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半塔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一九四○年三月,在蒋介石策划下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两顽军对我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妄图一举消灭我江北新四军部队。我军在中原局、刘少奇同志领导下,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予以坚决反击。正当我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坚决反击桂顽的进攻时,韩顽乘我路东地区空虚,纠集八个团的兵力,万余之众,向我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大举进攻。我路东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五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同志指挥下,坚决执行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固守待援的方针和积极防御的战术。以教导大队五百余人固守半塔集,以十团、十五团各一部及特务营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从南北两翼钳击围攻半塔之敌。虽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我军指战员不畏强敌,在地方党和群众、自卫队积极参战和支援下,奋力苦战七昼夜,击退顽军多次进攻,半塔阵地巍然屹立,保证了我路西主力反顽作战的顺利进行,实现了我先打桂顽、后打韩顽的战役意图。待路西我军大捷,我和罗炳辉同志率主力兼程回师路东,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同志,亦命令在江北的挺进纵队叶飞同志、苏皖支队陶勇同志率部增援。韩顽在我两面夹击下,伤之惨重,乃他惶溃退。我军乘胜追至三河南岸,俘获甚多,胜利结束这一战役。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且对华中抗日反顽斗争和建立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全局关系至为重大。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为纪念半塔保卫战与在抗日反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同志们的卓越贡献,援建此碑,以铭不朽。我当时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曾参与此役。目击革命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备详史实,谨为之记。
张云逸
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
2、藕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路西,襟江带淮,左津浦而右淮南,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国民政府虽则高喊精诚团结,实则包藏祸心,消极抗战,致使半壁河山沦于敌手。日军铁蹄所至,玉石俱焚,奸淫掳掠,杀戮同胞,中华民族,浩劫空前。兵燹之后,盗贼峰起,田园荒芜,哀鸿遍野,庐舍为墟。我新四军第二师奉命仗节东征,奋发忠勇,百战百胜,屡挫敌焰,旌旗所指,倭寇披靡,拯百姓于水火之中,登斯民于衽席之上。师行所至,鸡犬不惊,军民一致,敌忾同仇,皖东大地赖以光复,广大人民无不以手加额,弹冠相庆。我根据地政简刑轻,颂声载道,人民乐业,百废俱兴。国民党对我民主政权之诸多建树,未予丝毫赞许,且视若仇雠,为其媚日求和,无视民族大义。忘煮豆燃萁之机,行亲痛仇快之实,悍然高插反共之帜,对我根据地兵戎频加。我二师江淮健儿,为保卫路西人民,为尽忠国家民族,为捍卫抗战成果,不顾腹背受敌,赴汤蹈火,效命疆场,义无返顾,洒热血、抛头颅,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在与倭奴喋血战斗中,我二师将士以身殉国者,数以千计,其中共产党员七百九十余人,为表烈士殊勋,地方绅老耆宿群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并立碑以志,俾使忠魂有托,以慰英灵。值此胜利曙光在望,河山光复,指日可待,谨撰碑文以表彰英烈奇勋於万一。使后死者瞻之弥高,其不务抗日专事磨擦者,亦当幡然憬悟,於是为记。
师长罗炳辉
政委谭震林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七月十九日
《滁县地区志》编纂始末
我市修志工作起步于1981年底。当时成立的滁县地区编史修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同时成立的中共滁县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合署办公,两个机构,一套班子。此后全区各县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开始编修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准备工作。地区一级修志机构因本身没有修志任务,主要职责是行使对全区各县修志工作的督导。
1985年1月,原合署机构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中共滁县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滁县地区行署地方志办公室。同年7月,在行署副专员胡成功领导下,行署志办按照全省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开始编纂《琅琊山志》的准备工作。次年又开始了编纂《滁县地区简志》的准备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要求地直单位提供专业志资料工作没能全面落实,编纂《滁县地区简志》工作无法如期进行。1986年7月,在行署副专员陈家声领导下,行署志办集中力量编纂《琅琊山志》。1989年9月《琅琊山志》出版后,行署志办第二次开始征集地直各部门(专业)志资料工作。1991年下半年,行署志办主任张庆祥、副主任李仁泰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在编纂简志之前先搞个“短、平、快”地情类书,即以已征集到的地直若干个部门专业志资料为基础编写《滁县地区概况》。此方案得到地委、行署分管领导和省志办负责人的同意。1992年4月,由行署专员张友道作序的《滁县地区概况》正式出版。《琅琊山志》和《滁县地区概况》的编纂出版,为编纂《滁县地区志》训练了基本队伍,打下了基础。
199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1993年1月,原行署志办相应易名为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此前地方志办3名骨干退休,主任易人。1993年4月,到任不久的康守淞主任参加了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从会上了解到省政府要求在本届政府任期届满的1997年前完成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编纂任务。这对于当时市、县两级志书编纂工作排在全省倒数位序的滁州来说,既是压力,又是难得的机遇。只有乘势而上,下决心急起直追,才能尽快改变位序落后面貌,确保在省政府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我市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编纂任务。全室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文件,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振奋精神,抓住机遇,三借东风,很快在市直机关掀起修志工作新高潮。一借东风即借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东风,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借东风即借滁州地改市的东风,确定编纂框架。滁州市人民政府(筹备组)在听取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关于全省地方志第五次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市地方志工作形势汇报后,决定编纂一部完整记述本地区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下限断于1992年底的《滁县地区志》;三借东风即借市人民政府制定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东风,将修志工作列入“官职”、“官责”。在首届市人代会之前,经市政府(筹备组)程斌副秘书长力荐,市政府采纳市志办主要负责人的建议,将修志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列入本届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60条工作任务中的第48条。此后又连续4年将修志工作写进市政府向市人代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修志是政府行为,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滁县地区志》编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广泛征集专业志资料《滁县地区志》编纂任务确定后,本委办公室按照市政府部署及时抓紧拟写篇目,三易其稿后再根据初步确定的《地区志》篇目将专业志资料编写任务分解到市直各单位。遵照陈天庚市长1993年9月24日在市政府组成人员大会上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10月初本委下发了《关于抓紧编好市直各部门专业志资料的通知》,将提供专业志资料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至此,《滁县地区志》编纂工作真正摆上了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议事日程,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体制和格局广泛形成。
紧接着本委办公室6名同志全力以赴投入到广泛征集专业志资料工作中。市志办负责人康守淞、李仁泰遵照市长指示带领大家徒步到市直各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帮助落实修志人员,拟定编写提纲,审查验收专业志资料。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利用本委办公室内刊《地方志工作通讯》,及时报道全国、全省修志形势和市直修志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志业务指导,达到推动地方志工作向良性循环的目的。为完成专业志资料征集任务,在一年零三个月中,六位同志累计行程不下千里,宣传、鼓动说上万言,审阅资料稿达数百万字。到1994年底基本完成市直专业志资料征集工作,累计征集专业志资料300多万字,解决了《滁县地区志》编纂中的“瓶颈”制约问题。二、初稿分纂和总纂
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初稿编纂任务,1994午11月18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在听取市志办康守淞同志关于当前修志工作中几个问题汇报后,决定成立《滁县地区志》编辑工作班子,同时决定《滁县地区志》审稿班子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兼任,不再单独成立审稿机构。
1995年春节刚过,本委办公室全体同志就紧张地投入到初稿分纂工作中。大家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编写志稿,按时完成各自的承编任务。不少同志在完成领导分配的编纂任务后自我加压,主动要求增加编纂任务,加快了初稿编纂进度。为了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职人员太少的困难,经市政府同意我们除聘请姬树明,陈修毅、朱成基和本委办公室退休干部张庆祥等4位热心修志事业并具有多学科知识的老同志担任顾问,承担一定的审稿任务外,还聘请了市志办退休干部李仁泰、方玉秀、孙瑾等同志和来安县志办胡先德、陈宏英,定远县志办朱邦福、戴颖,全椒县志办张国钦、张莲芳、倪友山等同志承担了部分编章的编写任务。
在初稿编纂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签订责任状的办法,即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代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每个承编者签订《编纂目标责任状》,对编纂进度、质量要求、交稿时限、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文规定,做到奖惩有据、赏罚分明。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多层次审稿确保志稿质量。承编者完成的初稿先由执行副主编初审,再经编辑组顾问审阅,然后由承编者按照初审和顾问提出的意见修改,最后交执行主编统稿定稿。经过反复审查、修改和层层把关,到1995年底一部205万字的初稿基本纂成。
三、评议初稿和加工修改成送审稿
1996年初我们经过认真的准备,于4月23日至25日在滁州成功地召开了《滁县地区志》初稿评议会。参加这次评议会的省、市领导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以及应邀参加评议会的马鞍山、芜湖、安庆、黄山、铜陵、池州、六安、巢湖、宣城、蚌埠、淮南、阜阳、淮北、桐城、肥东等兄弟地、市、县志办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共100多人。与会者对志稿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市委书记张春生在书面讲话中对市志办从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大局出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圆满完成数百万字的资料征集和205万字初稿编纂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要求市志办再接再厉,下功夫将志稿修改好,力争早日出版,为滁州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何成国称赞《滁县地区志》初稿纂成是滁州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成果,一大喜事。原滁县地委书记吴炎武对评稿会给予关心和支持。市政协主席胡成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谦、原滁县行署副专员刘道诚、陈家声等都在评议会上讲了话,对初稿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钱进在闭幕式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地方志办公室近三年来在康守淞同志领导下夜以继日、含辛茹苦、两袖清风地为党工作并做出很大的成绩表示慰问和感谢!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汪世明等也在评稿会开幕式讲话中充分肯定这部志稿是一部成功之作。与会专家学者和兄弟地市县的同仁们还就志稿的体例、资料、观点、文字诸方面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评议会后,市志办组织业务骨干对评议会上发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消化。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制订了科学的修改方案。正式报经市政府和省地方志办公室审查同意后即对初稿进行加工修改。由于采取了约束激励措施,即由本委办公室领导与承编者签订《加工修改目标责任状》,因而在半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对初稿的加工修改任务,总纂出质量较高的送审稿。
1997年5月初,《滁县地区志》送审稿铅印本分别呈报市政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方志出版社审查。6月底,方志出版社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认为志书送审稿基本达到出版要求。7月6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达同意《滁县地区志》公开出版的批复。在此前后,本委办公室在第一执行主编康守淞、第二执行主编张祥林领导下继续对志稿进行修改和完善。8月下旬,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关于志书要提高质量、重视使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志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决心狠下功夫,力争使《滁县地区志》成为高质量志书。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志书质量,9月4日下午由市委常委、秘书长孙贺轩和市政府副市长沈维骥主持召开送审稿座谈会,邀请市直十几位关心修志事业的老同志参加,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市志办将老同志们提出的正确意见吸收到志稿的加工修改中。9月中旬全面完成对送审稿修改任务。1997年11月21日上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何成国主持召开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经过严肃认真的审议,全会一致通过《滁县地区志》送审稿,同意移送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
《滁县地区志》编纂工作从1993年9月下旬正式起步到1997年9月完成送审稿修改任务,前后仅用了四年时间。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这项浩大的文化系统工程,首先归功于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建立健全修志机构、调集专业人才到拨付专项经费,都体现了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体制的真正实行。1993年9月24日,首任市长陈天庚独具匠心地安排市志办主任康守淞在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组成人员颁发任命书大会上汇报地方志工作,并在听取汇报后作了两点指示,要求市直各部门各单位重视抓好部门志编修工作,按时提供专业志资料。随后,陈天庚市长又多次在大会上表扬市志办同志勤奋敬业和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提出要让“冷门”热起来。市委书记吴天栋、副书记陈维灿、市委常委林文森都对市志办同志给予关怀和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市直修志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为尽早完成专业志资料征集工作,解决《滁县地区志》编纂中的“瓶颈”制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995年12月,张春生、何成国同志来滁工作后,一直关注地方志工作。他们象前任领导一样把修志工作当作自己的“官职”、“官责”。钱进、曹万华、刘沛生,沈维骥同志分管地方志工作十分尽职,连一些具体事情都亲自过问,从不疏职,千方百计促进这项事业连绵不断,代代相济。
第二,归功于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的关怀与指导。吕秋山、徐则浩、王鹤鸣、汪世明、崔厚贤、邓国宝、荣华堂等新老主任对滁州的地方志工作极为关注,曾多次亲临滁州检查指导工作。此外,省志办地市县志处两任处长晁文璧、张长明和省志处调研员梅森以及省政府正处级参事丁剑,省志办地市县志处副处长吴静、助理调研员卫国贤、编辑黄玉华等同志也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从审定篇目到评议初稿、从审定修改方案到审查送审稿,直到批准志书出版,每一个重要环节上都付出了心血。可以说没有省志办领导和地市县志处、省志处有关同志的关怀与帮助,这部志书就不可能这么快的纂成。
第三,归功于全体编纂人员的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参编人员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为本志编纂出版作出了艰苦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长期超负荷地伏案工作,使不少编修人员患上了颈椎病、高血压,但他们仍含辛茹苦,潜心修志。办公室主任兼第一执行主编康守淞同志连续4年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平均每年加班时间都有八、九十个工作日,4年干了5年的工作。他视工作高于生命,把病房当作临时办公室。在全体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部205万字的初稿仅用一年半时间纂成。
第四,归功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关心与支持,归功于市辖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大力提供资料帮助和及时反馈信息,使得《滁县地区志》成为过硬的地情载体。
1997年4月,《滁县地区志》送审稿铅印本印制完成,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7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批复同意出版,11月经市政府滁政秘〔1997〕115号批文同意移送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们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编纂出版周期奉献给读者的这部《滁县地区志》,期望得到人民的厚爱。
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后记
编纂《滁县地区志》是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规划进行的,它的出版是我市在首届政府任期内完成三级志书编纂任务中的最后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1992年 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地区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为滁州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编纂《滁县地区志》则是为滁县地区的历史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滁县地区志》是建国后全面系统地记述滁州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志书,它的付梓出版,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必将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滁县地区志》由滁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先后担任本志主编的是陈天庚(兼职,1994、11~1995、11)、何成国(兼职,1995.12~1997.11),担任本志副主编的有钱进(兼职,1996.1~1997.11)、刘沛生(兼职,1994.11~1995.12)、谢明(兼职,1994.11~ 1995.4)、孙贺轩(兼职,1994.11~1997.11)、沈维骥(兼职,1996.11~1997.11)、程斌(兼职,1996.4~1996.5)、鲁幼庭(兼职,1996.11~1997.11)、康守淞(专职,1994.11~ 1997.11)、何陆金(兼职,1994.11~1996.4)、张祥林(专职,1997.4~1997.11)、姬树明(特约,1996.7~1997.11)。本志第一执行主编康守淞(1994.11~1997.11)、第二执行主编张祥林(1997.1~1997.11),执行副主编廖远妹(女,1995.6~1997.5),执行主编助理许恒贵(1994.11~1997.11)。
《滁县地区志》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编纂成书的,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在本志编纂过程中,市直许多部门和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专业志资料,其中党委序列的有: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中共滁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滁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信访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党史办公室、党校、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等;滁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政府序列的有: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滁州市矿产管理局、气象局、农业局、地震局、计划委员会、统计局、计划生育委员会、物价局、物资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审计局、土地房产管理局,农机局、林业局、水产局、水利局、乡镇企业局、工业局、机械电子工业局、城乡建设委员会、电业局、医药管理局、第二轻工业局、交通局、公路局、航运管理局、邮电局、财政局、税务局、商业局、供销合作社、粮油食品局,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劳动局、人事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档案局、教育委员会、卫生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宗教局、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财贸办公室、农村经济委员会等,滁州市政协委员会办公室;滁州军分区;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滁州市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滁州分行,共青团滁州市委员会;滁州市妇女联合会;滁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滁州市总工会;滁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八一一地质队,琅琊山铜矿、滁州卷烟厂等。市辖各县(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了有关县情和人物志方面的资料。王绍华、刘竟、王家国、吴庆鸿、朱正文、张建等同志为本志提供了图片资料。
本籍著名人士、我们党的高级干部,德高望众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同志为本志题写了书名。
此外,本志责任编辑赵功民、郭栋和特约审稿人、省地方志办公室地市县志处原处长晁文璧审阅了全部志稿;滁州师专中文系副教授张家瑞(女)、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盂庆惠分别为本志《方言》审查了初稿和送审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庆云,滁州军分区参谋长候传国、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吴泽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杨玉璋、市科委主任宋振铎,市计委副主任方启鸿、原行署副秘书长宜诲等都对志稿给予关注或提出宝贵的意见;原地委党史办主任韩枫等也提出建议,为本志审稿机构提供了定稿参考意见。省地方志印制中心总经理张长明,副总经理卫国贤、刘晓红(女)对本志出版给予很大帮助。值此志书出版之际,我们谨对《滁县地区志》编纂出版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滁县地区志》编纂工作从1993年9月正式起步到1997年11月书稿移送出版社付印,历时四年零二个月。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我们水平有限,志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滁县地区志》编纂人员分工明细表
上一篇:三、文献 文件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