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旧志
(一)府、州志
《凤阳府志》现存最早的《凤阳府志》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知府耿继志主修的四十卷本,其次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知府冯煦主修的二十一卷本。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3年)魏家华纂修的二十四册活字本,现存于安徽大学图书馆。
《滁州志》最早的《滁州志》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吏部尚书、滁州人胡松撰修的四卷本,已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州熊祖诒主修的十卷本,现存安徽省图书馆。
《滁阳志》现存的《滁阳志》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州余国主修的三十卷本。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州王赐魁补修二卷,称《滁州续志》。
(二)县志
《来安县志》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知县魏大用主持纂修的《来安县志》为已知历史上第一部该县县志。此后分别于嘉靖四十五年(1586年)、天启元年(1621年)由知县刘正亨、周之冕主持续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和道光三年(1823年)分别由知县伍斯、符鸿再次主持续修。
《全椒县志》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由知县黄师忠纂修历史上第一部《全椒县志》。
明朝先后由县人黄、知县田奭、杨道臣于弘治四年(1491年)、万历八年(1580年)、泰昌元年(1620年)三次纂修《全椒县志》。
清朝最早由知县白惺涵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主修《全椒县志》,其后分别由知县蓝学鉴与县人吴国对于康照十二年(1673年)共同纂修,县人韩玫于道光八年(1828年)纂修、县人金仲和于同治八年(1869年)续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薛保梿得金仲和遗稿,与叶尧阶、邱景章等合修,共十卷,未刊行。
民国九年(1920年)知事张其浚监修《全椒县志》,由张德霈、汪文绶主修,江克让、吴承志、汪文鼎主纂,木活字印刷本,共八册十卷,全椒县档案馆有存本。
《天长县志》现存最早的《天长县志》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兵部主事、县人王心回乡省亲应邀主修。其前的两部《天长县志》分别由县教谕吴珪和吾翕分别于景泰元年(1450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纂修,均已快。其后又有知县杨州鹤、田所赋、罗万象分别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六年(1633年)主修,均已散失。
清朝第一部《天长县志》由知县江映鲲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主纂,其后有县教谕张宗泰、知县江景桂分别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和同治十八年(1869年)纂修,但均未成志,故前者称《备修天长县志稿》,后者称《纂辑天长县志稿》。
《定远县志》明朝先后有知县曾大有、高鹤分别于弘治十一年(1499年)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两次主修《定远县志》。清代先后有知县徐杄、杨慧、曲震分别于康熙五年(1666年)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和遭光六年(1826年)三次重修。
民国21年(1932年)县人杨炳坤撰写《新编定远县志·大事记·舆地志》。
《凤阳县志》现存最早的《凤阳县志》为明万历六年(1579年)由张云翔、赵学之两人合纂的六卷本。
清朝先后有孙维龙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纂修的十六卷本和于卫培分别于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纂修的十六卷本。
民国25年(1936年)易季和编纂《凤阳县志略》,铅印本,不分卷,仅一册。
(三)山志
民国17年(1928年)滁州人章心培与琅琊山开化律寺僧达修、赞泉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琅琊山志》,共四本八卷。
二、新编地方志
(一)新编县志
新编《全椒县志》全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全志110万字,1988年12月作为建国后全省第一代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县志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纪珂和中共全椒县委副书记、全椒县人民政府县长程文长分别作序。1993年参加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展并荣获国家二等奖。新编《来安县志》来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0年9月由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73.3万字。1993年荣获安徽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
新编《天长县志》天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2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志100万字。1993年参加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展并荣获国家一等奖。
(二)新编山志
新编《琅琊山志》由琅琊山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89年9月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全志约29.4万字,共分概述、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文学艺术、宗教、管理、旅游、附录等8个部分,并附有琅琊山主景区全图及彩色照片等。1993年荣获安徽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地情类专著
行署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地情类专著《滁县地区概况》,1992年4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全书24万字,分政区、自然环境、经济、党政、文化、市县述略及附录等7个部分。行署专员张友道为该书作序。
上一篇:第二节 档案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