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团体总工会民国16年(1927)5月,国民党天长县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即在县城成立总工会,负责人胡长义。民国17年夏,总工会的规模有所发展,下属瓦木、茶食(糕点)、成衣、鞋业、推抬(推车、抬轿、搬运)、理发、香业、花炮、面业等9个行业工会,其成员多数是小业主,也有一些店员、徒工和雇佣工人。
民国35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天长。民国36年2月,县政府筹建工会组织,成立瓦工、木工、理发、成衣、推抬、面业、船工、花炮等8个职业工会。4月,成立县总工会,县调查统计室专员王佩英任理事长。王佩英把工会作为统治工人的工具,并试图建成中统特务机关的外围组织,指使保安队强迫工人交纳会费,因此工人不愿加入。
工人抗敌协会民国29年4月,中共天长县委成立后,组织建立县抗敌联合协会(简称联抗),并派大批民运工作人员,分赴全县指导开展群众运动。9月,在铜城镇成立工人抗敌协会(简称工抗)。此后,大通、龙冈、汊涧等地也陆续成立工抗组织。工抗设有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铜城镇的工抗组织规模较大,下辖搬运、木工、瓦工、面业、磨坊、理发、浴室、缝纫、铁业、香业、卷烟、机米等18个行业工抗,民国31年,又发展了酱园、篾工、石工、土布、糖坊等行业工抗,会员发展到600余人。工抗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工人搞好生产,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人学习文化,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发动工人参加各种抗日活动,成立工人抗日武装自卫队,维护社会治安,参加反“扫荡”斗争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工抗活动终止。民国34年8月20日成立县工会,戴道任主席。工会号召工人发展生产,为恢复战后经济作贡献,并在城隍庙召开放粮大会,救济贫困工人。还成立工人纠察队。同年9月,停止活动。
工会联合会民国38年元月,天长解放。县城和主要集镇先后成立搬运、建筑、店员、饮食、服务等行业工会。8月,正式建立炳辉县工会联合会,1950年2月改称炳辉县总工会。总工会下辖县城、铜城、汊涧、秦栏、石梁5个镇工会。1956年3月,复更名为炳辉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工会归县委工交部领导,一度停止活动。1961年,县工会与工交部分开,恢复活动,更名为天长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一度遭受冲击,1971年,为革命职工代表大会代替。1973年5月恢复。
建国后的工会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进行活动。1978年以后,在各厂矿企业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职代会积极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围绕现代化建设,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关心工人的生活福利和劳动保护。

全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工会组织情况
二、农民团体
县农会民国17年夏,国民党天长县指导委员会组织成立天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负责人王九洲、王绍伊、王竹书等。民国20年,正式定名为天长县农会,地主士绅何葛民担任理事长。成员大部分是一些失意的乡董或地主富民代表。这个农会只处理过一些农村打架斗殴、争夺田产等纠纷,不久消亡。民国23年4月再次成立县农会,负责人何锡祺。民国36年3月17日,在国民党县党部的操纵下成立天长县农会。各乡、镇农会也相继成立。国民党利用农会组织盘剥农民,为打内战提供兵源和物资,帮助还乡地主倒田倒租。
农民抗敌协会(农民联合会)民国29年4、5月间,天长县抗敌联合协会首先在中心区发动农民,组织各区、乡、保农民抗敌协会(简称农抗)。同年冬,在汊涧镇召开全县农抗代表大会,成立天长县农民抗敌协会,选举缪文渭担任理事长,夏有元为副理事长。农抗领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互助合作和减租减息等运动,组织代耕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军烈属和困难户,为其代耕代种,民国32年2月撤销。民国34年8月,为加强对基层农会的领导,建立天高县农民联合会,主任夏有元。11月,天长、高邮二县分设,成立天长县农民联合会,夏有元、马庆生分任主任、副主任,领导农民向地主清算剥削,迎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民国35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南解放区,各级农会停止活动。农民协会、贫农下中农协会民国38年元月,在中共天长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各区、乡、村农民协会,全县农协会员达14.8万人。民国38年8月,成立炳辉县农民联合会。农民联合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发动农民进行反匪反霸斗争,参加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土改结束后,农协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农民走农业集体化道路。1954年7月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协会组织消失。
1968年11月,召开天长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天长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选出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29人。1973年7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47人。1974年7月,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更名为县贫下中农协会,各区、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成立相应组织,1981年12月以后,该组织不复存在。
三、妇女团体
妇女抗敌协会民国29年,铜城镇成立妇女抗敌协会(简称妇抗)。嗣后各镇、乡相继成立妇抗组织,以铜城镇妇抗最为活跃。妇抗号召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军参战;为军队做鞋、袜,护理伤员;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慰问军队和军烈属,帮助军烈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组织妇女参加劳动生产。铜城镇还组织妇女上民校,常年有350多名妇女参加政治文化学习。在抗日斗争中,妇抗会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许多妇女入党、参军、参政。
妇女协会民国36年4月,国民党天长县党部通知各乡、镇成立妇女会。各乡、镇妇女会推选两名代表出席县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妇女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县妇女协会。该组织有名无实。
民主妇女联合会民国38年7月,建立县妇女联合会。1950年3月,举行炳辉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1年12月,在县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上,成立炳辉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各区、乡、镇也先后成立了妇联组织。1964年,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妇女联合会,各公社成立妇女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妇联工作一度中断。1973年5月召开县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1978年,各级妇联恢复正常工作。
建国以来,各级妇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宣传《婚姻法》和男女同工同酬,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反匪、反霸,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及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家庭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妇女积极分子。从1954年至1985年全县有25人被省妇联和全国妇联授予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许多妇女当选为各级人民代表。

县历次妇女代表大会情况
四、青少年团体
1、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20年秋,曾在江苏省南通农学院附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朱兆菼(造坦),在家乡铜城镇发展团员,同年冬建立共青团小组,成员5人,朱兆菼任组长。半年后,团小组发展为铜城镇团支部,并于民国21年冬和民国22年初先后与共青团扬州县委和淮扬区特委取得联系,受其领导。不久扬州方面团组织遭破坏,关系中断,但天长团组织仍在发展,又建立城区、郑家集两个团支部。民国22年12月又与驻上海的共青团江苏省委取得联系,直属其领导,并按其指示于民国23年2月建立共青团天长县委,朱兆菼、王英、华林、郁怀群、徐显祖(速之)5人为委员,王英任书记。5月,书记改由朱兆菼担任。6月,天长团县委被国民党特务破坏,团组织的骨干分子先后被捕。团组织曾开办过工人夜校,发动学生闹学潮,传播进步刊物,并油印《起来》小报,参加教师“反解雇、要饭吃”斗争。
民国38年4月,中共炳辉县委按照上级党委指示,陆续抽调党员干部,着手筹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炳辉县组织,并由各基层党组织在进步青年中发展青年团员,建立团支部。7月,县直机关团支部成立,嗣后各区、乡、镇团支部也陆续成立。全县建立团支部75个,有团员1125人,8月13日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炳辉县工作委员会。1953年7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炳辉县委员会,1957年7月,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炳辉县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组织瘫痪。1969年2月,县成立红卫兵代表大会,取代团组织。1971年11月,团组织恢复。1972年1月,召开县第五届团员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共青团天长县委员会。
建国后的团组织,教育和带领广大青年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从1955年到1985年,有12个单位、29人受到团省委的表彰,有3个单位、14人受到团中央的表彰。


县历届团员代表大会情况
2、青年学社
抗战前夕,原共青团骨干分子和一些进步青年,积极组织起来,以各种学社的名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今天学社民国24年春成立,理事长何大灵,理事有朱兆菼、郁怀群、徐显祖(速之)、周元斌(原冰)、陈舜仪、华林、姚卿贤、郑芥舟等人。成员数十人,多数为小学教师,亦有少数公职人员和社会青年。在铜城、秦栏设有分社。学社办有石印的《今天》三日刊,每期印发200份。学社成员还在校内和街头办宣传抗日的壁报。组织宣讲队流动演讲,演出街头剧,宣传抗日救亡。民国24年夏,县政府迫令《今天》停刊。民国25年初,学社停止活动。
准备学社与今天学社同时成立,公开负责人是何大启,实际由周元斌领导,主要成员为梁明伦、许嗣宗、曹连生、胡士翔等天长初中学生。开展过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4年8月结束。
行知学社为继续宣传抗日救亡,民国25年春夏之间,以原今天学社成员为基础,成立行知学社。学社成立理事会,起核心作用的是郁怀群、华林、葛许光。成员有30余人,最多增加到50余人。行知学社除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外,还针对社员多为教师的特点,学习陶行知倡导的平民教育。先后创办工人识字班、国语拼音识字班,开展业余教学。学社办有《行知》周刊,在《天长导报》上定期刊出,宣传抗日。“七·七”事变以后,学社利用壁报、街头演讲、演戏、教唱革命歌曲、创办《战生》周刊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青年参加军事训练,揭露县政府腐败行为。
青光学社与行知学社同时。由姚卿贤、郑芥舟、陈舜仪、田烈等在龙冈建立。他们常到天长县城借马列著作和革命书籍,在青年中秘密组织阅读。
吼声学社民国26年10月在县城泰山庙成立,负责人徐显祖、王天铎,开展救亡活动。月余后并入青年救亡团。
3、青年救亡团、青年救国会
民国26年12月10日,行知、青光、吼声学社的社员和部分小学教师,在县城永丰门小学集会,决定成立天长青年救亡团,坚持家乡的抗日救亡斗争。会议推选华林、郁怀群、周元斌、徐显祖、葛许光、陈舜仪等负责筹备,随后大家分头下乡,动员群众,搜集枪枝,后来10余名成员因失去联系,奔赴西北,寻求抗日之道。民国27年4月,去西北的成员,除华林、郁怀群等去延安外,陆续返回天长,与就地坚持抗日活动的成员会合,成立天长青年救国会,约70余人。理事长周元斌及陈舜仪、徐显祖起核心作用。此后,青救会发展很快,会员遍及各乡镇,并影响着高邮、盱眙、仪征、六合等邻县。
青救会办有石印的《青年战线》三日刊,共出50余期。举办天长青年战时训练班,学员80人左右。陈舜仪任青训班主任,周元斌、徐显祖、王英、郑芥舟等任教员。青训班以从西北带回的革命书籍,如《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政治工作讲话》,关于农民运动和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著述等作为教材或阅读材料,并利用陈舜仪在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任总干事的条件,掌握了由该会主办的《动员旬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民国27年10月,周元斌被捕,青救会被迫停止公开活动。
4、青年抗敌协会
民国29年8月,铜城、汊涧、大通、龙冈等集镇相继成立青年抗敌协会(简称青抗会),开展抗日活动。民国31年5月,在淮南津浦路东总青抗的指导下,于铜城镇成立天长县青年抗敌协会。史鸣、纪元先后担任理事长。
5、三民主义青年团
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后,盱眙县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分团,在天长成立区队,区队长戴存仁,后为何倬。区队无实际活动,同国民党县政府一起流亡在扬州。次年8月,国民党县政府回天长后,何倬在戴家花园挂出“三民主义青年团安徽支团盱眙分团天长区队部”招牌,着手发展团员。民国36年6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安徽支团天长分团筹备处,省支团派李烨书为筹备处主任,何倬为书记。下设20个区队部,区队委派分队,但除几个主要集镇外,多数是空架子。筹备处成立后,协助国民党贿选国大代表,监视民主政府的掉队自首人员。9月,三青团同国民党合并,其组织不复存在。
6、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
民国32年冬,铜城市政府组织抗日救国少年先锋队,参加对象为8—16岁的少年儿童,全市共有队员150多人。先锋队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开展禁烟、禁赌、禁娼“三禁”活动。少先队还配有1名武术教练,传授劈刀技术。民国33年9月,参加天高地区民兵大检阅,受到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的嘉奖,被誉为“抗日根据地的一朵红花”,授予“人小胆大”的锦旗,奖给1支左轮手枪和6发子弹。
7、少年先锋队
民国21年春,共青团组织通过进步教师在铜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建立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的骨干分子经常为团组织传递情报。团组织被破坏后,少先队员亦相继毕业离校,组织自动消失。
1950年春,县城各小学建立少年儿童队,并逐步向农村小学发展。1953年9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期间,为红小兵组织代替,活动中断。1978年10月恢复。1985年全县有少先队员43700人。少先队组织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各种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
五、商业团体
商会民国2年,县城及铜城、汊涧、秦栏等集镇先后成立了商会和同业公会。负责给商民发营业执照,为商号注册登记等。商民协会民国17年夏,天长成立商民协会和8个行业公会,商民协会会长先后由崇久斋、舒仲超担任,受县国民党指导委员会领导。民国19年改为天长县商会,设常务委员会,会长改称主任委员,由黄俊符担任。民国36年2月,天长县政府再次成立商民协会,下设16个同业公会,黄俊符任会长,各集镇亦成立商会或同业公会。
商民抗敌协会民国29年5月,铜城镇成立商民抗敌协会(简称商抗)。不久,汊涧、龙冈、石梁等集镇亦成立商抗会。商抗会设有理事长和理事。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商民爱国经商,遵守政府法令,保证不资敌(即不向敌占区运送粮食等物资),不贩违禁商品。发动商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动捐助,慰劳抗日军人和救济灾民。周星五和其他爱国商人,常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渠道,去敌占区采购纸张、医药、通讯器材和机械设备等物资,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根据地军工生产和人民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商业联合会民国38年5月,建立城区商民联合会,其他集镇也先后建立相应组织。9月,在县工商税务局领导下,城区商民联合会改组为城区工商业联合会,并代行县工商联职权。
1952年12月16日,全县第一届工商界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炳辉县工商业联合会。同时根据集镇大小和工商业规模,分别设立7个分会,5个办事处和17个工商小组。
工商联积极扶持恢复本县工商业生产,推动城乡物资交流;协助政府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打击投机行为;教育商民遵守国家法律法令,购买胜利折实公债,支援抗美援朝;协助政府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工商联组织遭到破坏,活动停止。
附:日伪商会
民国28年1月成立,董燕芳为会长。商会配有日语翻译.专为日军服务:为日军采购生活用品,名为按月结帐,实质日军并不按市价付款,亏损部分逼令商民分摊;帮助日军加强物资统制,日军指定香烟、火柴、煤油、肥皂、矿烛、纱布、白糖、纸张、铁丝、桐油等为统制物资,需经商会填表,日军盖印方能采购;收罗游民扩充日伪组织;协助伪政府办理工商登记,从中渔利,加重商民负担。
六、文化艺术团体
天长县文化界抗敌协会民国30年5月成立,组织文化界人士宣传抗日救亡,发展和繁荣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艺术。各区乡建立相应组织。民国31年2月,全县有文抗会员600余名。9月,创办《天长文化》刊物。
炳辉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1958年成立,设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4个股,有会员150人。先后出版《红花》刊物5期。1961年停止活动。
天长县地方史志协会1982年开始酝酿、筹备,1983年4月成立。会员110名,经过选举由40人组成理事会。协会在编史修志的宣传、发动和征集资料工作上,起了一定作用。
天长书画社由县政协牵头创办,1984年3月成立。会员26人,多为本县诗、书、画、金石爱好者。理事会成员9人。书画社先后在本县举办迎春书画展3次、北京国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李问汉回乡省亲画展1次。并先后邀请著名书画家李百忍、李问汉、高万佳、葛许光、穆孝天、潘觐贵等来天长讲学。通过以文会友的形式,为繁荣本县的书画艺术,推动政协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天长书画研究会1985年12月成立,有正式会员19人,预备会员4人,多为本县青年书、画、金石爱好者。
七、学术团体
1952年县成立兽医协会,1956年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更名科学技术协会),1959年成立县哲学社会科学学会(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新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小组)。1960年成立县农业学会、林业学会、机械学会、理化学会、医学学会、多种经营学会等,各学会“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活动。1978年以后陆续恢复。
1978年县成立医学会、农学会,1979年成立气象学组、建筑学组、水产学组、摄影协会、数理学会、畜牧兽医学会、花卉协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烹调协会。1980年后成立水利学会、林学会、工学会。全县共有各种学术团体16个700余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