桑大郢、柳湾、赵湾、张湾、史湾、呼园、朱家湾、赵府、卞郢、花张、宋庄、上赵、下赵、大张、小杜、黑山杜、峰山李、王庄、乜庄,蒋庄、徐郢、许郢、井王、赵庄、楼张、王岗、西徐、江庄、小张郢、黄庄、梅郢、冯郢、周郢、施郢、笆斗赵、后陈等。
民国年间,江苏扬州、镇江、盱眙及本省五河、寿县等地户民,或以经商而聚,或以从事手工业、服务行业、务农而来,本县客籍人口不下数万人。津浦铁路通车及航运发展盱眙、泗洪、高邮、五河、寿县、泗县、灵璧、凤阳等地亦有大批人口流入县定居。建国以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开发山区,1956年后,省、地决定在本县兴建国营潘村湖农场、白米山农场,先后有蚌埠市等地数千人移民定居县内。本县人口,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唐代中叶,时为招义县地,隶属濠州,濠州领三县即钟离、定远、招义,三县共有人口138361人。现根据史料记载及有关统计资料,将人口变动情况记述如下:

隶属濠州,濠州领三县:钟离、定远、招义,三县人口为138361人。
民国时期
21年(1932)
14583户83293人
23年(1934)
20005户110078人
28年(1939)
19671户115906人
37年(1948)38246户,204800人
1949年,全县人口达209862人,39246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行政区域的不断扩大,加之外籍人口的源源流入。
建国后,人口增长较快。1951年3月,全县人口为52979户,241389人;1954年人口调查统计,全县为60580户,270040人;1957年底统计全县66888户,301542人;1958年统计,全县总户数为68258户,303827人。1959年到1960年,由于“大跃进”和“反右派”的错误,加之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的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我县人口非常死亡较多。1960年统计,全县人口为69734户,300012人;1961年统计,总户数73638,295186人。
自1960年冬,党中央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初步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字也逐年回升。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为76892,总人口32144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1966年全县为79815户,351352人。
1966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人口生育出现“无政府主义”,人口增长过快。1971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总户数89449户,总人口为429448人。
1973年,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对多子女的育龄妇女实行绝育手术,对少子女的育龄妇女采取避孕办法,人口出生得到控制。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为107150户,总人口为516122人(其中男266510人,女249612人)。人口密度为为每平方公里221人,1985年全县人口528362人,比1949年全县总人口增长两倍半。1989年全县人口达553000人1990年,全国进行人口普查,全县人口计565973人,比1982年增加49851人,增长百分比为9.66%。平均每年增长11.59‰,比1985年增加37611人,增长百分比为7%,平均嘉山县民国23年(1934)人口统计表每年增长14‰。
嘉山县民国23年(1934)人口统计表

嘉山县1949~1990年人口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