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以前
三阿之战东晋太元四年(379),前秦彭超领兵犯淮南,占盱眙后率兵6万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今江苏省金湖县塔儿集),晋廷震惊,沿江防守。建武将军、兖州刺史谢玄自广陵(今江苏江都)领兵3万往救。晋军进抵白马塘(今高邮天长交界处),秦将句难遣将都颜迎战谢玄于塘西,谢玄斩都颜,秦师败绩,晋军遂驰援三阿,解田洛之围,句难、彭越败走盱眙。谢玄与田洛合兵一处,进军石梁(今天长境内),攻盱眙,前秦军退师淮北。
萧道成破薛索儿于石梁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徐州刺史薛安都反,派侄儿薛索儿率马步军万余人由睢陵(今盱眙县西50里)渡淮,袭击宋军。宋明帝遣齐王萧道成援救淮泗,屯兵破釜(今江苏洪泽),王宽据守盱眙断薛索儿归路。索儿掳掠民谷,固守石梁。齐王与王宽合兵一处,围石梁。薛索儿兵无粮草,率部突围。齐王抄近路至葛冢。据守要道,以待叛军。未几,薛兵残部至,推出火车数道,拼力厮杀,两军相持,宋军前后夹击,薛兵再败。宋军屯石梁涧北,齐王于石梁西南高地筑通道,断叛军逃路,引其来争,叛军果至。齐王率大军破之,索儿败走乐平(今凤阳县西北)。
段韶取泾州北齐天保四年(553)十二月,梁将东方白额潜至北齐地宿预(今江苏宿迁县东南)作乱,杀官吏,招兵买马,淮泗扰动。天保五年(554)正月,北齐文宣帝使六州大都督段韶领兵讨伐。南梁为策应宿预之乱,分兵三路北伐。严超达自秦郡(今江苏六合县北)逼泾州(今天长石梁),侯真、张彪率众声援,尹思令袭盱眙,陈霸先攻广陵。段韶留少数兵将围困宿预,自领步骑数千人,日夜兼程,驰援泾州,大败严超达,旋即挥师广陵,陈霸先亦退,段韶获全胜。
徐敬业起兵反唐唐光宅元年(684)九月,武后(则天)改元临朝。徐敬业、骆宾王等起兵扬州,移檄讨武,10余日,即拥兵10余万。武后以左玉卫大将军李孝逸领兵30万南讨。徐敬业屯兵下阿溪(后称石梁溪、白塔河)与李孝逸官兵隔溪相峙。十一月,官兵后军总管苏孝祥率兵5000,夜袭徐敬业,苏孝祥战死,官兵溺者过半,李孝逸退守石梁,双方列阵对峙。石梁东有大片荭草地,李孝逸乘风纵火攻徐敬业。徐敬业虽亲领精兵在阵前奋战,但军乱难制,大败,被李孝逸斩首7000余级。徐敬业、骆宾王等率轻骑突围奔润州(今江苏镇江),外逃高丽(朝鲜)未遂,为部下所杀。
南宋诸役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仓惶南渡。从此,江淮地区成为南宋和金人的主要战场,人民饱受战祸之苦。建炎三年二月,金兵陷天长军,高宗由扬州奔镇江。建炎四年六月,金人自浙江还,屯天长、六合间,承州(今江苏高邮县)、天长军镇抚使薛庆率众劫之,得牛数百头,悉贱价售予农民。
绍兴四年(1134)十月,韩世忠自镇江进击扬州。金人犯滁州,韩世忠于大仪镇(今江苏仪征县与天长接壤处)大破金兵。又遣董伏击金兵于天长之鸦口(今桥湾乡丫口桥),擒女真40余人,解高邮之围。韩世忠复亲率大军追击,金人由此不敢轻易南犯。
淳祐二年(1242),元兵入侵滁州、和县,淮东忠勇首领王温等24人与元军血战天长,全部战死。
沃田抗倭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五月十日,倭寇犯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沿途向西烧杀抢掠,欲犯天长。浙江署都指挥佥事仪征守备沃田奉檄提青州兵于县东崇家岗,立营御倭,倭寇得知西路有截,畏缩不前。十五日,倭寇被广陵追兵所逼,遂由芦龙直趋天长城,在崇家岗被沃田部围困。次日拂晓,忽东风大作,黑雾障天,咫尺不辨,群寇乘机突围,沃田独跃于敌前,手刃数寇,不幸马陷沼泽中遇害。同指挥岳宠、百户刘葵亦遇难。倭寇经此恶战后仓惶离去,天长城避免了一场浩劫。
太平军反清之战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将天长划归天浦省(省会在六合),以六合、天长作为天京的屏障和北进的前哨阵地。清军则将盱眙、天长作为进攻太平军的大本营。从咸丰八年(1858)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与清廷督办安徽军务的胜保、袁甲三在盱眙、天长、扬州、仪征、六合等地往来争夺,数次激战。
咸丰八年八月下旬,太平军陈五成、李秀成部一举击溃清军的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为巩固胜利、扩大战果,解天京之围,陈玉成率部攻六合,李秀成偕薛之元进攻天长。八月二十四日,李部挫败民团,攻克天长,并亲率主力挥师东进。九月十二日,留守天长的太平军分兵两万人北上,节节狙击南下增援的清军胜保马队,并在城西南40余里的马家集筑垒5座以为城守之犄角。九月下旬,胜保由盱眙县旧铺移营天长汊涧,守卫马家集营垒的太平军乘敌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不幸失利,五垒俱毁。胜保派都司黄得魁、营总莫尔赓额由护城桥进攻天长城。太平军被迫退抵城濠,在此关键时刻,隐藏在太平军内早已与胜保勾搭的叛徒李昭寿充当内应,自城内杀出投降胜保,九月二十四日,胜保攻陷天长。
咸丰九年二月,驻防六合的薛之元,在李昭寿的引诱下,乘太平军主帅西行,据江浦降清,次日攻陷浦口,再次隔断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使江北清军与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包围又复合拢。
为解天京之围,陈、李部队再度东征六合、来安、盱眙。胜保亦自定远返回盱眙,督滕遇春、张得胜扼守汊涧。以李昭寿(降清后赐名李世忠)的豫胜营为接应,尚阿布、得春等率马步军赴天长与德安、常海合兵一处,防堵太平军。
四月十一日,陈玉成自扬州进击天长,斩德安,败天长守军参将保英,二克天长城,留龚长春镇守。复西进败胜保于石梁,败得春、张得胜于汊涧,又遣军佯攻盱眙旧铺,造成欲攻蒋坝的假象。清军慌乱之时,陈玉成乘机亲率大军分三路白天长南下,谋解六合之围。胜保遂乘机于四月二十五日复占汊涧,围攻天长城。龚长春率众坚守,数次击退清军的攻击,使之不能南下六合。胜保见天长难得,派军在石梁决白塔河堤,水灌天长城,泡塌西北城墙10余丈,太平军被迫退至城外,散处东南各乡,与六合太平军联袂,继续堵截清军南下。五月二十一日,天长守军分兵千余援救六合,激战马鞍山,毙清军守备冯启贵。二十三日,陈玉成偕右军主将韦志俊,自六合、仪征折回天长,克旧铺、攻盱眙,攻击清军胜保后路,胜保兵退蒋坝。
咸丰十年三月,李秀成、陈玉成二解天京之围,并乘胜东征苏杭开辟新区。留守天长、六合一带的太平军孤军奋战,面对强敌的诱降活动,太平军内部的投降与反投降斗争非常尖锐。咸丰十一年二月,太平军天长守将龚长春“乞降”,袁甲三命参将恒德、江苏知府姜锡恩,县丞裴克端前往天长受降,恒德等入城后,太平军伏兵四起,恒德、姜锡恩等被太平军所杀,挫败了敌人的诱降阴谋。七月,天长太平军策动盱眙防军哗变,杀死山西蒲州协副将格洪额投入太平军。十一月,都步阿进扑天长,龚长春由西门出走,天长由陈士明率众独守(陈系1860年投奔太平军的盱眙土匪)。十二月,李昭寿利用降清的原六合太平军守将黄雅冬与陈士明的私交,劝陈士明降清。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二,黄雅冬带领尚未剃发的500降卒,冒充太平军援军来到天长城下,陈士明开门接迎,李昭寿继之,陈士明降敌。太平军部分守军至死不屈,巷战阵亡,天长陷落。
二、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27年(1938)12月14日拂晓,扬州日军司令小川加滕率领千余日军,由六合经马集、汊涧、石梁、蔡家河、护城桥,从北门进入天长城,同日,扬州日军宣抚班300余众同伪绥靖队400余人,由扬州经大仪、仁和、汴桥、八里岔,从南门入城。从此天长城区及东乡一带沦于敌手。
常备队攻打天长城民国28年5月24日,县长石经阁命钱怀宝率常备队夜攻天长城,西乡、北乡的后备团作第二梯队,配合行动。常备队一部登梯越过城墙,攻入城内,击毙日军副司令官平野祐芳及守卫。日军不明底细,仓猝向东门撤退。钱部入城后,既不扩大战果,又未发出联络信号接应第二梯队进城参战,而是下烟馆找妓女,抢劫商店。退至东门的日军乘机整队反扑,封锁四门,钱部欲退无路,只得爬上城墙,跳墙逃命。城外后备团因失去联络,又见日军反扑,遂动摇后撤,混乱中常备队伤亡甚重。战斗结束后,日军在城内大肆搜捕,血腥镇压。
开辟天长抗日根据地的战斗民国28年12月中旬,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八团第二营营长朱绍清率4个连,夜袭秦栏镇,经过40分钟战斗全歼伪军两个中队,生俘40余人。民国29年元月中旬,新四军苏皖支队与第五支队第八团会师于六合县竹镇,29日,在两县边境的横山,反击日伪军的合击,毙伤日军100余人,伪军200余人,俘虏日军2人。两支部队积极开展武装抗日和宣传统战工作,振奋了人民的抗日情绪,迫使天长之敌不敢轻易出城,为开辟天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半塔保卫战天长战斗民国29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五支队增援淮南津浦路西反摩擦战斗之机,调集10个团1万余众向五支队后方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其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围攻。天长、六合、盱眙、嘉山等县常备队亦配合行动。本县新街、虞洼、汊涧、张公铺一线为韩部主力的集结地区。
3月21日,战斗打响。驻半塔的五支队留守部队英勇反击,坚守待援。26日,路西战斗取得胜利,四、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星夜兼程回师路东,向三河进发,径抄韩部后路。苏中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叶飞率5个营,从吴桥西渡运河,过天(长)扬(州)公路,直趋马集、汊涧驰援。29日,新四军江北部队兵分三路全面反击。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与叶飞的挺进纵队在击溃韩部独六旅后,在马集会师,然后向汊涧、铜城方面追击;五支队十五团的一、三营横扫釜山之敌后向铜城方向紧追;韩部各路数次反扑,均被击退。4月8日,韩德勤部队被迫退至三河以北。此役共歼敌3000余人,打开了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平息大通暴乱民国29年6月26日晚,国民党盱眙县长、盱来天三县游击司令秦庆霖乘新四军主力西进之机,指使国民党盱眙县党部常务委员吴静修和国民党大通乡乡长陶育箴等,带领地主武装数十人,从蒋坝小堆头偷渡三河,潜至大通镇北刘家营。事先联系好的各保保长亦率所属自卫队到刘家营集中。由潜伏大通曾任过乡约的沈万源带队,于午夜袭击大通镇公所。次日拂晓,参加暴乱的各保长带领所属自卫队齐袭大通镇,分头捕杀农会干部。抗日民主政府的民运干部和工作人员10余人被俘,数名农会干部被杀害。大通乡农会理事长马志高脱险后直奔汊涧镇,向新四军江北军政干校报急。下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五支队司令部得悉马坝、岗村、泥沛湾、东阳城等地亦同时发生暴乱和秦庆霖已派补一旅渡三河南下策应。当即决定星夜以军政干校学员队主攻大通镇,司令部特务营全部出动分头镇压。驻铜城镇的独四团一部直趋东阳,次日拂晓前与盱眙独二团等会师马坝,切断暴徒归路,阻击南下之敌。大通镇与各地暴徒不堪一击,仓惶向三河北逃窜,秦部于马坝亦被击败,逃遁蒋坝。28日,路东保安处进驻大通,发动群众,展开政治攻势,处决了曾象坤父子等一批首恶分子。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政权。
小关战斗民国29年7月,天长独立团副团长程启文率领二、四两个连开赴小关,协助农民自卫队,围歼驻小关的国民党残部张笑天和土匪头目王富林合流的独立大队。主攻部队从大路发起攻击,直捣匪巢管家台。另外兵分两路分头堵截。一路从蒲东乘10条船堵住大王庙口,防匪向北逃窜;另一路由龙冈向南推进,堵住私盐港,防匪从南面向高邮湖逃跑。是役活捉张笑天,击毙王富林,缴获步枪百余支,机枪7挺,短枪8支,子弹数千发,俘虏138名。
粉碎日伪秋季“扫荡”民国29年9月初,日伪军万余人以来安、六合、天长、高邮、明光、五河、张八岭7个据点作依托,分7路,对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9月5日夜,天长日伪军1700余人,经十八里集、石梁、新街分两路进犯汊涧。6日拂晓江北军政干校六队、七队于北大桥与敌激战整日,掩护机关干部和群众转移。黄昏时日伪军向大田郢、半塔进发,与干校增援部队混战一夜。当晚六合的日伪军400余人,经马家集以西向汊涧增援。7日上午9时,进攻汊涧之敌分三路向半塔前进,其中一部300余人在釜山与干校二、六队遭遇,激战整日,其余的日伪军沿途亦遭干校阻击。8日晨由汊涧进占大田郢的日伪军转回汊涧,9日转向石梁,10日晨经便益集向大通镇、铜城镇进攻。13日大通、铜城之敌退回天长转向扬州。12日大田郢的日伪军一部向釜山进扰,与特务连和七团二营激战。日军占釜山后,13日晨袭击汊涧江北军政干校,当日转回竹镇。路东军民历经12天英勇奋战,粉碎了这次“扫荡”。路东大“扫荡”后,天长的日军又于9月下旬某日拂晓,以1个中队日军和1个大队伪军开赴石梁,妄图围歼独四团,破坏秋收。清晨5时,日伪军过石梁,预先埋伏这里的独四团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与敌展开激战,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迂回敌后烧毁木桥,断其归路。日军腹背受击,数次反扑,均被打退。一连连长彭思忠耳朵被击穿,仍继续指挥战斗。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日伪军遭沉重打击,后由县城日军接应,从水路退回天长。
天、仪、扬反点线战斗民国30年4月中旬,为打击日伪军的“蚕食”政策,新四军二师主力和地方武装在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展开反点线连续战斗。参战部队有第四旅第十二团,第五旅第十五团及路东军分区部队。14日,十五团攻打金家集,由二营主攻,三营打援和破坏公路桥梁,路东联防司令部的独四团钳制袭扰天长之敌与防堵从水路出援的高邮之敌。经一夜战斗,毙、伤日伪军100余人,生俘伪军40余人。
日军在接连受挫后,采取报复行动,与第十二团激战于天(长)六(合)交界的金牛山。十五团在大井赵、长兴集、郑家集一线阻击,与十二团配合行动。激战1日,歼敌290余人。这次反点线战斗,共歼日伪军800余人,拔除据点10多座,粉碎了敌人“蚕食”、伪化根据地的企图,巩固了路东根据地。
粉碎日伪午季“扫荡”民国30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日伪军5000余人“扫荡”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5月28日扬州、天长的日伪军300余人,由天长向西占领石梁,并欲西犯汊涧。天长独立营与五旅十三团在石梁西南兴隆集一带与日伪军激战1日,日伪军被迫退回石梁。下午7时,十三团转移便益集一带相机歼敌;独立营亦奉命撤向汊涧,掩护县委机关乘夜间向张公铺、铜城方向转移,以便与四旅十一团和五旅十三团取得联系。不料敌在张公铺喇叭塘一带埋伏,当天长县委机关转移通过该地时,即遭敌伏击,独立营被冲散,7人被俘,拂晓,敌进攻张公铺。此时,四旅十一团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南下佯攻天长城,五旅十三团于便益集埋伏,日伪军由石梁退保天长城。此次“扫荡”又被粉碎。
岳庙战斗民国30年夏秋间,天长独立团在石梁区西石大乡民兵基于大队的配合下,夜袭天长西门外二里许的东岳庙(今火葬场)伪军据点。晚10时许,部队出其不意,摸掉岗哨,攻进据点大院,伪军在睡梦中束手被擒,仅40分钟,全歼守敌,生俘100余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百余支。
小红庙战斗民国32年2月下旬,天长日伪军100余人由护城桥到护大乡抢掠。天高支队二连在护大乡民兵积极配合下,在小红庙附近予以痛击,击毙日军7名,打伤日伪军10余名,夺回被抢的衣物。战斗中二连五班班长顾德宽等3人牺牲,8人负伤。
反击日伪春季“扫荡”民国34年2月1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军团山本旅团千余人,由扬州经天长向高邮湖西岸抗日根据地进犯。15、16两日,路东抗日武装一部与进攻杨村、龙冈、铜城的日军西垣大队激战于杨村、龙冈西。日军由杨村绕道龙冈,占据金沟等地,企图配合淮北之敌,打通淮河、运河交通线。16日夜,天长县总队拔除天长城外的日伪据点,消灭伪军一个班,在新四军二师部队和地方武装袭扰反击下,日军于4月17日逃回高邮。
攻打护城桥护城桥据点的日伪军经常抢掠、骚扰护大乡等地,对根据地威胁甚大。民国34年5月5日日伪军再次“扫荡”护大乡,乡民兵指导员、民兵英雄胡国章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天高支队决心拔除这一据点。7月上旬,天高支队一营配合护杨区队和武工队,于晚11时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天长城日军分水陆两路前来增援,遭到伏击,退回县城。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天高支队攻占据点。打死打伤伪军7名,俘32名,缴获甚多。并拆毁了碉堡、炮楼、竹城、铁丝网和木桥。天高支队三连连长叶道玉,指导员汪立栅在战斗中牺牲。
收复天长城民国34年8月17日晚,新四军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率独四团包围天长城,天高支队和县武工队配合行动。旅部设在西门外的茶庵,天高支队包围南门,另有一部埋伏在城东仁和集附近。事先,罗占云旅长要地方干部找来百余只狗,关在一处,是夜枪声、狗吠声传数里以外,县城之敌惊恐不安。18日,独四团增援六合。19日夜,日伪军和伪县政府人员分乘两辆汽车向扬州撤退,出东门后先沿途炮击,以防埋伏,天高支队在仁和集同日军小有战斗。20日,天高县委、县政府和天高支队进入县城。
三、解放战争时期
1、淮南津浦路东自卫战役中的几次战斗
民国35年7月,国民党调集新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九十六师、整编第七十四师的第五十八旅等主力部队,大举进攻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新四军淮南军区的第五旅、第六旅和独立旅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进行了英勇自卫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于7月底奉命撤至三河以北。本志记载此次自卫战役中天长境内的几次战斗。
歼灭加强营民国35年7月20日,国民党新五军第四十五师的1个团,占领东王庙后,以1个营的兵力向天长进犯,遭五旅迎头痛击。下午4时许,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八旅的1个加强营(三营)700余人向东王庙西北的独四团阵地反复攻击,占领了磙庄、高庄阵地。加强营系由经过挑选的上等兵以上人员组成,为进攻淮南的先头部队,每人发双饷,所有官兵均在缅甸受过训练,全部美式装备。该营有3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有六0炮10门),1个重机枪连,1个火箭筒排和1个辎重连,并有进口骡马50余匹,相当于两个营的兵力。自进攻淮南以来,该营骄横不可一世,进占高庄、磙庄后,放松警惕,宿营休息。独立旅命独五团与独四团相互策应,决定乘其麻痹无备之际,全歼该营。五团团部设在高庄附近的虞庄。一营由西向东正面攻击,三营由北向南包围敌人,二营调旅部为预备队。晚9时许攻击开始,部队先用枪榴弹和硫磺弹击中肖庄、磙庄、高庄的敌营房,加强营官兵穿着短裤四处乱窜,一、三营的指战员集中火力向敌猛扑,经过20分钟战斗,将该营全部歼灭,俘敌400余人,敌营长等200余人被击毙。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26挺,冲锋枪200余支,步枪100余支,骡马40余匹以及其它物资弹药。五团伤亡12人,四团在狙击敌突围时伤亡80余人。此役是淮南自卫战争中以弱胜强的一次重大胜利,为淮南部队的反击、撤退赢得了时间。21日晨,独立旅退守天长、石梁、张公铺一线。
东王庙战斗7月21日夜,第五旅强攻东王庙的敌四十五师的1个团,十三团、十四团冲入敌阵地彻夜激战。敌凭借工事顽强抵抗,五旅强攻一夜未克,伤亡甚重,仅歼敌1个营大部。22日与敌对峙一日后,退到天长、张公铺一线。
石梁阻击战22日,五旅向天长方向撤退时,独立旅的独四团、独五团亦撤至汊涧与石梁之间的董家河一带。独三团在狙击来安方向的九十六师后,亦撤至汊涧、张公铺,与旅部会合。23日,敌九十六师在占领马集的五十八旅配合下,进占汊涧,并向张公铺进攻。独三团于小李庄歼敌一个尖兵连,迫敌后续部队缩回汊涧。
25日上午,九十六师为策应四十五师进攻天长城,以1个多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汊涧向董家河的夏王庙独五团阵地冲击,独三团、独四团各以1个营从两翼出击,敌支持不住被歼1个营,余溃退,五团亦伤亡300余人。敌见独五团未继续攻击,后续部队又组织反冲锋,五团伤亡过重,已无法撤下,幸独四团一营营长孙国勇率部及时援救,方撤出战斗。
独立旅遂命所属部队向石梁以北便益集、大通转移。九十六师以一个营兵力尾追攻击。负责断后的独四团,以一营继续正面狙击,吸引敌人,以二、三营隐蔽向其两翼迂回包围,展开反击歼敌大部,独四团副团长王树声牺牲。
天长保卫战22日,占领东王庙的敌四十五师,继占郑家集后,集中七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进攻天长城。守城的五旅十五团在团长李士怀、政委殷绍礼的指挥下,英勇还击。
23日,敌逼进城下,每天出动3架飞机轰炸扫射天长城。并向西门、南门、二横山等地猛烈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持续3天3夜,敌伤亡600多人,十五团也有较大伤亡,尤其是弹药消耗殆尽。此时,汊涧、石梁、张公铺已相继失守,县城腹背受敌,再战不利。26日深夜,十五团奉命撤出天长,退向大通、泥沛、铜城一线。27日敌占领天长城。28日占领铜城。29日,淮南军区奉华中军区命令,决定由军区副参谋长朱云谦指挥六旅十六团坚持淮南游击战争,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撤退三河以北。
草庙山战斗民国35年9月10日,朱云谦率十六团由盱眙、来安向六合、仪征、高邮方向撤退,中共盱来嘉工委及地方武装随团行动。11日,行至天长谕兴的草庙山,遭驻在郑家集、金家集、樊家集的国民党二十五军三路围攻,激战1日,当晚突过天扬公路,14日过运河,到达高邮休整。十六团团长彭济五率通讯排及电台共18人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大仪西北的千棵柳毛竹棵庄被敌包围,彭济五突围时牺牲。
2、恢复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的战斗
除夕打龙冈民国37年2月9日(农历除夕),淮南支队攻打龙冈镇。龙冈土圩坚固,圩上暗堡密布,外有壕沟,驻守着国民党天长保安团第二大队第四、第六两个中队和3个乡公所,近300人,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在杨效椿、魏然、徐速之的指挥下,三营九连于镇东北主攻,八连为第二梯队,七连埋伏在镇北圩子外,防敌向铜城方向逃窜。二营四、五连从西、南佯攻,一○○团在龙冈、铜城之间打援。晚10时左右九连首先组织特等射手,打灭了敌人前沿阵地上空的汽油灯,攻击部队借助夜幕,在火力掩护下,消灭了土圩暗堡内的守敌,由东门冲进镇内,逐屋争夺,次日上午11时左右肃清外围。退守在街北头真武庙核心碉堡内的保安队,负隅顽抗,等待增援,企图坚持到天黑突围。此时,一○○团的炮兵用追击炮平射敌堡,打掉一角,敌惊恐万状,提前向北突围,埋伏在北头的三营七连排开阵势迎头痛击,迅速结束战斗。此役计俘天长保安第二大队大队副吴耀辉等80余人,毙伤中队长王冠五等200余人。缴获机枪10挺,长短枪百余支。
解放铜城镇民国37年2月27日,淮南军区决定攻打铜城镇。这里驻守着国民党天长保安团4个中队,县联防队1个中队和铜城地方自卫队改编的天字第十二中队,加上盱眙、高邮、宝应等地逃亡武装,计1000余人,由保安二大队大队长周鑫隆指挥。镇内炮楼、碉堡密布、深沟高垒,防守严密。当晚,在华野十二纵队兼淮南军区司令员陈庆先的指挥下,一○○团从西北,淮南支队从东南先行围攻。三十四旅旅部和一○一、一○○二团于观音寺渡过三河,埋伏在铜城至天长公路中段的双酒店、北星墩一线,伏击天长出援之敌。拂晓时分,扫清外围据点,接着淮南支队首先突破了东南角第十二中队的防线,—○○团亦乘势突进土圩进入市区,在内外夹击下,碉堡内守敌四散溃逃,防守南门据点的联防队长高昭苏和北门的周鑫隆率部拼命挣扎,绝望中,高昭苏饮弹自杀,周鑫隆被击毙。上午9时左右,战斗胜利结束。守敌全部被歼,毙敌30余人,俘中队长以下300余人及一部分还乡团和国民党基层军政人员,缴迫击炮1门,轻机枪34挺,马步枪300余支。由天长前来增援的交警第七总队第二大队遭一○一、一○二团的伏击,大队长桑存忠等70余人被毙伤,并俘中队长以下100余人,缴获曲射炮2门,火箭炮1门,轻重机枪12挺,冲锋枪40余支,子弹两万余发。解放县东南的战斗民国37年4月20日,由魏然任司令,薛磊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的东南支队(淮南支队三营改编),从横荡桥过高邮湖,于22日越过天扬公路,先后在天长的东南一带摧毁国民党的乡、保政权,恢复解放区。26日,攻克天长的秦栏、仁和、王桥3镇,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150余人。
沂湖战斗民国37年秋,天高支队的沂杨大队、天长武工队在水南、季桥、小关、沂湖一带开展游击活动。11月22日夜晚,国民党驻铜城的第五五三团由季桥乡自卫队带路,向季桥、小关一线出击。国民党天长县长郑千里亦率队由天长城向杨村、沂湖郭家大桥配合行动。天长武工队于沂湖郑家墩(今杨村乡沂湖村陆庄队)与敌遭遇,大通区区长姜维雄等5人牺牲,余乘船退向沂湖。
解放天长城民国37年12月5日,驻铜城的国民党第六十六师第五五三团、第五五四团由马坝集结去盱眙。天高支队乘机收复铜城镇,并向天长推进,在护城桥与国民党天长县保安团二营遭遇,天高支队牺牲一连长。12月15日,天高支队、江淮一分区警卫营和12日南下的盐阜军分区独立旅第二团逼进天长城,第二团驻便益集一带,警卫营驻十八里集附近,天高支队驻护城桥。国民党县政府见大军压境,当日晚,县长郑千里率保安团及党政机关,乘夜逃往秦栏。16日,天高支队收复天长城。30日,国民党整编第四师为控制运河一线,掩护国民党军队渡江南逃,由扬州西进,进攻天长,郑千里率残部亦配合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盐阜军分区独立旅第二团、江淮一分区警卫营在芦龙九里墩、花园庄与敌激战半夜。因寡不敌众,两部经天长城南转移东王庙、石梁等地。民国38年1月3日,国民党重占天长城。7日,派1个团进占杨村,天长武工队与沂杨区队转移下沂湖。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7日,国民党整编第四师撤退,天长县政府亦率残部随同溃逃。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淮一分区副司令傅以明、政治部主任徐速之率部进入天长城,天长县从此解放。
上一篇:第四节 民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