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1年(1932年)9月,国民政府设立滁县水利工程委员会,负责管理境内河道疏浚和圩堤整修。一般塘坝和圩堤,均由民间自发设立堤董、圩长,负责组织每年的疏修防汛事宜。
新中国建立后,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库、闸坝、机电排灌站,均由国家设立的专门管理机构,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以“乡(社)村(队)自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小型水利工程则由乡村派人管理。至1987年底,全市属于国营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9个,其中:大中小型水库有沙河集、城西、独山、红石沟管理处(所)4个,共有全民职工166人。其次是新河、龚祁、芦庄、乌衣、双桥、河东高、新桥等25个固定机电排灌站,共有全民职工108人。
一、水库管理
沙河集、城西、独山、红石沟水库,为国家管理的主体工程。沙河集、城西水库设立管理处,独山、红石沟水库设立管理所。管理要求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防洪、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目的。每年汛前,根据水库、闸坝的实际情况确定汛期控制水位线,制定各种水位情况的保坝措施。平时,定期对坝身进行观测、检查,及时做好维修养护工作。80年代后,在抓好工程配套与维修的同时,大力发展综合经营,变“管理型”为“服务型”。
小型水库、乡村受益工程,由集体安排专人管理,负责放水灌溉、观测水情、岁修配套、水费征收和水产养殖。70年代,管理人员工资由集体统筹,水利部门补贴;80年代实行经济责任制后,一般实行定额上缴,按比例分成,或经济责任承包,做到供水排水场有人管理。
二、排灌站管理
国家水利部门管理的国营排灌站共有10个核算单位、25处站点,总装机135台套,总容量12.34万千瓦,有专职管理人员111人,主要负责制定年度供水与多种经营计划,搞好机电维修保养和渠系配套等工作。80年代后,机站管理人员均实行“供、管、养、护、征”等一系列经济责任制。
乡(镇)村集体所有的机电站,现有小型固定站101座,总装机155台套,总容量8488千瓦。一般采取订立经营承包合同,由机电工管理,实行“管用合一”。承包期一般为3至5年。工资报酬,全年固定,或按受益多少确定。“管用合一”的方法,节约了修理费用,避免了短期行为,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用水管理
新中国建立前,对官圩官坝,采取“上淌下流”、“尽上不尽下”等习惯旧制,天旱水量不足,规定“救冲田不救田,救秧田不救料田”。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定量分水”的办法,按受益田亩合理分用圩堤内水,在水量不足的情况下,从上往下滚水救苗。
大中型水库建成后,受益区成立灌溉管理委员会。实行“国家、集体、群众三结合共修共管”的方针。用水单位须预先编造计划,按作物种植、受旱情况和需水量,经灌区委员会审查后,报水库管理处(所)审核,落实后供水。在放水灌溉期间,不准在渠内私埋涵管引水,不准擅自开闸放水,不准拦渠筑坝堵水,不准破坏水利设施,违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罚工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水费征收
60年代初期,灌溉用水一般按受益田亩征收费用,用水多少不限。此期间征收水费标准较低,自流灌溉区每立方米收费0.3分,提水灌区0.15分。为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1985年调整水费征收标准:水库自流灌区每立方水收费0.6分;电力排灌站每千吨水收费0.7元;机械排灌站每千吨水收费1元;从渠道中提水的机电灌站,除收取本站计量水费外,还加收水源水费每立方米0.3分。工矿企业用水每立方米2分,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1分。水面养殖,按总收入5%收费。收费方法由水利管理部门与受益单位明确双方责任,管理单位及时向用水单位供水,受益单位按时如数缴纳水电费,不拖不欠。至1987年,水费收入年均达100余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